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胶

南方日报 2019-08-30 06:11

●傅学军

1950年5月,隔海相望的海南岛刚刚解放;1951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作出《关于扩大培植橡胶树的决定》;11月,时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书记叶剑英亲率橡胶专家到雷州半岛进行调查,在湛江徐闻县境内的坑仔(今南华农场二队及场部一带),查看了新中国成立前残存的老橡胶树。

1952年2月,叶剑英再次考察坑仔的老橡胶树;3月,由中山大学等院校部分师生参加的华南垦殖局测量队组成,进入坑仔对植胶地进行勘测;8月,林业工程第二师五团进入坑仔,组建垦殖场;9月,在坑仔等地建立15个垦荒点,同月从海南岛空运橡胶种子供各垦殖点播种育苗;11月,从海南岛运回的橡胶树苗,种植于坑仔一带,建成“八大林段”,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雷州半岛最早的胶园之一,“新中国第一胶”由此在南华农场诞生。

这是湛江的骄傲,也是农垦的光荣。新中国橡胶事业开拓者之一的陈文高,1927年参加红军,193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任林业工程第二师副政委,随后任粤西农垦局、湛江农垦局局长等职务。1993年5月逝世后,按照其生前遗愿,把骨灰撒在南华农场二队的“八大林段”。2002年,湛江农垦局在陈文高骨灰撒放处立碑纪念,使之成为后人瞻仰先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自建场以来,南华农场一直是雷州半岛胶园面积最大、橡胶产量最多的单位。在台风影响巨大的背景下,目前天然橡胶面积仍保留在1.5万亩以上,和生态林、小城镇建设、农垦历史文化等相得益彰,前来参观考察的人员络绎不绝。南华农场也曾先后获得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部门造林绿化400佳以及农业部和广东省共建社会主义新农场联系单位、广东省文明单位、文化强省排头兵单位等众多荣誉称号,各种牌匾挂满了会客室的墙壁。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不断深入,我国天然橡胶产业逐步转移到自然条件更好的东南亚,曾经的生产林慢慢变成了后来的休闲林、生态林。凌晨割胶,傍晚散步,别墅区、橡胶林交相辉映,生产、生活、生态融为一体,可谓“三生”有幸。

为使文学植根于人民,宣传美丽湛江,湛江市有关部门邀请来自北京、天津、山西、安徽、甘肃、辽宁及广东广州、深圳、珠海、中山、东莞、江门、湛江等地的文学文艺名家,深入车间工厂、田间地头,也来到了“新中国第一胶”诞生地,近距离接触橡胶,了解天然橡胶。

中午时分,阳光普照。穿过一片别墅区,来到一片橡胶林,虽然不是规定的割胶时间,但配置齐全的两名职工早已就位。在众人面前,他俩首先用传统胶刀示范,接着用自动胶刀表演,随着树干一道道胶线推出,白色的胶乳汩汩流淌,缓缓滴入胶杯……

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春林,第一次见到橡胶树及人工割胶。他深感不枉此行,并对小胶乳、大作用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湛江不仅是一片充满活力的发展热土,更是一片充满魅力的文化厚土。而农垦的橡胶林,无疑是这片发展热土上的一个绿色传奇和这片文化厚土上的一个金色亮点。

新闻推荐

海安航道进行维护性疏浚 争取在国庆节前完工

本报讯(记者邓耀瑞通讯员曾进芳)8月16日,粤西航道事务中心在海安组织召开了海安航道维护性疏浚施工安全协调会,对疏浚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