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在水边走安全记心头

湛江晚报 2019-08-14 09:04

网络图片帮办记者文秋华

今年,湛江市发生了数起溺水事故,多名青少年儿童不幸溺亡,令人扼腕叹息。那么,溺水事故的原因大多有哪些,如果发生意外,我们又如何自救呢?记者走访了市区多名救生员。

安全意识缺乏是

溺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记者通过走访发现,溺水事故发生的主因还是缺乏安全意识,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心理原因。部分人好奇心重,到江河湖海等水域玩耍,不当心突然落入水中容易导致溺水;还有的结伴去戏水,玩耍期间赌气比拼,过于逞强好胜也容易导致溺水;还有部分人怕水心理严重,遇到水以后惊慌失措、四肢僵硬容易导致溺水,

二是生理方面。会游泳的人潜水时间过长,产生缺氧窒息容易导致溺水;还有体力不支、饱食、饥饿、酒后等原因去游泳而导致溺水,寒冷疲劳或用力不当,在水中容易发生肌肉痉挛,也容易导致溺水。

三是病理原因。如果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精神病、癫痫病,下水之后引发疾病容易导致溺水。

四是技术原因。人突然呛水之后不会调整呼吸也容易导致溺水,在水中打闹玩耍的时候,被人按压在水里时间过长,也容易导致溺水。入水的方式不对,意外受伤这也容易溺水。还有的人自恃游泳技术过人,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容易发生意外。

五是水域本身存在极大危险。例如游泳者误入深水或逆旋涡中,或是游泳场馆的管理不规范,设施存在隐患。

若遇紧急情况

要冷静处理

不会游泳的人溺水了,该怎么自救?救生员指出,若不会游泳的人落水,一定要保持冷静,采取头顶向后,口向上方,将口鼻露出水面,此时就能进行呼吸;呼气要浅,吸气要深,尽可能使身体浮于水面,以等待他人抢救。切记千万不能将手上举或拼命挣扎,因为这样反而容易使人下沉。有人来救援时,一定要听救援者的指挥,不要猛拽救援者。

会游泳的人溺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现抽筋症状,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该怎么自救?救生员介绍,会游泳的人溺水很多是由于小腿痉挛,也就是抽筋所致,在可以坚持的情况下要尽快游到岸边,或者抓住附近的漂浮物。若是没办法坚持,可深吸一口气,然后潜在水里用手揉捏腿肚子,并且用力把脚掌向上翘,以牵引抽筋的肌肉,坚持一会儿,使收缩的肌肉获得松弛,然后再上岸。也可利用没有抽筋的肢体采用侧泳或仰泳慢慢游上岸再行解脱。若自己没有把握解脱,应尽早招手呼救,若惊慌,动作或呼吸乱了,会引起呛水或其他部位抽筋,这是必须防止的。如果是手臂抽筋了,马上手握成拳,反复抓握,然后用力张开,直到不再抽筋。

家长要教育孩子

做到“六不”

为了减少意外发生,市民的游泳时要注意些什么呢?救生员建议,游泳前要做好准备运动,没有做足够的热身运动就突然跳到水里,过冷的水温就会刺激并使皮肤、肌肉的血管大量收缩,血流因而减少减慢,不能满足肌肉活动的需要,就会引起抽筋。

不要在水中停留过长时间,长时间在水中会使体内能量不断消耗,令乳酸在肌肉内大量累积起来,导致肌肉疲劳,也能引起抽筋。游泳时如果水温太低,肌肉受到冷水刺激,兴奋性就会突然增高,致使肌肉发生强直性收缩,导致肌肉痉挛。游泳时注意动作不要太过激烈,如果动作太快,引起肌肉连续过快地收缩,而放松的时间太短,肌肉的收缩与舒张的协调性就会紊乱,引起肌肉痉挛。游泳时间不要过长,过度疲劳时肌肉中往往堆积大量乳酸等代谢废物,这些代谢废物会不停地刺激肌肉,使肌肉不断收缩,发生痉挛。特别是局部肌肉疲劳时再进行剧烈运动,更容易引起肌肉痉挛。

游泳是强身健体的运动方式,也是具有高危险性的运动方式,市民在选择这项运动前,要充分认清自己的健康状况和可以承受的运动强度,要到符合规范、有运营资质的场所游泳,切不可到无安全设施、无救生员的水域游泳。

家长要教育孩子做到“六不”,即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各游泳场所的经营者和救生员、安全员等,要切实负起责任,保障市民的生命安全。

新闻推荐

压实责任 推动更多项目早日开工竣工

本报讯(记者张永幸)8月13日上午,2019全市未开工、未竣工重点项目推进工作会议在市政府召开,会议梳理、总结项目的进展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