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滇王国寻踪

湛江日报 2019-08-28 07:54

配图为古滇王国建筑文/图陆悦(赤坎)

到过云南的人都知道,春城昆明有一个烟波浩渺、宛如仙境的滇池,是云南境内最大淡水湖,素有高原明珠之称。但这里很久以前,还有一个神秘的古滇王国,缔造灿烂的青铜文化,谱写了一曲中华文明之歌,或许知者不多。

我也曾多次饱览滇池迷人风光,但对隐藏在滇池湖畔的古滇王国却一无所知。盛夏之时,有幸随团到昆明采风,再度光临滇池,并在当地友人引领下,才第一次接触古滇王国谜一样的历史。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古时,由于交通闭塞,这里聚居的大多为当地土著人,分属不同部落和民族,以勤劳、勇敢、智慧在这片红土地上开疆辟土,繁衍生息,播洒文明种子,日积月累而形成形式迥然、瑰丽多彩的区域民族文化,为古老的中华文明绘上浓墨重彩。

时间回溯到2000多年前,自楚将庄蹻率兵入滇融入当地部落和成为滇王后,滇池沿岸便活跃着一个古老王国。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之为“滇”。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司马迁将它载入典籍不久,这个大约在世上存活390年、曾写下云南辉煌历史篇章的王国,就销声匿迹,再没有踪影,没有传说,也没有人知道它的臣民去了哪里,仿佛被滔滔的滇池湖水瞬息淹没,一下子从地球上隐身。古滇王国的神秘诞生和离奇消失,就成了一个亘古的谜。

面对这一“千年悬案”,考古界翻山越岭,寻找蛛丝马迹,穿过重重历史疑云,编织时空经纬,拉开了一场持续60多年的“马拉松”探秘,终于渐渐拼凑出古滇王国“谜样容颜”,重现这个文明古国的历史风貌。

翻开古滇王国沉睡历史,这个出现于战国中期而消失于东汉中期的古老王国,文明程度之高令人惊艳。从滇中、滇东北地区40多处滇文化遗址中发掘发现,滇人发髻高耸,依山傍水而居,以农耕、捕鱼为生,不但社会富庶,商贸繁荣,秩序井然,民风朴实,文化多彩,手工业发达,还有广阔疆域:东至陆良、泸西一线,西至安宁、易门一带,北到昭通、会泽之地,南达元江、新平、个旧之境,南北长约四五百公里,东西宽约两百余公里,奏响了当时云南众多边塞古国中的最强音。

当我们乘着习习凉风莅临古滇文化旅游名城时,古滇王国神秘面纱便次第揭开,心中迷雾也随风散去,一幅波澜壮阔的古代少数民族社会生活图景顿时跃现眼前。古香古色的滇海古渡,在夏日阳光映照下熠熠生辉,清澈的湖面上海鸥飞翔,排着整齐队列的船只,锦旗飘扬,仙鹤挺立,似在整装待发;远处,银帆点点,逐波而来。此时此刻,穿梭在以竹条为主建造的条状码头上,总能让人心潮激荡,触景生情。湖水晃悠中,我仿佛看到了从晋宁石寨山出土铜鼓残片上留存的平野河湖、鼓乐泛舟等画面描述的情景:好水的滇人沐浴着绚丽的朝霞,站成一列,居小船之上,一边口吹葫芦丝,轻歌曼舞;一边撒网捕鱼,满载而归。岸边的田间小径上,劳累一天的滇人,哼着小调,踏着火红晚霞,赶着暮归老牛,正在往炊烟的方向走去……

而在码头背后的一座山丘上,则是根据出土文物模拟复原建造的古滇王国建筑群。但见一排排长脊短檐的漂亮房屋,人居其上,牛羊居其下,彼此相安和谐。华丽的王宫前,滇式牌坊巍然矗立,直通酋长议事大厅;牌坊附近,雕塑精美的铜柱比肩而立;宫殿一侧,偌大的祭台上铜鼓静置,庄重而宏伟,彰显着古滇王国非凡的气派和独特魅力的建筑特色,令人眼前一亮。

