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稳村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理念 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湛江日报 2019-10-25 08:52

俯瞰稳村的美丽村貌。 通讯员 汤旭希 摄本报记者邓耀瑞

平坦整洁的村道两侧,竖起一排排节能路灯;在村休闲公园上,村民们三五成群休闲散步;田间地头里,村民们挥着锄头欢快劳作,一个个红薯破土而出、惹人垂涎……金秋十月,放眼稳村,充满活力的新农村图景在这片大地徐徐铺展开来。

2016年以来,在市纪委监委牵头,市投资促进局、市基投集团公司共同帮扶下,省定贫困村——吴川市黄坡镇稳村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实施干部共建、村企共建、干群共建、区域共建、党群共建等“五个共建”,党建引领和产业发展“双驱动”、帮扶外力和内生动力“双带动”、改善环境和改良民风“双推动”,着力构建富有稳村特色的长效脱贫机制,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有机衔接乡村振兴战略。

经过三年努力,稳村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建成相对稳定的长效帮扶机制,实现村集体、贫困户、全村种植户“三增收”。过去一年,全村贫困人口人均收入13125元,与村民人均收入13543元基本持平,贫困户已全部脱贫。

干部共建对症施策

打出精准扶贫“组合拳”

在帮扶过程中,驻村扶贫干部与村干部团结协作,共建扶贫机制,让贫困户共享扶贫成果。为摸准实情,掌握第一手材料,驻村干部与村干部一起,日戴草帽走田头,夜持手电访农家,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建议,找准致贫症结,迅速打出精准扶贫“六套组合拳”。

一是政策兜底帮扶。在全市首推帮助无户籍人员办理落户手续,组织全村残疾人及精神病患者进行医学鉴定,办理残疾人等级证,使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五保、低保、医保,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

二是转移就业帮扶。推荐6人外出就业,资助3人参加技术培训,介绍16人外出务工,让劳动技能低和不便外出的贫困人员在村合作社和施工队劳动,帮助贫困人员增加收入。

三是发展产业帮扶。利用“人均2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村集体100多亩土地,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种植番薯,村委会提供配套支持,合作社按高于市场10%的价格收购其产品,并对种植能手给予奖励。仅此一项,贫困户每年人均种植收入就增加5000元左右。

四是入股分红帮扶。2016年10月,在驻村工作队推动下,由该村和27户贫困户组成的稳村农业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合作社按68万元进行股权分配,其中村委会38万元;贫困户30万元按每人3000元进行分配,户主作为“股东代表”,形成了“公司+"村集体+贫困户"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双订单"(收购订单、认购订单)”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当年村集体分红3.6万元,每个贫困人口分红2000元。

五是教育智力帮扶。筹集50多万元改善稳村小学的教学条件,成立教育助学奖学基金,对贫困学生给予每年不低于5000元的学业扶持,举荐优秀学生到市、县名校就读,2017至2019年对45名大学生进行了奖励。

六是健康生活帮扶。实施贫困户住房“一修三改”,即修缮旧房6户,改造危房8户,帮助27户贫困户改造厕所、厨房以及安全用电设施,提高了贫困户的生活质量。

村企共建舞活龙头

稳村番薯种出“致富经”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经过深入调查论证,驻村工作队把番薯作为产业发展主抓手,着力打造稳村番薯品牌。

驻村第一书记汤旭希说,为拓宽销路,把稳村番薯推向高端市场,驻村干部推动稳村农业专业合作社与有实力的农牧公司共建,打出四张营销牌,让全村群众共享产业发展成果。

为打好生态文化牌,工作队挖掘明朝万历年间吴川人士林怀兰的事迹,首次引进番薯回国种植的历史渊源,并注册了“稳村番薯”商标。邀请名人、作家、诗人到稳村开展采风活动,出版《番薯崛起》专著,为稳村番薯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情感联络牌上,工作队向湛江驻外商会及企业家发起“凝聚商会力量,助力精准扶贫”倡议,赴广州、北京参加驻外商会年会现场推介宣传,以“扶贫路上有您的爱”暖心话感召企业家积极认购下单,大批量认购“稳村番薯”。

为打好新生市场牌,工作队借助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广州年货展销会、东盟农博会等全国性、区域性产品展销平台,迅速提高产品知名度,并进驻淘宝、“湛报优鲜”等电商平台和实体店,在全市多处设立提货销售网点,拓宽了产品销售渠道。

