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衣着变化 感受时代变迁

湛江日报 2019-09-14 11:29

1962年在上海外滩留影,衣服朴素厚实。(资料图片)时尚有品味是当今穿着的追求。▲记者欧阳泽 摄吴川一中退休教师梁杰保存的“广东省布票(1979)”。记者林明聪翻拍记者林明聪通讯员黄浩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湛江的普通百姓在穿衣打扮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着装可以说是社会文明的晴雨表,能够直接体现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文化生活方式。从呆板到个性,从闭塞到开放,从单一到多元,从自家裁剪到网上淘宝。70年来,湛江百姓在衣着的变迁,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的巨变,同时也倍加珍惜今日的美好生活。近日,记者走访了湛江一些普通市民,请他们谈“衣”的变化。

“小时候,

在过年时才有新衣服穿”

家住吴川梅菉街道广沿路的陈丽琼阿姨,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家中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在陈姨的记忆中,她和两个姐姐只在过年的时候才有新衣服穿,“母亲在春节前做好新衣服后,一定要藏在衣柜里,等除夕守岁的时候再拿出来穿上。”

“那个年代有一句话叫:"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说得太真实了。”陈姨说,两个姐姐一个比她大5岁、一个比她大2岁,记得小时候她和二姐总是穿大姐穿不了的衣服,大姐衣服也不多,所以二姐偶尔还能有新衣服穿。陈姨说,在那个年代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家家都是如此,大点的孩子穿小了,小点的就接着穿,直到衣服再也没人能穿,还要裁裁剪剪做点儿别的小东西。

陈姨讲到,小时候感觉每到晚上,母亲不是给小女儿补衣服,就是给大女儿织毛衣。虽然是用旧毛线织衣服,但母亲也格外细心,总是把最新的毛线织在领口、袖口和衣服的底围附近,这样就看不出来是旧衣服了,到最后的旧毛线总会变成穿在里面的毛线裤。

陈姨说,那时虽然家里生活穷,但印象深刻的是每到春节前,母亲都早早给我们兄妹准备好过年穿的新衣服。每年一到冬天,母亲就开始准备过年的衣服了,为了买布料,母亲经常跑百货商店,那时母亲买衣料经常说的是:“今天去商店见到好睇的布料了”。

“改革开放后,家里的经济情况渐渐好起来了,开始不再为穿衣发愁,大家都紧跟着时代发展步伐,开始追求个性化服饰,以个人喜好扮美自己。”陈姨说,服装也日渐潮流化发展,不断进步、创新,透过衣着的变化,我们看到了一个开放的、伟大的祖国。

着装风格的变化:

从呆板到个性,从单一到多元

“在上世纪50、60年代,人们的衣服主要以“黑、白、蓝”为主,衣着消费观念是耐穿耐脏,面料则主要以“牢、大、粗”为准。”73岁的吴川一中退休教师梁杰向记者介绍说,从50年代开始的一段漫长时间里,中国经历过一个“票证时代”,当时物质比较匮乏,为保证老百姓能买到基本生活用品,则对紧俏物质采用发票证的办法。买东西时,人民币、票证缺一不可,小到柴米油盐,大到自行车、缝纫机等等,都需要凭票购买。

梁杰老师介绍说:“1954年9月18日,吴川县开始实行棉布凭证供应。1983年12月取消布证,棉布、针织品敞开供应。”那个年代,布票不够,钱也不宽裕,穿衣必须精打细算,最让人头疼的是纯棉服装容易破损,于是,穿打补丁的衣裤、戴保护衣袖的袖套,便成了那个年代及普通家庭很长一段时间的特征。

梁杰说,70年代涤纶织的“的确良”布开始流行,的确良布不吸汗、不透气,但不容易皱、易洗快干、比棉布结实。当时“的确良”可以说是时尚品,谁要是能有这么一件衣服,用当时的话讲,就是太“时髦”了。80年代初期,随着农业和轻纺工业的发展,布匹供应日趋丰富,棉纺织品、化纤制品的种类样式越来越多。人们的穿衣开始发生变化,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当时的喇叭裤是群众印象中最深刻的流行款式,“的确良”布的颜色也开始变得多样起来。

“进入上世纪90年代、21世纪,人们在穿衣打扮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梁杰说,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百姓着装风格也由呆板到个性,由单一逐渐走向多元,色彩由单调趋于斑斓,而隐于背后的,则是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多元变化。人们穿衣不再是为了避寒保暖,而是自身气质、品位和生活态度的表现,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

“衣”的变化印证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普及,“电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上购物。人们随时随地打开手机,使用网络购物,移动支付,国内国外的服装应有尽有,任你选购,快递送货上门。各种购物平台日臻完善,各国潮牌涌入人们的视野,潮流买手直播时装周最新动态,身处各地的人们和最新流行之间只隔着一块显示屏,湛江人的衣柜在这样的大形势下自然更加丰富,手指轻轻一点,最潮流的衣服便“飞”到身边。

赤坎居民杨先生说,他80多岁的母亲要买衣服,给他发来个微信,他在网上搜索后给老妈发个截图,老妈相中了,他就下单买好后直接发货到家。母亲感慨地对他说:“从做衣难、买衣难,过年的新衣服准备大半年,到如今手指一点衣服送到家,这几十年的变化太大了,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小时候是一年到头只有春节才能穿上新衣服,如今穿新衣服已不是过年的专利了,我们的衣柜里经常增添新衣服,五彩缤纷的衣服,让我们的生活有品位有滋味。”梁杰老师说,70年来衣服的变化,不仅是花色、款式、品质不断提升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从买衣难,做衣难,到商场货架上的衣服花色繁多琳琅满目,再到如今网上买衣送货上门的方便快捷,“衣”的变化印证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梁杰老师认为,衣服作为一种语言、一种文化,它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是生活变迁、思想解放、社会进步的重要见证。它以独特的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迁。70年来衣着的变化,承载着老百姓难忘的回忆,也是一幅描摹在人们身上的生动历史画卷。“透过衣着的变迁,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一个崭新的、开放的中国;新中国成立70年,给我们带来了今天的美好生活,真心祝愿祖国越来越繁荣富强,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安康。”

新闻推荐

省养公路灾后修复工程启动

■全市“6·10”“6·12”省养公路灾后修复工程已经陆续启动,8个标段目前已有6个开工,计划在年底前全部完工。市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