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籍画家邓勃 一个摄影记者的绘画梦想
文:记者卓朝兴实习生牟晶晶
“白天的记者身份和夜晚的画家身份交织,让我体验到了人生中前所未有的乐趣。”
老家在雷州,今年已经47岁的邓勃现在广州工作,他不仅是屡获大奖的纪实摄影师,还是一位热衷于绘画的当代艺术家。8月25日,记者连线邓勃进行了专访,请他讲述自己在绘画艺术方面的经历和感悟见解。
从摄影中发现世界之美
邓勃自1992年起就在媒体行业供职,将近30年的新闻工作经历让他看到了人间百态,不同人的不同故事和社会万象在他心中激起无限涟漪。
“2010年,我又踏上了涂涂画画之路。白天的记者身份和夜晚的画家身份交织,让我体验到了人生中前所未有的乐趣。”邓勃表示,在媒体从事的摄影工作帮助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自由的、“笔法”狂乱的表现主义“绘画”,而真正的绘画艺术又让他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我们不单单是这个世界无动于衷的看客,还要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而绘画对我而言,就是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方式,让我学会进行更深刻的思考。”
虽然邓勃在绘画之路上不是科班出身,也没有太多系统的专业训练,但他认为画画的能力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画画是人的本能,每个人都会画画,只不过有很多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是被应试教育的标准答案"同化",也可能是被社会生活的压力和无奈压弯了腰,久而久之便忘记了这种本能。”邓勃说自己很幸运,守护了自己画画的本能,并顺应着这种天性在另一个广阔的艺术世界里如野马般肆意驰骋。
绘画艺术走向多元化时代
邓勃说,有些作品虽然有严谨高超的技艺,但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更应该关注画技背后的精神与哲思,要不断突破媒介限制,尝试以更为当代和多元的方式进行表达,“创作必须是一种试验,一种冒险,是对新的、未知的表达方式的探索。在绘画领域,不摧毁过去,把已经陈旧发霉的东西"砸"个稀巴烂,就不可能建造更美好的未来。”
在邓勃看来,绘画艺术之所以拥有令人神往的魅力,是因为有些作品总是让人意想不到。他喜欢那些有想法的年轻人,“年轻,就是先锋的资本,是先锋的通行证,是先锋的护身符。而先锋,则是年轻的梦的张扬,是年轻的心的开放,是年轻的处女作的书写。”作为前辈,他也始终非常关心新生代艺术家的发展,“我们要保护、呵护有激情的个性艺术家。激情需要及时补充营养,更需要我们的爱护和滋润,要不也许很快就要枯萎了。”
现在已经是信息大爆炸的多元化新时代了,邓勃认为艺术不应该抱残守缺,被那些所谓的条条框框和规范所束缚,而应该让先锋的新理念融入这场日新月异的革新,“不管你接不接受,新的时尚潮流还是要到来。”
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
邓勃对于艺术有自己的定义,“艺术其实是生活,绘画就是创作者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与认识。”
所以,邓勃一直在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他的画笔从不为某一特定的主题服务,“对艺术家来说,主要的不是技艺的获得,而是自我的表现,应该依赖于内心直觉。主题画是宣传画,是为了满足某种需求才诞生的。但实际上,一幅画画成之后,这幅画就定型了,而此前思考、创作的过程才对艺术家本身更有意义。把画挂在展厅,被世人观摩,由世人重新赋予其新的主题和定义,那是画的新生。”
邓勃觉得画画要天人合一、随心,石头、大树、土地可以是他的画布,水、火、土都可以是他的绘画材料。他曾在海边的石头上作画,每块石头上画的内容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潮涨潮落,两、三天就能把石头上的画作全部冲刷干净,但邓勃丝毫不觉得可惜,“水、火、土这些自然物本身就很美。就拿火来说,对有些人来说,火或许意味着会把一切烧成灰烬,对其有所畏惧。但在我眼里,火很美,它烧出来的痕迹就是一种艺术。
灵感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但这样的源泉却不是时时存在的。邓勃坦言,自己也经常会找不到灵感,有时候坐在屋里想半天也无从下笔,但有时候,一阵微风吹来就能灵感迸发。对于瓶颈期,他也不会慌张,“瓶颈期不是一件坏事,那意味着你到达了当下那个阶段的最高点,你需要继续学习和思考,主动去寻求突破。只要突破了,那就是一种新的超越。”
绘画创作是他一生的追求
邓勃自画画以来,已经换了三个工作室,最早的是红专厂——位于广州的一个有点类似于北京的798艺术区的地方,是以前生产罐头的工厂留下的红砖建筑,里面有很多展览和创作坊、美术馆、工作室。
但慢慢地,他觉得红专厂变得商业化了,就又开始物色新的“根据地”。2014年,机缘巧合,他将工作室搬到了珠江上的一个江心岛。这个岛未经开发,还没有桥通过,每天进出只能坐船,所以那里还是远离城市喧嚣的宁静之地。邓勃在小岛上待了五年,平日的摄影工作一完成,他就会回到小岛,因为这里就是他的“桃花源”,“岛上没什么其他人。我自己、我的画、常年飞翔的鹭鸟、偶尔那么一两只大摇大摆地从我门前经过的野猫,就是我工作室的全部。”独自一人的野岛生活不仅没让邓勃觉得孤单,反而成为了他的享受,那五年也是他创作的黄金时期。
虽然小岛生活令人不舍,但邓勃最近又在搬离小岛,新的工作室选在冼星海故里,“人不能在一个地方待太久,不然思维会固化,在和作品交流的同时,也要跟更广阔的世界交流。”
邓勃真正画画不到十年,却已经创作了2000余幅作品。兴奋、来感觉的时候,他一天能画三幅2米长的大画,一瓶一瓶地倒油彩,每幅画的成本差不多要400元,“我觉得很值得,就像有些人有钱了喜欢到处去旅行一样,我有闲钱、有时间了就想用来画画,这比我到任意一个地方去玩都要开心。”
邓勃非常坦诚地说道,开个展还不急,还需要积累和沉淀,“我现在这样就很开心了,只是想追求纯粹的艺术,现正在计划明年出一本书,写我与艺术之间的故事,谈谈自己对艺术的心得和初心。”邓勃对绘画的目标并不是拿多少大奖、卖多少钱,而是不断地突破自我,“画得好或不好,我不能自夸。但有些画完成后,我确实觉得心满意足,有些色彩甚至让自己泪流满面。”这就是邓勃每天在画画中最大的所得和收获。发挥潜能,努力攀登以站在自己能到达的最高点,一直快乐地创作,这就是邓勃在绘画艺术之路上毕生的追求。
新闻推荐
在第24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8月23日,市文明办举办“文明作伴好读书·我与祖国共成长”活动,通过读书沙龙分享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