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擘画乡村振兴新蓝图 “三生共融”助力乡村“内外兼修” “五大振兴”给力湛江“打翻身仗”
“三农”问题,事关国计民生之根本;乡村振兴战略,实为治国安邦之良策。在湛江,这两个要点越发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在绿油油的田间地头,涌现出勃勃生机。
近日,湛江市委、市政府印发《湛江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全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规划》吹响了湛江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新一轮冲锋号,擘画了湛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蓝图。
为什么要出台《规划》?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作为农业大市的湛江而言,意义更是非凡。《规划》的出台,目的何在?意义何在?又将为湛江乡村振兴带来怎样的变化呢?
关键词:判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湛江来说意味着什么?《规划》提出了四个基本判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湛江市开展新时期“三农”工作的宏伟蓝图与行动纲领;是湛江市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迫切要求;是湛江市推进新型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湛江市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现实要求。基于这四个判断,我们可以发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湛江不应被动接受,而是要主动作为。而《规划》的出台,正是湛江对“主动者”身份的进一步明确。湛江藉此表明决心,坚定吹响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新一轮冲锋号。
关键词:求变
早在2018年1月,湛江就在全国率先制定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吹响了推动乡村振兴的冲锋号。时至今日,我们却陷入“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尴尬境地,跑在了其它兄弟城市的后面。《规划》客观地指出,湛江农村仍然存在产业园区建设缺乏整体规划、乡村环境污染严重、乡风文明挖掘不够、农村基层组织能力不强、各类农业资金投入乏力等问题。乡村振兴道路上,短板就是潜力,差距就是机遇,补短板、缩差距的过程,也是推进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规划》的出台,正是为了主动求变,以问题为导向,打赢乡村振兴翻身仗。
关键词:乘势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比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因此,湛江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必须认真分析面临的形势,抢抓机遇。当前,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战略目标为湛江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机遇;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湛江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契机;实施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为湛江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对乡村振兴提出新要求。面临这些新机遇与新挑战,《规划》的出台更有利于湛江辨清形势、乘势而为。
关键词:绘图
《规划》出台的一大作用,在于“绘图”。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对湛江市乡村振兴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按照“3年取得重大进展、5年见到显著成效、10年实现根本改变”的要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2050年实现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据此,《规划》对湛江乡村振兴发展绘出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到2022年,乡村振兴见到显著成效,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观;
——到2027年,乡村振兴取得战略性成果,农村落后面貌实现根本改变;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光有“路线图”还不行,《规划》还附带了更加便于操作、便于参与的“施工图”和“任务书”——《规划》对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分解出“湛江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主要目标指标”共29项,其中约束性指标4项、预期性指标25项。此外,还制作“湛江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重大项目表”,囊括基础投资建设、产业工程、民生保障工程等共135项,明确起止年限和项目业主,一目了然。
关键词:担当
蓝图绘就,就看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能否有力推进的其中一个关键,在于责任担当意识强不强。《规划》对此特别作出规定:分级评价各地实施情况,加强规划实施动态监测,将政务履约守诺服务等内容纳入绩效考核,构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成效纳入各级各有关部门年度绩效评估内容。而且,评估结果作为各级党政干部年度考核、选拔任用、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
《规划》打出什么牌?
打赢一场乡村振兴的翻身仗,对湛江而言已迫在眉睫。如何系统解决乡村振兴中“人、地、钱”难题?如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如何建设雷州半岛特色鲜明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面对纷繁复杂的局面,《规划》打出了一套“33552”的组合牌。
3——“三区建设”
在战略定位上,《规划》提出了建设岭南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雷州半岛特色鲜明的生态宜居示范区和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样板区。
建设岭南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立足优势特色农业产业,聚力建设规模化种养基地为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现代生产要素聚集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相互融合和全产业链开发,创新农民利益共享机制,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高起点、高标准打造岭南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
建设雷州半岛特色鲜明的生态宜居示范区。坚持高点定位、海洋特色、生态优势,细化主体功能区划,优化产业布局,重点启动生态经济示范区、农产品主产区、休闲宜居示范区,绿色工业产业带、特色旅游产业带“三区两带”建设,把雷州半岛打造成“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和“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建设雷州半岛特色鲜明的生态宜居示范区。
建设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样板区。立足湛江的最大实际,培育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主体,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做强做优,推动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模式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动城市、重点镇、特色小镇、美丽乡村融合互动,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一批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突出,乡村产业特色鲜明,产业融合、产村融合、城乡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样板区。
3——“三生共融”
《规划》提出,坚持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融”。《规划》特别注意立体化区域布局,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营造平等共享的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在统筹利用生产空间方面,湛江将以中心城区、各县(市)城区、重点镇为主要载体,市域形成“一带,三轴,七大产业集聚区,九个产业培育区”的产业空间布局结构。
在合理布局生活空间方面,遵循乡村传统肌理和格局,充分维护原生态村居风貌。同时,着力构建便捷的生活圈,让乡村居民过上有品质、更舒适的生活。
在严格保护生态空间方面,大力实施农村环保行动计划;逐步健全农村环保工作机制,加快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行动。
“三生共融”将有力推动农村“外在形象”和“内在实力”的同步提升。聚焦生态,着力解决颜值高不高的问题;聚焦生产,着力解决实力强不强的问题;聚焦生活,着力解决治理好不好的问题。通过生态、生产、生活三者之间的紧密结合,让发展起来的乡村既有“颜值”又有“气质”,既有“硬实力”又有“软实力”。
5——“五大振兴”
《规划》提出,聚力实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五大振兴”是打赢这场翻身仗的“重拳”,亮点纷呈。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深入开展质量兴农行动,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培育实用技能人才,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必须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新闻推荐
《海天集》李少君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8年11月版■陈丙杰在中国新诗美学的发展历程中,从抒情起,到口语、叙事、修辞止,每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