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照心病的镜子 治愈人心的药方 小林漫画让抑郁者重展笑颜
小林画的是水墨漫画。他用毛笔在宣纸上寥寥勾勒出一个人物或者场景,然后在画的下面歪歪扭扭写上一两句话,多以自嘲口吻讲述生活现实。比如,他描绘一位头发稀疏的中年人在健身,并言“人生秃如其来,体重无福消瘦”;他用一张“俏女郎”和一张“追娃跑”的对比图画形容职场母亲,“生娃前每天随便浪,生娃后每天像打仗”。
从2017年开始,林帝浣就在微信公号“小林”上发表漫画作品,累计已有500余条,迅速风靡微信朋友圈,几乎每天的推送都有“10万+”的阅读量,至今已收获拥趸百万。
有人说看小林漫画就像在“照镜子”:他三言两语道出了人们想说又说不出的生活感悟,画出了这个时代你我皆有的“通病”:对身材、美貌的执着追求,迅速产生又消失的爱情,“朋友圈”的攀比,很“丧”很消极的情绪,蔓延的戾气,知识的恐慌,快节奏生活的单调……
他道出了大多数人抑郁的“病因”——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幸福。他也用“漫画”的方式告诉了你“药方”:用萌化解苦恼。
“萌不是单纯或者天真,而是世事洞明之后依旧以童心来对抗乏味的世界。”小林说。
在水墨中找乐趣
体态圆润、略带卷发、总背着单肩包的林帝浣,在现实生活中也因职业生计奔波,也为家庭琐事烦恼。画漫画是排解方法,没想到却治愈了众生。
小林说创作灵感来自个人经历、旅行见闻,还有广泛的阅读。
看到地铁上比比皆是的“低头族”,他编写了一条:“地铁上一位气质忧郁的男生凝视漆黑的车窗——他一定是手机没电了!”他画的“最后一课”,成为今年高考全国卷的作文题。画中老师背着手站在同学们的课桌前,说“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这场景恰恰来自他高中毕业前的一堂英语课。
小林对水墨的喜爱始于童年。他出生在广东湛江的村庄里,从小喜欢临摹书法、国画,看祠堂里老人写字。他最喜欢模仿蔡志忠漫画《庄子说》,几乎把书中每一幅画都临摹了一遍。他说直到现在还能闭着眼睛画出书中那个大光头小胡子的标志性形象。
他的爱好起初并没有得到家里人支持。报考大学志愿时,父亲坚持让他学医。他考入广州的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系。毕业后,他没有从医,而是选择留校做行政。彼时正值中国互联网兴起,小林开始学编程,建网站,写游记,出摄影集,但最后“还是在水墨上找到了内心的平静。”
2016年,他所绘画的水墨画助力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他为唐诗宋词所作的国画被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用做背景图,惊艳众人。从此小林声名鹊起。
他现在是中山大学传播系的一名老师。业余时间他还做公益,为山区孩子捐资助学。
等一朵花开
但真正让小林被熟知的还是漫画。
不仅在“朋友圈”,他的漫画被贴在地铁车厢,被制作成时尚手机的特色主题,被开发成了日历、画本、扑克牌,还印在了雨伞、眼罩、咖啡包上,无处不在。
今夏小林漫画也同丰子恺、蔡志忠等名家作品一道入选在日本多城举办的《从水墨中来——中国动漫日本行》巡展。
小林说自己并不会为流量、名声所累,他画漫画的“初心”就是为了“好玩儿。”
他最喜爱的一幅作品名叫“等一朵花开”,画中一个光头男子笑看一枝红花。他在画的下面写下“等一朵花开,需要很多耐心和微笑。”
他甚至用无厘头幽默来“颠覆”那些你早已接受的思想。比如,他画“不经历风雨,怎么迎接暴风雨”;“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躺下”;还有“少壮不努力,老大转锦鲤”。
小林说自己也曾执迷财富的积累,但最后发现所谓成功的人生不是只有财富,“而是你能找到一个爱好,让你不顾功利地沉迷下去,最后成为一个有趣味、有诗意的人。”
漫画或许真的有疗愈功能。
今年1月,小林的治愈系漫画受邀挂在了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走廊。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激励患者,也能给憔悴的医务工作者增添力量。“愉快轻松的心态,坚强不拔的意志是战胜病魔的武器。”小林在微信公号中写道。
3月,他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聘为客座教授,并负责筹建人文艺术治疗科,将艺术、哲学与心理学融合,探索像肿瘤、心血管病等慢病医疗的新领域。
他说启发恰恰来自患有重症的读者,他们通过临摹他的漫画对抗病魔带来的坏情绪。
当年小林的父亲也许想不到,儿子放弃了手术刀,却用水墨之画练就了一套“治愈术”。他自己在水墨之中找到了乐趣,也通过水墨漫画让抑郁的人们重展笑颜。
据新华社北京9月18日电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闵志)近日,湛江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调研组到霞山区培智学校开展调研走访活动,向全校学生送上中秋月饼、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