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丹青一世情 胡华珍与她的水墨女子
图/本报记者欧阳泽
于喧嚣尘世寻一方心灵净土,是现代都市人的一种精神追求。在坐落于霞山一小区中的一间小小画室里,画室女主人胡华珍和她的水墨女子就谱写了一曲宁静致远的清音。
9月29日,记者走进这家画室,聆听胡华珍老师与这群气质如兰的水墨女子的故事。
水墨女子让梦想照进现实
这是一间130平方米画室,各种画笔、彩墨、宣纸等遍布画室各个角落,一阵阵墨香扑鼻而来,胡华珍老师正在挥毫泼墨。
墙上挂着一幅幅习作,硕果飘香、山涧鸟鸣、鱼翔浅底、百花齐放、江畔早春……画作或细腻逼真,或雄浑豪放,就连留白都韵味无穷。细品画景,不难窥得作者洒脱自在的气质。
这是一群单纯、快乐而又气质淡雅的水墨女子所作。
置身于这方天地,烦躁的心也渐渐宁静下来。
2002年,湛江著名版画家、国画家梁凌与爱人胡华珍共同创办了江凌美术工作室。酷爱研习画艺的夫妇俩本着弘扬国粹文化精神、造就文人艺术情怀、让艺术融入生活的宗旨,为广大热爱美术爱好者提供享受艺术乐趣、塑造优雅气质的艺术平台,十七年来培养了许多不同年龄段、不同行业的美术爱好人才。
三年前,一群志同道合的国画女子带着对中国画的好奇与探求心,走进了画室。她们不以写字画画为生,但喜欢携淡墨诗意;不求“腹有诗书气自华”,但求远离尘世喧嚣,于心灵深处守一处净土,让灵魂有一隅洁净的栖身场所。
她们年龄最小的20来岁、最大的50多岁,大多无基础、零起步,在胡华珍的指导下,经过后天的勤奋和努力,进步效果令人称赞。最令胡华珍感动的是,她们无论家住多远、天气如何,都能够坚持每周来学习。
“有的刚出差回来,还没来得及卸下行装,就拖着行李过来学习,有的骑着电动车从赤坎等地远道而来。她们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让我看到了现代都市人文化意识的提高、文化层次的提升”胡华珍感慨道。
经过长期不懈地学习,她们从兴趣到热爱,从画技生涩到日见成熟,在画山水花鸟技巧上已形成个人风格。画中既有笔锋刚劲凌厉,也有线条多变柔和;有水墨相撞的淋漓生辉,也有色调对比的浓郁明块。从2017年至今,江凌水墨女子已在湛江市成功举办了两届公益画展,在群众当中引起不小轰动。
“可以说,她们成长的过程是书写人生态度和传递正能量的过程。”胡华珍说,“这也是我们当初开办画室的最大初心,希望能让大家停下忙碌的脚步,养一分闲情逸致,作为对生活的补充,继而在社会上形成大众喜好和文化时尚,推动艺术文化发展。”
致力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让胡华珍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美术研究这两件事坚持下来,她与丈夫接力完成长卷画一事被广为传颂。
2018年10月27日,在阳江市美术馆开展的“梁凌鼍城岁月主题画展”上,18米长的《鼍城岁月》长卷画,吸引大批阳江市民前来观看。
长画全面再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阳江城的地标建筑、大街小巷、园林亭阁,以及漠阳江上赛龙舟、江边墟市等生活场景。不少市民称赞该画是阳江版的“清明上河图”,更在长卷画中找到了自己住的大街小巷,欣喜无比,不禁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采访中,记者也在画室看到了这幅长卷画。原来,该画背后还有一段感人故事——
《鼍城岁月》作者系已故画家梁凌,他出生在阳江,后来在湛江工作生活。出于对家乡的热爱,2009年9月,梁凌开始创作18米长卷《鼍城岁月》。为了真实记录阳江城旧貌,梁凌多次返回家乡,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实地走访等形式,逐步掌握阳江旧城风貌。2012年2月,他开始创作白描画稿。然而,2013年8月,梁凌不幸患病,病重期间,他仍在画室坚持创作。白描画稿刚完成,梁凌不幸去世。
2018年4月,从痛苦中逐渐走出来的妻子胡华珍决定接过丈夫的画笔,给白描稿上色,完成先夫未竟心愿。
“他走了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比较消沉。想到他该做的事,我要帮他完成。在他忍受病痛折磨都不愿意放弃的东西,我就下决心来完成这幅画。他没有具体交代我,是他的行为影响到我,因为他这种执着、这种热爱,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
不过,由于胡华珍是湛江人,过去的阳江的景象对于她来说完全是一张白纸。为了画好阳江旧城风貌,她考证了大量资料,去到阳江体验生活,并于2018年10月初完成上色。夫妻二人历时近7年接力将该幅画作完成。
画中的一草一木、一笔一划皆乡梓情深,饱含了画家梁凌对家乡的热爱,更是胡华珍对丈夫的深情。
去年,胡华珍还将丈夫一生珍藏的图书捐赠给母校岭南师范学院,希望学生们能够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传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潘洁婷通讯员林郁邱苑丹)9月27日晚,由赤坎区委、赤坎区政府主办,区委宣传部、区文化旅游体育局承办的“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