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溪农户推行鸭业新型养殖方式 旱地养鸭奏响致富曲

湛江日报 2019-10-23 08:34

本报记者赖寒霜林小军

不需淋水降温,不用喂药防病,不污染江河湖库,提高养殖效益……遂溪县农户创新模式,探索出一条绿色高效的“走地鸭”养殖新路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旱地建成养鸭场

见惯了大批鸭子在江河池塘边养殖,记者近日来到遂溪县北坡镇边板村时,却见到白花花一大片的鸭子养在旱地上,旁边没有任何水塘溪流。

这个养鸭场开辟在一块坡地上,占地近40亩,养鸭12000多只,旁边都是甘蔗等农作物。记者见到光秃秃的场地中间搭起一些简易凉棚,周边是裸露的泥土,凉棚下挖几条浅沟,注入地下抽取的清水,鸭子可蹲在地上晒太阳,或“扑腾”跳入清水中嬉戏。

养鸭户是边板村民蔡伟安,他笑眯眯地说:“以前养鸭场必须选择河湖水库或池塘边,现在旱地坡地都可养了。旱地养鸭密度大、成长快、品质优、成本低,好处多着呢。”据了解,这批鸭子是上个月初投苗,再过20天就可出栏,一只能卖五六十元,一只纯赚约10元,10000多只鸭60多天一批,可赚10多万元,这比在水边养殖效益高出一倍不止。

“走地鸭”更受欢迎

近年来,国家加强绿色发展战略,在农村推行环境友好型种养业,对江河湖库水质加大了保护,一些严重污染水源的水边养鸭场要搬迁,养鸭业面临新形势新环境。

蔡伟安决定另辟新路,发展新型的养殖业。几经思考和实地试验,蔡伟安发现旱地也可建养鸭场,能养出更优质的“走地鸭”。于是他租了这块甘蔗地,拉电打井,搭棚开沟,今年8月开始投苗,养了12000多只鸭子,是水库池塘养殖密度的五倍。

蔡伟安解释说,坡地打井养鸭,鸭子饮用玩耍的是地下抽取的“泉水”,每天一换,鸭子极少害病喂药。“走地鸭”提前出栏卖好价,也省下不少饲料费。并且在同样的场地面积,“旱鸭子”比“水鸭子”养殖容量高出几倍,虽然旱地要抽水增加用电,但综合效果还是比水塘养殖好了很多,效益更佳。

绿色种养前景好

坡地、水井替代河塘水库,种养升级。为此,当地养鸭户成立了遂溪县养鸭合作社,许多农民纷纷开辟旱地养鸭场,新型养殖方式落地开花。

记者走访了几家旱地养鸭场,养殖户都说,坡地抽水养鸭,解决了水的问题,养殖更简单易控,减少成本,增加收入。

遂城镇畜牧兽医站赵谭生站长一直关注“走地鸭”养殖,并深入研究,认为旱地养鸭可操作性强,符合科学养殖原理,这绿色模式在粤西地区是首开先例,已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他说,“走地鸭”养殖效益更佳,对资源消耗少。鸭场清理出的废水富含肥力,可浇灌旁边地里的农作物,养鸭土地也因长期积累鸭子排泄物而肥力大增,利于明年更换种植作物的生长,形成绿色循环种养,发展前景广阔,将为遂溪鸭业转型升级提供一条新路子,推动当地种养业的创新发展。

新闻推荐

外出乡贤与村民齐动手 白沙江村首现新容新貌

本报讯(记者赖寒霜特约通讯员陈超铭)知耻而后勇,作为遂溪县北坡镇最古老的村庄之一白沙江村,外出乡贤与村民齐动手清理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