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起民间文保力量的桥梁 湛江文物古迹保护工作亮点纷呈

湛江晚报 2019-10-31 09:39

湛江市明德艺术馆成为艺术的展示窗口。文/记者卓朝兴

通讯员莫小兵谭启滔

图/记者张锋锋

10月27日,湛江市古迹保护协会会员大会在赤坎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市古迹保护协会自2016年成立以来,紧紧围绕着宗旨开展公益活动,为雷州半岛文物古迹的保护及文化的传承作出了积极的奉献,通过与各大文化协会及地方的互动交流,搭建了民间文保力量沟通的桥梁,共同促进湛江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全面健康发展,可谓亮点纷呈。

【亮点一】

保护传统技艺

弘扬工匠精神

传承保护工作里传统工艺是需要工匠去代代相传的,传承人的挖掘与保护至关重要。为传承弘扬岭南建筑文化,复兴岭南建筑传统建造技艺,广东省住建厅从2018年7月起正式启动了第二届“广东省传统建筑名匠”认定工作。湛江市古迹保护协会为湛江住建局推荐了湛江市四名工匠参加评选。经过个人自愿申报、当地核实、专家委员会初审、网上公示和综合认定等程序,省住建厅最终确定了全省10人为第二届“广东省传统建筑名匠”,其中湛江评上了两名——林进和及莫承远。

其中,已年过七旬的非遗传承人林进和专长木雕,为湛江市古迹保护协会的修缮顾问,他主持修缮,包括具有岭南古建筑风格的寺庙、祠堂、牌坊、亭阁等,大大小小达上百座。莫承远则是湛江市古迹保护协会的理事,为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灰塑(雷州灰塑)代表性传承人,还被命名为首届“湛江民间艺术大师”,常常对村中年久失修的古建筑,不求回报、不遗余力地进行着修缮。

【亮点二】

抢救地方文物古迹

保存珍贵文化财富

去年11月12日,一条题为《即将拆除的邱屋村邱氏宗祠》的微信公众号推文在湛江朋友圈里流传,整个塘尾最古老的宗祠当时面临被拆除,不由得让人叹息。

湛江市古迹保护协会专家组携记者马上向湛江市、吴川市两级文化部门了解情况。翌日,湛江市、吴川市文化部门,塘尾街道办党政办与古迹保护专家等人员,相约赶到吴川邱屋村,对邱氏宗祠进行了勘察,同时向村干部、村民宣传文物保护知识,教育村民要保护好祖先留下的珍贵文物。

这栋古建筑虽然外表陈旧,但保存得非常完整,极具历史价值。有关部门及专家耐心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劝说他们应该保护好老祖宗留下来的珍贵文物。因为这是一座历史建筑,按《湛江市历史建筑保护条例》规定只能照原貌修复;建议新宗祠可另找地点。经过半个月的有效沟通,终于让邱氏宗祠得以保存下来。

【亮点三】

支持修缮活化案例

古为今用回馈社会

2019年,湛江市古迹保护协会与湛江市明德艺术馆合作,共同举办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系列文化活动。其中,老街画展展示了湛江古商埠的旧情风貌,宣讲古迹文化,展示祖国美,家乡好;并且,让部分已经消失的文物古迹,通过相片及画家回忆,在画中重现旧貌、延续生命。引来了大批民众观赏,让广大群众深刻认识到保护古迹具有重要的意义。

据悉,湛江市明德艺术馆位于赤坎区民主路46号。这间由广州湾“明德钱庄”旧址改造而成的艺术馆,运用传统工艺对钱庄按旧貌进行修缮,使其得到维护和活化利用,广大市民和各地游客又多了一处可以免费参观的“文化大观园”。

【展望】

提倡融入高新科技

促进文化保育

展望今后的工作计划,湛江市古迹保护协会会长蒋湛明认为,重点工作依然把保护及活化利用放在首位:

一是重视文化传播工作,定期出版协会刊物。整理资料,多在各大媒体进行宣传报道,进一步加大对会刊、书籍的编辑出版工作力度。多形式、多层次地去展示古迹的价值,以达到文化传播的效果,以湛江地方文物古迹为线索题材,生动地传播文物古迹的保护理念。比如:用相片记录永恒,用展览展示风采,用研讨会及培训来普及相关的知识,提高民众的保护意识。

二是提倡融入高新科技,促进文化保育。如今古建筑的把脉问诊是专家结合高科技技术进行的,广州湾古建筑的保护及开发往电子数据化立体展示已成必然趋势。

三是吸纳专业人才,推进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为让更多的有识之士和爱好者参与到文保队伍中,做好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工作,进一步规范业务流程,有效地配合各部门做好文化保育工作。

新闻推荐

给农民工一个“家”

“以后俺们的工资都由项目部直接发放,这下心里更加踏实了。”在湛江大道路基二标段项目部党员活动室,农民工党员宋雷满面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