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市场吃不饱,年轻人不愿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 专家齐聚为湛江木偶戏“谋出路”

湛江晚报 2019-09-10 09:55

湛江市木偶艺人在展示木偶戏表演精髓。赤坎区文化馆工作人员走遍湛江寻找并拍摄木偶戏艺人的生存情况。文/图:记者陈凯杰通讯员邱苑丹

9月1日,由湛江市非遗保护中心、赤坎区文旅体局指导,赤坎区非遗保护中心主办的“湛江木偶戏”多方言单剧种艺术研讨会,邀请了来自湛江市各地木偶戏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以及省、市艺术专家相聚一堂,研讨湛江木偶戏的发展大计。

现状:

湛江木偶戏比很多地方落后了

湛江木偶戏又称木头戏、鬼仔戏、鬼儿戏,是融表演艺术、戏剧艺术、雕刻艺术为一体的民间传统综合艺术,以杖头木偶戏为主。同一剧种多语言特点,是湛江木偶戏独特文化特征,亦是目前所知国内及世界范围内较少见的共生互融式的剧种现象,在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和历史学的人文生态研究,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湛江木偶戏的分布涵盖湛江市赤坎区、霞山区麻章区坡头区及所辖的吴川市廉江市雷州市遂溪县徐闻县以及原属湛江地区管辖的高州、化州、茂名等地并辐射至桂北。广州木偶戏、高州木偶戏等都源于湛江木偶戏。

湛江木偶戏历史悠久,在当地百姓的文化生活中,它与人们的精神生活相随,特别是在民俗活动中曾起过重要的作用。在文化生活呈多元化的今天,湛江木偶戏的演出仍以乡村为主,仍延续节庆、年例、诞期及酬神还愿演戏的民间习俗。湛江木偶戏没有固定的演出场地,只需一小块空地就可以搭台演出;在时间上,一年四季都有演出。湛江木偶戏集唱、做、念、打和奏乐于一身,是一门融会了雕刻、服装、表演、剧本、音乐诸元素的艺术。

但在经济大潮冲击下,传统木偶表演艺术出现观众减少的颓势,致使湛江木偶剧团出现生存危机。传统木偶艺术后继无人,这门艺术面临着消亡的危险。

在这次研讨会上,首先播放“湛江木偶戏”拯救性记录工程拍摄花絮,记录着赤坎区文化馆工作人员走遍湛江各地,寻觅当地木偶戏传承人,将他们的现状通过镜头拍摄保存下来的过程。

心声:

让木偶戏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今年66岁、来自坡头的李胜轩,是鬼子戏(吴川话)市级传承人,28岁那年才跟随父亲李如贵开始学木偶戏,但大器晚成的他,很快就从父亲手上接过了棒,担当了剧团的主要角色。李胜轩告诉记者,记得那年是1979年,他从事泥水工作,每月收入不高。但其父亲带领的木偶剧团,每场演出均火爆,几乎每一场都有1000名观众,一年演出300场。而且收入比泥水工高。他决定转行,跟父亲学木偶戏。2000年开始,木偶戏演出市场开始下滑,现今,一年不到200场演出,演出的地点不是年例就是各地的诞期,年轻观众几乎没有,目前剧团仅有3人,一年的演出不多,大家平时靠做点别的活养活一家人。

来自遂溪县界炮镇科港村邓光平和李玉兰夫妇是遂溪县龙凤祥木偶剧团(整套社戏)传承人,他们目前也面临演出市场吃不饱,子女不愿意学的局面。邓光平告诉记者,他最初接触木偶戏是因为妻子。原来,其岳父是当地有名的木偶戏艺人,妻子10多岁便开始跟他学艺。两人结婚后,邓光平成为了妻子的左右手,夫妻两人共同经营这个木偶剧团。他们的愿望是希望政府多多重视木偶戏这种非遗项目,让木偶戏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54岁的黄劲是遂溪县乐民镇永长春(黎戏)木偶剧团的负责人,他是第三代传人。30多年来,他带领剧团走遍雷州半岛雷州话语言区域地方为当地群众演出,收入不高,但他与妻子一直坚持着。

72岁的黄土展是廉江市营仔镇曲龙村人,也是曲龙村粤西白戏木偶戏省级传承人,从小开始学木偶戏。虽然近年收入很低,但他一直坚持下来,他的民遂意剧团至今还保留7到8人的规模,他还带弟弟入行,也培养了村里的几名孩子,他担心木偶戏到他这一代就失传。

专家:

为湛江木偶戏开创新局面

专家们就“湛江木偶戏”发展历程及多方言单剧种的艺术特点研讨。湛江市民俗专家朱卫国认为,湛江传统“木偶戏”以后的发展还是让人担心,除了观众越来越少外,他们也很难寻找到木偶戏的传人,现在的年轻人基本都不愿意学。面临着这项“木偶戏”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能会失传消失,有关部门应加快传承、保护、挖掘的脚步。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汪凡专门从广州来到湛江出席这个研讨会。他认为,湛江木偶戏有很多优势,历史悠久,多种方言,在国内、省内也不多见的。但先天条件这么好,在保护方面却比其它地方落后了。为了挽救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政府积极扶持引导发展外,民间组织也可以到处宣传和艺演,以便获得观众的认可,并借此带动一些青年人学习和继承此项文化遗产,发扬光大木偶戏的艺术精神,让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借助这次研讨会,湛江一定要在保护、传承、申报的基础上有所作为,为湛江木偶戏开创一个新的局面。

赤坎区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表示,赤坎区委、区政府历来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发展工作,特别是对传统木偶戏艺术的挖掘、保护和传承。这次以“湛江木偶戏”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为抓手,通过保护、宣传、利用好赤坎区内文物古迹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融入粤港澳人文湾区的建设当中,为湛江创建国家文明城市丰富人文素养。作为非遗工作人员,我们非遗中心会将现有的及不断深入挖掘整理的“湛江木偶戏”非遗资源进行数字化,进一步完善木偶戏数字数码资源库,实现数字网络传播传承,尽快规划建设木偶戏数字体验馆;另外在人才培育方面,依靠区内高校的学术资源,定期联合举办木偶戏传承人高校研修班,不断充实传承人才队伍;创建省级、国家级木偶戏文化生态保护区,不断宣传好利用好多方言单剧种的“湛江木偶戏”品牌形象。

新闻推荐

海大举行拔尖人才聘任仪式

本报讯记者卓朝兴通讯员梁缘报道:9月6日,广东海洋大学在湖光校区举行拔尖人才讲座教授陈日胜聘任仪式暨海水稻研发推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