难忘高中生活
我的高中时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河南省商丘市一中度过的,虽经几十年岁月磨砺洗刷,但点点滴滴学习生活片断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上高中的时候,我的家就在学校校园里面。从我位于校园里家中的平房家走出,转过几个教室,穿过教室后面的排球场和一小段柏油路,3分钟左右就可以到达班级教室。当时的高中学生人数不多,一个年级仅有四个班级。高一阶段不分文理科,但汇聚了很多学校的尖子生。当时的教室还都是平房,宽敞明亮,教室间大多是茂盛的梧桐树木相隔。最初每个班只有40多个人,但到高考前已增加到近90个人。父亲是本校一名语文教师,曾代表学校参加过高考改卷,主编过《中学生语文词典》。高一的时候,父亲担当我的班主任。他讲课时常在黑板上手绘一些图画漫画,很受同学们欢迎,许多同学对他的讲课至今印象深刻。他虽是我的班主任,但我可没有任何特殊待遇可言,一样背书写作,一样完成家庭作业;当然,我也有作为学生特殊的一面,比如有时帮助运送从教室到家里的试卷,待父亲批改过后再运回教室。当时父亲教我并没有给我开过任何小灶,我也只是一样在课堂上学习,回想起来关键是那个时代还根本没有家教这个概念。我们高中的老师都如父亲这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愿为人梯,芬芳桃李!
高二时我进入文科班。当时学校大门已经改在向阳路中段,进入大门就能看到几大排郁郁葱葱高高的法国梧桐树,左边是运动场和校领导办公室,右边则是初中教室和南家属院的教师平房,教室间桐树的喇叭花散发着泥土芬芳淡淡香味,和着那些衣衫朴素年轻人的朗朗读书声,树下傍晚时分便开始能见到些许破土而出的知了幼虫“爬叉”,算是校园夏日自然和谐的独特景象。我的文科班生活并不如这烂漫的景致一样美好,甚至还出现一些不适应。总体成绩一般,在班里名次大多位于中游。期间,文科班成功地自发组织了一次春游。在那个男女之间还有很多隔阂的年代,能办成这件事情并不容易,记不清楚到底是谁带队组织的,或许是当时的团支书部书记,也可能是别的同学。18位文科班同学一起骑着自行车驶往20公里外的黄河故道,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挥斥方遒。合影照片在初春的季节里定格了我们青涩的面容和多少有些严肃紧张的表情。
高三那年,很多同学开始拚早自习时间,学校要求是6点钟开始,但有的5点半之前就来到学校,甚至个别同学4点多就开始自习了。这种氛围环境下,我的学习更加自觉和主动,也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不知是自己的学习方法有效果还是压力变成动力,总之,我的成绩逐渐有了很好的提升和起色,时常名列班级前五名。高考前的春节,鹅毛大雪覆盖了整个城市,银光闪闪锦缎子一样的白雪也同样铺满在整洁干净的校园中。文科班部分男女同学路上偶遇相约到一中校园内打雪仗。青春无悔,当年彼此心灵像雪花一样纯静无瑕,笑容像艺术品一样珍藏在记忆最深处,那洁白的雪球和着青春韶华伴随着飘落的雪花在湛蓝天空中绽放散发。
当年高考录取率竞争比现在残酷得多。全省22万名考生,中专以上招生3万人,录取比例只有13%左右。在这样艰险的情况下,同学们奋力拼搏,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梦想终于在那年的夏天开花结果。我们那一届的同学分别考入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我也被军事院校录取,成为一名军校学员。
回顾这段高中生活,要感谢班主任和其他所有任课老师,正是他们用自己毕生的教学经验总结提炼出一个个独特的方法,凝聚成我们冲锋奋斗的号角,转换成同学们搏击世界的本领,才使得我们这些八十年代的高中生顺利走过青葱岁月,慢慢成长走向成熟开枝散叶在全国各地,分布在社会各行各业。高中是很多同学人生命运转折的原点,也是不少同学成长成才的最重要根基。难忘一高,在母校即将迎来70周年校庆的时候,我在千里之外的湛江遥望北方倾心恭贺,生日快乐!
新闻推荐
从倒数第一到蝉联顺数第一,乾塘镇两夺创文“金牌”令人瞩目。日前,笔者带记者前往乾塘镇采访,扑入眼帘的是一番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