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三代的钢铁情怀

湛江晚报 2019-09-19 09:31

李文清(左二)赴湛钢前的最后一次项目商讨。鲁理摄世界上最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博大的是人的胸怀,且是钢铁人的情怀。

他们平凡、普通,无所畏惧;他们理解、坚持,迎难而上;他们睿智、感恩,熔炼自身。在新中国钢铁事业的发展长河中,有这样祖孙三代,先后历经承钢、太钢、武钢、宝钢、湛钢,从第一代人到第三代人参加工作,跨越六十一载,她们用不虚度光阴的人生态度,用默默奉献的无悔青春,向我们展示了钢铁人博大的胸怀和情怀。

他们从远方走来,汇聚钢城;他们一路奔波,坚韧不拔;钢铁事业仍在她们手中传承,走近她们,让我们一起来聆听……

第一代钢铁人

第一代钢铁人的主人公,是一位平凡的母亲。

她是子女心中尊敬的长者,是丈夫心中知书达理的妻子,是同事中眼中勤劳平凡女性,是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钢铁的女性。

母亲,孙秀兰,1941年出生在河北承德,1960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工作三十余载,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参加工作的第一个单位就是河北承德钢厂。随着国家大建设的发展,与五湖四海的大军于1965年从河北承德钢厂转战山西太原钢厂,1979年从山西太原钢厂转战上海宝山钢厂,尤其是在上海宝钢,是她生活工作时间最长,记忆最多的一方热土。

宝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工业投资项目,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钢铁工业最大的事件就是建设宝钢。时间定格在1978年,那是在宝钢建设初期,钢铁厂需要开展大建设工作。当时,这位母亲已有三个儿女,一家人也其乐融融。突然丈夫的一句话,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宁静,丈夫作为宝钢第一批建设者,需要火速赶往上海,任务紧急,如何决定,就在艰难抉择之际,作为妻子她毅然决定,举家南下,随夫奔赴上海。

刚开始建设的上海宝钢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到宝钢初期,他们生活非常不适应,不习惯,尤其是上海的饮用水、气候,住房、交通,甚至是消暑解渴的一根雪糕。饮用水没有北方那份熟悉的清凉和甘甜,甚至还有点咸咸的味道;夏天很炎热,身上会起痱子,酷暑难耐;冬天阴冷潮湿,人会生冻疮,潮冷难忍;住房在建设工地旁边的板房、铁床、四处透风,没有电风扇、冰箱。现场用酸梅汤、绿豆汤解暑,晚上用凉席坐在马路边消暑;寒冷的冬日没有取暖设备,用暖水袋已经算很奢侈了,一个暖水袋还要全家轮流用;交通更是困难,若想去百货商店买一件衣服,那可要辗转一天,从早上天不亮出门,回到家已是很晚,这也是每逢春节来临才可享受的。寒来暑往的工地现场艰苦着、热闹着;早出晚归的节奏,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未抱怨过。

繁忙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直到上海宝钢1985年9月投产,他们搬进了钢厂边上的砖房。1986年又搬家到钢厂边上的月浦生活小区,逐步有了电风扇、电冰箱。三个孩子参军、上学、工作,一切平稳有序,然而这位母亲却因高负荷工作运转,患上青光眼,几经手术,无法康复,导致右眼失明。按照当时钢厂谁承建谁检修的原则,母亲又加入了宝钢冶金运营服务的大军,依然为钢铁厂服务着,把一生奉献给了钢城。

1990年退休后,母亲热心居委会工作,与街坊邻居相处融洽,是家里家外的知心人,难能可贵的是陪孙辈读书,直到把孙子、孙女送入理想大学,代女儿照顾病重的婆婆。

第二代钢铁人

第二代钢铁人的主人公,是女儿李文清,她是钢铁世界里巾帼不让须眉的代表。

李文清,1969年出生在山西太原,大学毕业,1990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在上海宝钢工作二十四载,2014年扎根湛江,支援湛江钢铁建设。2014年获得上海市巾帼标兵称号,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获得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等荣誉称号。

李文清是伴随着上海宝钢的建设和父母到上海的,她是听着板房旁工地上轰鸣的打桩声、敲击声长大的。每当放假的时候,她总会从自家板房后,花上2分钟,走到建设中的宝钢原料、烧结工地,感受火热的施工现场,分享父母建设工地的乐趣。

