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放流记

湛江晚报 2019-08-06 08:46

出海放流。专家验证贝苗。文/图记者陈通通讯员周立喜

增殖放流,是人们回馈大海的有效方式。

8月4日,我们应广东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邀约,前往位于北部湾的保护区放流大珠母贝(白蝶贝)。

活动本来定在8月3日,因为台风“韦帕”的影响,推迟了一天。台风虽然远遁越南,但是天气仍不稳定,时雨时晴。为了不误放流,我们4日起了个大早,早晨7点就从湛江市区出发,驱车走高速前往雷州市北和镇刘张村,在高速路上就遇上了滂沱大雨。

上午,北部湾的天空灰灰的,挂着一层铅云,随时准备下雨的样子。虽然刚刮过台风,海面的浪却不大,比平时还安静。海边的人说,这是常识。为了这次放流顺利进行,除了红土诗社上次到北部湾采风创作获奖的五位诗人外,广东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博物馆馆长、高级工程师劳赞带来了另外三位水产专家。他们以专家的身份,验证白蝶贝苗的质量,而雷州市公证处的黄琪主任两个人则负责公证放流的数量。此外,保护区还要提前一周,把贝苗样品送去湛江相关技术部门进行检验检疫,确保放流生物的质量。

保护区管理局的欧春晓局长和莫学军副局长,早早就到大门口等候我们,立即把大伙带到了育苗场孵化池。种苗孵化车间有六个30平方米左右的池子,打氧机日夜不停地运转,白蝶贝苗就附着在池子中的黑色薄塑料板上。对于这些,我们并不陌生,因为上次来保护区采风的时候,大伙已经现场参观过,并听过技术员老莫的讲解。据了解,老莫是目前国内白蝶贝育苗最好的师傅,技术上的事情毋容置疑。他从池子中拿出一串好像一个个黑胶唱片的塑料板给我们看,白蝶贝苗密密麻麻地附着在上面,只不过个头太小,不用心还看不见。贝苗像啥呢?黑芝麻?跳蚤?德哥说:“比喻成跳蚤不好,跳蚤咬人,讨厌。”我说,“那就金龟子吧。”金龟子个头相仿了,形状与颜色又不对。金龟子是金绿色,贝苗却是灰黑色,扇型。大伙一时词穷。

这时候,早有近10位附近农村聘请来的女工,每个人面前守着一个大塑料盆,里面注满水。她们小心翼翼地用手把塑料板上的贝苗,拨拉到盆里,一张弄完又弄下一张,重复着同样的动作,枯燥而乏味。大约一个多小时,三个大池的贝苗才采集完毕。轮到专家们与公证员上阵了。专家验完种苗的活力后,表示满意。然后拿出一把电子秤,分别称了三堆10克贝苗,然后分别计算每10克有多少只,再取三堆贝苗的平均数,最后称今天投苗的总重量,匡算出总苗数。这个办法还是比较接近。专家们与公证人员分别签字,确认今天大约放流白蝶贝苗412.2万只,6个池都放完的话就是大约824.4万只。这期间,天空噼噼啪啪下了两阵大雨。大伙互嘲:“下吧,等下出海就不要下了哈。”

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雨一停,大家把装着贝苗的塑料桶和塑料盆七手八脚搬到码头。保护区唯一的500千瓦马力的巡逻艇“哒哒哒”地开入港池。因为潮位低,码头高,而且船在水里起伏摇摆,大家费了好大的劲才把贝苗搬到船上,男女老幼20多人手拉手,攀援着船帮的钢管,才爬了上去,每个人都穿好救生衣后就出发了。引擎轰鸣,船尾犁开雪白的浪花,红旗在海风中猎猎招展。北部湾的浪此时是平静的,水的颜色却不是蔚蓝,反而有点淡绿,显得很清澈。船行20分钟,到了放流的预定海域,发动机一减速,船就几乎不再往前,只在原地微微地摇晃。贝苗之前就一直摆放在前甲板上。有人疑问,为什么在这个地方放流呢?原来,根据海图记录与之前的勘测资料,这片海的海底几乎都是礁石,有利于贝苗附着生长。今天,风小浪静,水质清澈,是放流的最佳时机。我们带去的用于把贝苗直接输送入海底的长塑料管都没用上,只用海水稀释贝苗后,用塑料瓢舀着往海里泼。有人高声喊道:“白蝶贝回家啰!”大家一时笑语盈盈,人声盖过了风声。往大海投苗的过程,不到20分钟就结束了,但是前期的准备工作就要花两三个小时,这还不包括育苗的时间。假如白蝶贝成长顺利的话,三五年时间这批贝苗就会超过10厘米,到七八年就会超过20厘米。而最大的则能够长到40厘米大,只不过需要更长的生长时间罢了。

我不明白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放流,是有啥讲究么?欧春晓说:“因为这个时候贝苗发育成熟了。育苗顺利的话,一般情况是清明节后放流一批,到8月份再放流一批。白蝶贝之母贝排卵,公贝排精,像鱼类一样体外受精。贝苗养育两个月时间就可以成熟放流。但是幼苗对水体水质以及藻类食物要求很高,是种比较娇气的国家二级保护海洋生物。”劳赞接话道:“有时几年都育不出这么多苗,上一次的白蝶贝放流还是在2015年。这批苗放流后,将大大改善保护区的海底生态资源与环境。”据悉,自然保护区现在存有46只种贝,这真的是保护区的宝贝。

都说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还是个无穷的宝藏。但是,对于海洋,我们不要需索无度,掠夺式开发必然导致资源枯竭,“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人啊,善待大海吧,呵护好我们的蓝色家园!

链接>>>

广东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位置——广东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北部湾东侧、雷州半岛西部,属雷州市管辖海域(大致在企水港和乌石港之间),总面积46864.67公顷,其中核心区18527公顷,缓冲区13664公顷,实验区14673.67公顷。管理机构为广东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管理基地设在雷州市北和镇刘张村海边,已建设了综合办公楼、科教中心、科研中心、执法码头、动物救护池等管护设施。

保护对象——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稀濒危海洋生物及其栖息地,包括儒艮、中华白海豚、大珠母贝(白蝶贝)、文昌鱼、绿海龟、棱皮龟、玳瑁、江豚、宽吻海豚、热带点斑原海豚、真海豚、灰海豚、斑海豹、布氏鲸等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动物,以及珊瑚礁、海藻场与红树林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

发展历程——

●1983年,建立保护区,原为雷州白蝶贝省级自然保护区。

●2003年,设立保护区管理机构,内设综合科、环保科、科技科,编制10人,开始建设保护区管理基地。

●2008年,升格为广东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跨入与全国保护区同行及专家学者交流学习的平台。

●2009年,加入“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和“广东省水生野生动物救护网络”,并成为“广东省水生野生动物救护基地”。

新闻推荐

雷州唐家镇:干群合力共绘乡村美丽画卷

这是唐家镇车家村新建成的文化公园。文/图本报记者李亚强通讯员周靖典昔日杂草丛生的荒芜之地,如今成了小公园;原本泥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