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长留忆汤翁
汤显祖坐像
古朴宁静的贵生书院坐北向南,院子内有一棵枝叶繁茂的古榕树,长长的根须一簇簇垂到地面,大门口两侧有一对栩栩如生的石狗,憨态可掬,与庭院前的一草一树,构成一幅静美的画面。当地文联、作家协会的负责人早早迎候在门口,给我们当向导。这间历经沧桑的书院老屋,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个地方的传统文化……汤显祖当年被贬,踏上徐闻这片红土地后,并没有因为仕途失意而志气消沉,而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从此红土文明在这里得到传承。
贵生书院始建于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现在的建筑为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所建,1989年被列入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的《院规条》《五夫子宾兴条例芳名碑》《徐闻新捐文生》等碑是研究清代教育制度及状况的珍贵史料。
汤显祖(1550年—1616年)是江西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义仍,号若干,又号海若、清远道人,明代杰出的剧作家、文学家,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临川在江西抚河的上游,自古人杰地灵,古时是“舟车所集,控带闽越,襟领江湖”的重镇,那里“民秀而能文,刚而不屈,乐读诗书而好文辞”,素有“才子之地和文化之邦”的美称。
明朝万历十九年(1591),汤显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弹劾当朝大学士申时行并抨击朝政,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广东省徐闻县典史,从而开始了一段不同寻常的人生历程。典史这种职位官员按照当时的制度叫添注,典史官职元始置,明清沿置,不入品阶,是知县下面掌管缉捕、监狱的属官。
我们在东道主的引导下先到书院的右厢房参观,墙上贴满了各种图片和文字说明、诗词,全是叙述汤显祖生平事迹以及他对徐闻当地的贡献。一篇由汤显祖撰文的《贵生说》全文展示于橱窗内,解释了“贵生说”的内涵以及这座书院为何要起名“贵生书院”。原来,当时徐闻属于蛮荒之地,民风彪悍,当地民众时常因为一些小矛盾而聚众斗殴,伤害性命。汤显祖在《与汪云阳》信里也提到:“其地人轻生,不知礼义,故以贵生名之。”因此,汤显祖当时就想到“以文化人”,在徐闻各地讲学,兴起文明礼仪之风。
汤显祖在徐闻讲学的消息传开后,许多读书人纷纷慕名前来拜师求学,他的寓所实际上已经成了徐闻县的教育中心。不久,汤显祖决定在徐闻盖一间书院,他把这一打算告诉了县令熊敏,熊敏是江西宜丰人,比汤显祖早一年赴徐闻任县令,他为人厚道,也热心教育事业,因而十分赞成,决定在汤显祖寓所的东边选了一块宽敞的地方建起书院,并将书院起名为“贵生书院”。贵生书院的衍生,并因此沿袭下来的文化传承看似是汤显祖官场履历之不幸,却换来了徐闻这块地方的万幸!汤显祖在徐闻生活的时间虽然很短,却使得徐闻文风渐盛,科举盛行。《五夫子宾兴条例芳名碑》称:“自明汤义仍先生来徐创建书院,而徐盖知向学。当时沐其教者掇巍科登抚仕,后光辉映文风称极。”
随后,我们走到书院的正厅参观,一进门,汤显祖坐像赫然入目,栩栩如生,因为有了之前的了解和认识,我顿生敬畏之情。照壁上写有汤显祖作的诗句“天地孰为贵,乾坤只此生”。我们都是文人,怀着瞻仰的心情从远方到来,只为目睹一下这座古书院的风采以及领略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希望能够从古人的身上学习到一些什么,比如奋发、上进、博爱、智慧……从此写下一段关于“贵生书院”的文字。当我们置身这样一座历经几个世纪风霜洗礼的建筑物面前,完全就被它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以及现实意义所震撼。
我独自行走在寂静的书院,凝视远古岁月留下的痕迹,期待来一次精神的洗礼,目光所及的一切,以及当天所听到的故事、传说,使得这座庭院平添了一种浓重的人文气息,其中的一砖一瓦、乃至每一块石头,都是一段史实的见证,能够照古鉴今。走着走着,我仿佛看见了当年汤公讲学时弟子满屋的场景,也看到了一代又一代的雷州子弟走进来,一片书声琅琅……
这应该就是“贵生书院”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吧。
新闻推荐
捕捞上岸的黄花鱼。由渔民供图本报讯记者黎阳明报道:9月15日,网传视频显示在徐闻外罗码头有渔民满载而归,一大筐一大筐的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