此外,驻村工作队积极联系各方,通过多种媒介对稳村番薯进行宣传,打好广告攻势牌。“稳村番薯”的社会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不少人到稳村采购番薯种苗。贫困户吴日来今年上半年仅卖薯苗一项就收入30多万元,还建起了一栋两层楼房。

干群共建实干苦干

乡村旧貌换新颜

生活要富起来,日子还要“美”起来。

村民生活的艰辛深深烙在驻村干部心里。驻村扶贫干部坚持一手抓脱贫攻坚,一手抓新农村建设,与村民群众共建共治新农村。三年来,工作队整合各种资源,投入建设资金2000多万元,完成了30多个新农村建设项目。

在工作队的推动下,2公里环村大道和143条巷道全部实现硬底化,饮水工程、排污管网、污水处理站、垃圾处理站、卫生站、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农产品加工集散中心、番薯产业研究展示中心、文化一条街、休闲公园等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和文化设施,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过去污水横流的黑臭水沟水塘,现在已成为村民休闲的园林绿地。如今的稳村,排污管网、水利灌溉网、生活用电网、公共服务网、环卫维护网以及园林绿化美化已形成体系,解决了村民饮水难、行路难、耕种难、用电难等民生问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成为宜居宜游美丽乡村示范点。

同时,该村力推村规民约,发动群众自管共治,成功实施农村治理难度最大的“禽畜圈养”工作;创新垃圾处理模式,将村中垃圾池迁到外环路实行“环保驿站”动态管理。目前,工作队正积极谋划从更高层面实施以稳村为中心的田园旅游综合体,打造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区域共建大爱无疆

“七村六共享”促振兴

在帮扶过程中,驻村工作队积极摸索实践“七村六共享”的治理模式,由黄坡镇委镇政府牵头,组织稳村周边七个行政村,在产业、交通、水利、治安、文化、党建六个方面,开展区域连片乡村振兴行动,带动周边三个省定贫困村脱贫致富,抱团发展。

产业上,扩大番薯种植面积,将七个村委会的土地纳入产业范围,申报“稳村番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共享品牌经济效益。交通上,引入社会资金和行业资金300多万元,修建连接乌坭至海川快线的共享大道,周边群众出行缩短了5公里路程。水利上,申请资金分别在稳村、郑屋、乌坭安装三个泵站,整修水利沟渠连片贯通灌溉。治安上,实现监控网络村村互联互通。文化上,建设图书阅览室,打造家风家训主题文化街,经常组织各村群众开展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党建上,建设内容丰富、颇具当地农村特色的党建共享基地,成为各村基层党组织学习教育交流基地。

目前,“七村六共享”格局初步形成,促进了乡村融合团结、乡村治理和经济发展,成为湛江市创新乡村治理模式的品牌亮点。

党群共建固本强基

锻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驻村工作队紧紧扭住村党支部这个火车头,坚持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与脱贫攻坚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

“从建立健全组织生活制度入手,下大力气整顿农村基层党组织仍然存在的软弱涣散问题,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驻村工作队队长张宗胜说,帮扶单位负责人深入稳村指导基层党建工作,给党员干部讲规矩、教方法、做示范。驻村工作队与村干部结成帮学对子,手把手、面对面传帮带,村干部的能力素质不断提高。

在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中,党员走在前、干在前,62名党员和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形成“比学赶帮”脱贫致富的良好氛围。张宗胜说,帮扶单位机关各支部,把党建活动与扶贫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一对一”实施精准帮扶。汤旭希说,党建与扶贫工作的深度融合,焕发了基层党建工作活力,凸显了村党支部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三拆除”“三清理”“三整治”行动中,一些等待观望的群众看到干部党员率先垂范,纷纷表态迅速行动,一些原先有抵触情绪的村民也转变了思想,积极配合拆除整治工作。

党建带动有力,促进村风民风向善向好,村民文明素质明显提升。稳村由维稳重点村、软弱涣散村转变为基层治理先进村、党建工作先进村,由吴川市落后村庄转变为湛江市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示范村。

新闻推荐

五保老人吃上“爱心私房菜”

茂名晚报讯记者吴祖光通讯员彭诒健莫颖华化州市义工协会义工,近日来到长岐镇新丰村委会黄沙村,开展“爱心私房菜”活动,活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