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蒲公英助学社大学生志愿者连续10年爱心接力,为超4000名乡镇学子义务助学 像蒲公英般传播爱的种子
“蒲公英的花语是"停不了的爱"。这也是我们蒲公英助学社最单纯的念头。我们希望让更多乡镇孩子接触外界新观念,引导他们爱学习爱生活。如今,助学社已经走过近10年了,希望这一初心与爱心能永远持续下去。”蒲公英助学社创始人之一的陈侨璐温和而坚定地说。
近日,雷州市英利镇多名家长专程来到蒲公英助学社,向半个月来义教260多名学生的119名大学生志愿者们表示感谢,“谢谢你们,让孩子们懂得许多!”记者也见到了这一群有梦想有爱心的大学生志愿者们。据了解,蒲公英助学社由雷州市英利镇一群充满爱心、热爱故乡的大学生发起,在2010年成立,至今一直坚持在寒暑假给英利镇的中小学生提供义务助学活动。
十年累计受惠中小学生超4000余人
在东方红小学长着不少蒲公英。童年在校园里高举蒲公英迎风奔跑是陈侨璐、孙青等人对母校的美好回忆。长大后,陈侨璐、孙青总想为母校、为家乡的孩子做点什么。2010年8月,陈侨璐、孙青等人成立了蒲公英助学社。当年的寒假,助学社开启了第一届义教招生。
“刚开始的第一届助学义教活动,200多名小学生踊跃报名;第二届就吸引了超过500名学生。同时,社员也达到150人。我们进行拓展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励志式教学,招生范围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让孩子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孙青说道。据统计,自2010年起到2019年间,蒲公英助学社蓬勃发展,累计受惠的中小学生有4000余人,大学生志愿者1250余人。”
“乡镇教育条件比不上城市的。这些大学生老师过来了,给孩子打开了新世界。”回忆起当年孩子接受义教的情景,家住在东方红农场的黄阿姨充满感激。
改变孩子学习观念获当地教育局镇政府认可
“年轻老师们教给孩子新的学习方法,改变他们对学习的看法。活动后,孩子现在在家变得爱读书了,还经常与老师聊天交流。我们一家人感到很开心,对他们充满感激。”家长林妃佐说。林家正在读四年级的小孩在暑假期间参加了蒲公英助学社所开展的助学活动。在接受采访时,林妃佐告诉记者,在活动中深深感受到义教老师的热情,体会到孩子的变化。
在助学过程中,有群众误以为是要花钱的。“一些家长一听是助学,就以为要交钱,其实并不是。但由于资源有限,一旦参加的学生人数名额确定下来了,就不能改,多一个人都不行,曾经我爸受他朋友委托来找我,最后也被拒绝了。”曾任社长的周小凤笑言。
在蒲公英历届助学活动的足迹遍布整个英利镇的各个村镇中小学,得到雷州市教育局、团雷州市委、英利镇政府和各村镇中小学,以及社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陈光美告诉记者,十年来该镇考上一本学校的孩子逐年增多,光2019年就有50多人,“除了受益于现在教育条件的改善和家长对教育的重视以外,很多家长纷纷表示,也要记我们一份功劳。听到这话,我心里很是高兴。”
曾受益于助学社今重返将爱撒播
“时间过得真快,每一届助教活动开始又结束,结束又开始,所幸它对孩子的影响却持续很久很久。曾在助学社学习的孩子,大学后又回归助学社当助教志愿者,把爱与教育播洒得更广。”陈侨璐说,“孩子长大了,又回来了,蒲公英助学社就像我们的家。”
大学生志愿者陈光美就是这样的个例。陈光美正在华南农业大学读大三。他曾受教于助学社,早在大一加入助学社当志愿者,连续3年都参加助学社的工作。
2011年,正在英利二中读初二的陈光美报名参加了第二届助学义教活动。在那次义教活动中,通过老师的用心引导,他被震撼了,重新思考学习的意义。“以前贪玩,成绩并不理想,参加活动后感触很深,往后经常与老师沟通交流,思想也慢慢发生转变。其实,在义教活动中,老师教给学生的具体内容并不多,但他们的引导、传达的思想与观念,如对读书的定位认识,这令我受益匪浅,求学目标更明确,态度更端正。自此发奋学习,成绩也飞速进步。”
“我读高中的时候,很多师兄师姐回来开展义教。当时我就有一个当支教志愿者的小小愿望。”周小凤说。她考上中山大学后,也参加蒲公英助学社。现在正攻读博士学位的她还经常利用专业知识来给孩子们加道“菜”,“一届一届的社员走出社会,因各种原因无法按时参加义教,但仍心系社团发展,以各自方式来支持助学社。”
勇担社会责任像蒲公英般不断传播爱
“相对以前,助学社活动内容更丰富,得到的社会支持越来越多。不断有新的力量注入,希望以后会更好!”陈侨璐说。
周小凤身为蒲公英助学社前社长,经常接到时任社长的请教。她都耐心一一解答。“今年是第十届了。助学社的社会效应凸显,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可,出钱出力,给予我们各方面的支持。但当发展遇到瓶颈,我们要多方思考,使公益进行得更多元化。现在我们尝试在拍摄微电影,创新形式传播教育文化理念,让更多人受益。”周小凤说。
除了拍摄微电影之外,汇报晚会也是重要展示平台。它展现义教教育成果。“学生在学校怎么样,很多家长是不知情,晚会就是提供了了解的途径,意义不一样。”周小凤笑着说。
新闻推荐
这是悬挂在东莞企石镇江边村黄氏宗祠的楹联。黎氏大宗祠石碑。匾额、楹联、碑刻,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东莞的古村落相伴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