耳闻目睹父母建设宝钢的情景,在年轻的女儿的心中烙下深深了的印记。1990年,她到上海宝钢工作,在父母曾经建设过的原料、烧结、连铸等区域。每天骑车往返于施工现场,加班加点是常事,方便面、榨菜是家常便饭。风雨兼程的岁月里,她从事过电气调试、采购、资产、经营、党务等不同岗位的工作,一干就是二十四年。如今已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获得了诸多的省市级荣誉。对此,她从没有为自己的选择而后悔。

湛江钢铁是宝钢“二次创业”的主战场,寄托了宝钢“钢铁报国”梦想的“梦工厂”,也是打造世界最高效率的碳钢板材生产基地。时间到了2014年,当她得知宝钢在湛江新建一个钢厂,需要抽派人员到湛江支援时,她经过深思熟虑,主动请缨,奔赴湛江。如今在湛江钢铁已经工作六个年头,千余个日日夜夜。湛江钢铁基地远在湛江东海岛,属亚热带气候。尽管宽阔的大海美丽迷人,尽管四季常青的树木翠绿映眼,但基地建设的环境依然非常艰苦,依然困难重重。初到湛江,也是一度的不适应、不习惯。潮湿,炙烤,用水不便,住的是单位宿舍、吃的是粗茶淡饭,上厕所洗澡也要排队。若要改善一下生活,离建设基地最近的东简镇也要半小时的路程。那种艰苦难以言表。为了建设项目的施工,他们几经搬家,东搬西挪,身心疲惫。建设中的工作更是“5+2”,“白+黑”连轴转的模式,这样的工作生活一晃就是五年。

五年光景,承载着广大建设者二次创业梦想的湛江钢铁1#、2#高炉已顺利点火。一座新的钢城已巍然屹立在南海之滨的东海岛上,用不同的色彩划出了各生产厂的清晰面貌。道路两旁的凤凰木绿意葱葱,大红花开遍钢城,道路整洁干净,交通秩序安全井然。2019年3月,湛江钢铁3#高炉已开工建设,这又将是一场催人奋进的战斗。

五年来,她没有回上海和父母过一次春节;五年来,她的两位亲人先后过世;五年来,她没有请领导给过一次照顾;五年来,她为企业所付出的艰辛已不计其数。

第三代钢铁人

第三代钢铁人的主人公:孙女李思琦,她是志在传承钢铁事业的年轻一代。

李思琦,1994年出生在上海,2017年东北财经大学本科毕业,2018年美国伊利诺伊香槟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放弃金融机构、事业单位的白领工作,在父母的影响和感召下,继承祖父母辈的传统专业,2019年迈进钢铁企业。

李思琦,一个90后的独生子女,在她身上却没有娇骄女的样子。她从读书开始,都是自己自觉学习。尤其是在美国读研时,只身一人签证、乘飞机、乘大巴,带着三个大皮箱辗转到学校,自己办好入学的一切手续。在学习期间,养成了独立的习惯,做的饭菜色香味俱全。研究生毕业后,一个学金融专业的留学生,本可以选择更多的金融机构、事业单位,当白领,而她却选择了钢铁企业。在工作中,她认识了很多人,接触了很多事,她感受了钢铁的温度。尤其是在高温烈日下,看到了钢铁厂里师傅们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所见所闻一直深深地影响着她,感动着她,一句“感觉怎么样”“一切还适应吧”,给她足够的温暖力量。这让她对钢铁有了更深的认识,对祖辈和父辈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理解。尤其是在进入公司后,每天带着思考去工作,认真完成每项任务,逐步适应了工作环境和要求,并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

李思琦一直认为,感恩是一个人最美的情怀。非常感恩企业对她的接纳,感谢父母对她的教导,更感谢出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自己今天的生活和工作条件,远比上辈人幸福。她坚信,自己所学的专业一定能在企业和岗位中得到应用,并发挥作用。她深知自己的工作刚刚开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既然选择了钢铁厂的工作,就要把每件事情做好,虚心向师傅们学习请教,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融入青春火热的工作中,磨练自己,成就自己。

宝钢的建设,是父母这代人用夜以继日的工作热情,用钢铁一般的意志,无私无畏,为钢铁事业默默奉献。

湛钢的建设,是女儿这代年轻人承载父辈希冀,用青春和梦想继续谱写钢铁事业的新篇章。

新闻推荐

整治交通乱象贵在规则意识落地

今天开始,湛江市开展交通秩序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据公安机关透露,本次专项行动将大力整治各类交通“顽疾”,形成“强力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