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医路前行 中国医师节 走近医生 致敬医者
医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他们在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冲锋在前,迎接每一次与疾病的“短兵相接”,用医生的“危”换来病人的“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是中国古代对医生的最高褒奖。
8月19日是第二个“中国医师节”。今年医师节的主题是“弘扬崇高精神,聚力健康中国”。值此节日来临之际,让我们共同走近湛江优秀医师代表,去了解医路的艰辛、去领略医师的风采,在感受来自医者的正能量时,也向缺“医”不可的医生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哪里
传染病横行、食物短缺、缺水且水质恶劣、离家万余里……这每一个个词汇都让人惶恐不安。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曹金良就这样在异国他乡坚守两年,冒着高风险为数以千计的手术病人实施麻醉手术,为当地饱受无麻醉手术折磨的患者解除了痛苦。
2013年,曹金良主动报名参加援赤道几内亚医疗队。在为期两年的援非生涯里,他克服了当地卫生条件差、蚊虫多、饮用水困难、语言不通、医疗设备匮乏等重重困难,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为非洲患者实施麻醉600多人次。
在赤几时,曹金良曾接触过一位重度贫血的子宫肌瘤患者。在缺医少药、设施陈旧不全的非洲当地医院,这类手术相当危重,当地医生和古巴医生都因为没有血源而不愿实施麻醉手术。当地妇科医生和麻醉科主任找到曹金良,请其判断能否实施麻醉手术。在与队友和当地医生充分沟通后,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曹金良给患者实施了腰硬联合麻醉,与妇科医生精心配合,顺利完成了患者的子宫切除手术。患者被送出手术室的时候,她向中国医生伸出了大拇指,一字一顿地说了句:“Gracias,DoctorChino(谢谢您,中国医生)”。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曹金良始终本着“患者无小事”的态度,秉持着“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兢兢业业,通过自己平凡的工作为手术病人扬起生命的风帆。两年的援非生涯里,他圆满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的各项任务,得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评价,被授予赤道几内亚最高荣誉——国家独立勋章和荣誉证书。完美阐释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生精神。
看病“捡”来8位爹娘
在吴川市人民医院,高级推拿师袁国庆接触的病人多是中老年人,其中不乏困难群众。共产党员的无私情怀,使他时刻牢记一心为民的初心,为生活困难的患者垫付医药费,为没钱买车票的农村患者搭上车票钱,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20多年间他无偿照顾了8位病患,待他们如同亲生爹娘一般。
吴川退休工人陈秀群就是其中一位。78岁的陈秀群与袁国庆本素不相识,十多年前,因病到医院就诊时认识了袁国庆。得知老人的丈夫病故多年,且无子女,袁国庆十分同情。2004年起,袁国庆每月坚持数次上门免费治疗,赠送基本生活用品,待她如同亲娘一般。2005年11月27日晚上,陈秀群慢性支气管炎发作,袁国庆送她到医院救治,并为她支付医药费。2006年4月,得知陈秀群旧病复发,在医院住院治疗,袁国庆又是送钱送药。
袁国庆出身医学世家,1983年从部队转业到吴川市人民医院工作,主要从事康复理疗专业。脱下军装、换上白大褂的他不改军人本色和作风,刻苦钻研学习,成为针灸、刮痧、点穴等传统中医疗法的好手。他视病人为亲人,将真心与爱心作为一剂良药,他常对同事说:“在医药服务行业中,没有好的服务态度及医德,就没有更好的医学技术水平”。
“医”路艰辛从未言弃
“一入"医门"深似海,从此清闲是"路人"。用这话形容我们从医之人是最合适不过了。”湛江市第二中医医院骨伤Ⅰ科主任林运贤毕业至今,已在医路上行走了26年。26年来,他完成的大大小小手术近10000例。他告诉记者,自己的医生生涯就是手术生涯,可以说,每天他不是在做手术,就是在学习或思考做手术的路上。一年365天,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休息日。
2013年的11月17日,适逢周末,正值手术的他接到哥哥的电话,告知已在徐闻人民医院ICU住院十几天的父亲病情突然恶化,让他赶紧回家见父亲最后一面。从手术台上下来,林运贤立马驱车回家。但是当他赶到龙门镇的时候,科室来电说有台急诊手术,因病情危急需他立刻处理。眼前就是回家路,在子女责任和救死扶伤使命前,他选择了后者。回到医院,他立即又上了手术台。从手术台上下来时,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
当他赶到父亲的病床前时,父亲已完全昏迷。“至今我还清楚记得他半闭的双眼以及眼角的泪痕。父亲是最疼我的,没有看到我,即使是油尽灯枯终究也舍不得闭目。朱自清永生不忘的是父亲爬过栅栏的笨拙身影,而我毕生难忘的却是父亲那半闭的双眼以及眼角的泪痕。”谈及与父亲最后相处的时刻,林运贤早已泪目。
尽管医路艰辛,但是林运贤从未想过放弃。成为良医是他毕生的追求。从医26年间,他从小县城的一名基层医生,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学习、不断累积经验,直至今日终成为一名深受病人及其家属信任和认可的医生。他将继续以纯洁与神圣的医者精神在从医路上坚毅无悔地一路前行。
用爱心和耐心浇灌生命
儿科是最繁忙的科室之一,患者多、小儿病情变化快、急重症多,孩子一人得病,全家人紧张、焦虑,儿科医生成了高压力、高风险的职业。廉江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是当地收治儿童就诊量最大、危重症患儿最多的科室。面对如此艰巨的工作,科室主任曾莉处处以身作则,无论多忙,查房、出门诊从不间断,节假日加班是常有之态。
曾莉创立的儿童康复中心是一个特殊的科室,主要收治脑发育异常和脑损伤的小孩。漫长的病史、艰难的康复以及高昂的治疗费,让很多患儿家属萌生放弃心理。但医者父母心,曾莉不愿放弃这些折翼的天使。曾有一位患有肺透明膜病的新生儿,由于家长对康复治疗效果和经济支出的顾虑,未将干预方案执行到位,孩子被诊断为“脑性瘫痪”。曾莉耐心细致地向孩子家长解说病情及治疗方案,最终说服家长消除了顾虑,全心投入到康复治疗中。现在孩子已经读初中二年级,成绩在班里是前十名。
对发育异常的婴幼儿及早给予诊断治疗极为重要。成立儿童康复中心后,曾莉会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里的高危新生儿进行定期随访。廉城的一位母亲在孩子早产、出现“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绝望地问曾莉“曾医生,我孩子能治好吗?”身为母亲,对孩子的爱曾莉感同身受。她立即根据孩子的情况制定了一套治疗方案,协助患儿家属积极康复治疗,并定期复诊。在孩子四个月大时,评估的结果与正常同龄儿相当。每逢定期复诊的日子,当听到母亲们说“曾医生,我孩子会坐了”,“我孩子会爬了”,“我孩子会走了”时,她都由衷地感到高兴。
曾莉自1994年大学毕业以来,一直从事临床儿科诊疗工作,至今已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坚持了25年。“做得了儿科医生的人一定是有爱心和耐心的。”曾莉说,“每个孩子都是发育缓慢的种子,需要用耐心、爱心和信心浇灌,然后静待花开”。
重温希波克拉底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湛江医生及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将一如既往地牢记使命,肩负起守护生命、护佑健康的重任,在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路上,“医”往无前,为健康湛江建设谱写新的篇章。
新闻推荐
吴川市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步伐加快 形成新一轮生态文明村创建热潮
本报讯(记者赖寒霜特约通讯员王裕)今年以来,吴川市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步伐加快,已有1000多个村庄先后投入“三清三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