离码头不远处的岸边,便是古滇王国都邑遗址,也就是如今依旧繁华的昆明市晋宁区晋城镇。它既是王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是滇文化的发祥地。当我们中午时分抵达时,虽然已难觅王国都邑的影子,但古滇遗风犹存。古镇别致的街巷内车水马龙,人流如织,古时的民居院落和精致的建筑雕刻,仍在笑傲风雨,清晰地记录着这里的世事沧桑,让人依然可以回想到当年都邑的繁华景象。

穿过热闹街市,登上月山上的郑和公园(古代航海家郑和是昆明晋宁人),一阵阵古风扑面而来,再次把人的思绪带回悠远岁月。“郑和纪念馆”二楼展厅,展出着各个时期出土的古滇王国青铜器,尽现王国遗落的文明。青铜时代乃是中华文明史上最具魅力和内涵的时期。公元前七世纪,云南就已存在独具风格的青铜文化。滇人由于很少受到中原传统礼教束缚,在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上,更加开放和富有创造性,从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兵器、乐器到装饰品,不但种类繁多,而且别具一格,深深刻上了地方民族风情的烙印,达到鼎盛一时的艺术成就。

偌大的展厅里,我们一路品读一路惊喜。每一件锈迹斑斑的青铜器,无论造型还是表现主题,都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和想象力,即使放在今天也堪称艺术精品,代表着云南古代文明。尤其装饰图案更是形象逼真,生动传神,大都通过大自然中动物、植物图像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情节,浓缩滇国的社会场景和生活画卷,大到虎豹、小至蜜蜂甲虫,均刻画得栩栩如生,具有极强视觉冲击力。

在我国,“北鼎南鼓”之说古而有之。铜鼓是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及东南亚地区最具代表性文物,由最初实用器逐步演变为礼器、重器,最后上升为权力和实力象征。而铜鼓作为滇文化的重要证据,被世界公认中国云南是起源地,并由此流传到广西、广东及东南亚一带。可以说,滇人乃中国铜鼓制造鼻祖。而在展厅里陈列的古滇王国铜贮贝器、铜葫芦笙、铜锄、铜柄铁剑、铜枕、铜人佣、铜动物佣等琳琅满目的青铜器中,多面出土铜鼓就格外吸引人的眼球,不但表面光滑、内部结构丰富,而且体态优美,犹如艺术品一般,在明亮灯光映照下散发着耀眼光彩。我曾多次观摩粤西出土的“北流型铜鼓”,比较起来滇人铜鼓做工更细致、精美,且最大不同在于其鼓胸呈半弧形外突且大于鼓面,腰部则逐渐收窄,并雕刻着以滇人生活特征为主题的龙舟竞渡等纹饰,质感、历史感和艺术感更强。尽管滇人铜鼓已历经2000多年风霜侵蚀,仍能清晰地从铜鼓表面看到昔日滇人的欢乐情景和生活片断,实属奇迹。究其因由,原来与滇人先知先觉掌握了一项先进工艺技术有关。很早以前,滇人就在实践中摸索出青铜冶铸工艺上的失蜡法,解决了铜鼓成型过程中难度最大的气泡排除顽症,创造了当时工艺技术的巅峰,充分展示了滇人的聪明才智和探索精神。据悉,如今飞机发动机中一些精密部件制造仍在使用这项高超工艺技术。

从纪念馆出来,我在心情异常兴奋的同时,也在反复沉思:古滇王国虽然已湮灭于历史尘埃之中,但随着其历史进一步解密,将会呈现更多文明之光,光耀云南大地,光耀中华文明。

新闻推荐

禁毒宣传走进赤坎乡村

本报讯(记者林石湛通讯员邓小艳)8月21日晚,由赤坎区禁毒办、赤坎区北桥街道办、北桥派出所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以“识毒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