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上流淌着的 “今流” 《大河唱》主创团队做客文化周末大讲坛讲述“黄河今流”文/龚艺超
来自广东吴川的柯永权是《大河唱》的导演。张晓敏摄
读书分享会现场。龚艺超摄
从黄河源头到入海口,四条蜿蜒曲折的“今流”缓缓流淌,唱着他们的故事。音乐纪录片电影《大河唱》讲述了来自黄河流域的四位民间音乐艺人:宁夏西吉花儿歌手马风山、陕北说书人刘世凯、甘肃环县皮影戏班班主魏宗富、银川民营秦腔剧团团长张进来,与一直用地方声音歌唱的艺术家苏阳之间的故事。
9月15日,《大河唱》导演柯永权、监制雷建军以及艺术家苏阳等主创做客文化周末大讲坛,以“从黄河到东江”为主题,举行了纪录片点映分享会。同时开展了“三年对话三千年”展览以及“我们如何歌唱这条河”读书分享会。
我们如何拍摄这条河流
《大河唱》的英文名为“TheRiverInMe”,影片希望能唤醒年轻人对家乡对民族的记忆,让他们重新回家关注当地的方言、戏剧,重新用方言去唱歌。据监制清华大学副教授雷建军介绍:“团队从2016年开始拍摄影片,三年来拍下1600多个小时的素材,经过无数次的探讨和筛选后,才剪辑出最终呈现出来的98分钟影片。”他表示,影片以一种影像人类学的方式来记录和拍摄,没有因为这是一部要在院线上映的电影,而去刻意营造一些情绪的氛围,来刺激观众的感官。同时,影片希望能够摆脱一般性的对于传统民间艺人先入为主的观点,以一种更为整体、全面的方式来呈现他们的真实面貌以及他们所生活的环境,这不仅仅是一种“客观”。
本片的导演是来自广东吴川的柯永权,他从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毕业后,一直留在北京,致力于纪录片的拍摄工作。《大河唱》上映后,不时便有观众问他作为一个广东人是如何抓住西北地方文化的核心与内涵的。面对质疑柯永权表示:“作为一个广东人,最开始困扰我的是语言问题,但随着时间过去,慢慢能听懂方言。而且很多民间音乐唱的故事主题是一样的,比如各地戏剧都在唱杨家将,只是用了各自的方言。当这些旋律和故事展现出来的时候,感情其实是共通的。三年的拍摄过程中与他们共同生活,长时间与他们相处,期间的所见所闻,也会让我能更深入理解到西北文化的内涵。”
相比于人类学式的对四位民间音乐艺人的呈现,影片以一种更为主观的方式讲述了苏阳音乐的创作历程,并借此来表达影片的主旨。“影片中出现了20首歌。苏阳的歌唱就是民间音乐艺人和辗转于城市、农村生活的内容,所以很多画面的配乐是苏阳的歌,其它民间音乐采用更原生态的方式展现,多是他们现场的表演。”雷建军介绍说,“最初是想拍一部苏阳的纪录片,以苏阳为焦点拍摄他以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音乐的经历。”
影片多次出现关于民谣的探讨,如影片开头出现了苏阳与鼓手因为民谣中的节拍问题产生了争执,也有哈弗学者质疑苏阳音乐相比民谣不够纯正等情节。苏阳表示,“我不能照着一样的唱,他们唱的花儿,他们从小放羊,生活关系是不一样的。我是工厂子弟,我有自己唱法,我要表达的是此时此刻的中国。”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不断发展,过去许多生活方式和习俗都已被“淘汰”。传统的民谣随着这一代的演奏者逐渐老去而渐渐失传,本片在记录这些传统民间艺人的同时,希望以苏阳的创作历程来探索民谣的未来——如何将这些民间音乐传承下去或者说是如何以一种新的方式存在下去。
我们如何书写这条河
《大河唱》的主创团队在拍摄纪录片电影期间,出版了《四个中国人Ⅲ》《土的声音》《大河唱》电影主题书,以三本相关书籍来拓展影片的内容。
《四个中国人》系列是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由雷建军所在的清影工作室组织编写的研究性书籍。内容主要是以田野调查的方式来深入考察民间艺人的状态以及处境,以日常生活来呈现质朴的“中国人”。“《四个中国人Ⅲ》的主角是以电影《大河唱》中的四位传统民间音乐艺人,用文字的形式从另一个角度来呈现他们。”雷建军介绍,“大家可以看到在电影介入之前,这些人的状态,以及那些专业的人类学专家,他们怎么样去看这些后来被放到大荧幕上的人们,他们怎么样去看当地文化结构和艺术之间的互动。”与雷建军一样,其他三位作者萧璇、杨宇菲、杨静都是清华大学的人类学者。在拍摄开始之前,他们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对四位中国传统民间音乐艺人做了一个前期的访谈和田野调查,并用极具他们个人风格的文字,从不同的视角关注这四位民间艺人在当下社会环境中的处境,以及当下民间音乐的艺术生态。
“《大河唱》纪录片的拍摄,到最后变成了一个群体去观望一条河里面真实生活的人群,而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或存在的证明。这也激发了我开始梳理、总结自己与土地、人的联系,在拍摄的第二年中完成了《土的声音》这本书。”苏阳说。在《土的声音》一书中,苏阳用散文的方式,回望了自己的音乐道路。用民谣、诗歌、音乐、人与人的故事、创作经历等元素将“土地与歌”“一条路”“歌声中的银川”“黄河今流”四辑串联,讲述他的成长经历与音乐探索。值得一提的是,第四辑“黄河今流”分享了苏阳正在推进跨媒体艺术活动“黄河今流”计划所举行的三次创作分享会。同时纪录片电影《大河唱》也是在此计划活动中孕育的项目之一。
“黄河今流”计划为苏阳发起的一个跨媒体艺术活动,基于苏阳对于西北黄河流域民间音乐的采风、学习、传承与再创造,尝试去了解我们作为“现代人”背后的民间文化基因,进而通过绘画、影像、动画等多样式的艺术媒介,进行跨界合作,融合民间艺术形式和现代艺术形式,形成有效的当代性的艺术表达语言。活动基本包括四种形式:演出、展览、座谈和交流。这也是苏阳通过音乐延展开来的更大跨度的尝试和更多重维度的探索。
2016年9月,苏阳在美国纽约曼哈顿中心云端画廊举办“黄河今流”首展。谈及“黄河今流”计划时苏阳表示,“2016年,我在思考民间的艺术怎样才能被我们这代人所用,被新的音乐家、文学家、美术家作为一个新的表达问题的有效方式,并在转化的同时尝试去打破艺术之间的边界。”
新闻推荐
2018年度湛江市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位列全省第一 吴川市和遂溪县进入全国两百强
本报讯(记者何有凤通讯员黄丽云)近日,财政部通报2018年度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结果,湛江市以平均得分86分位列全省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