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为何偏爱冷门专业?
辩证看待“冷”与“热”
关月(霞山)
随着高考分数的公布,如何选择专业成为许多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话题。今年的应届考生在专业选择上,不少“冷门”专业成了“黑马”,广受“00后”的欢迎;而一些过去的“热门”专业却变得冷冷清清,这其实也不必太惊讶,专业的“冷”与“热”,我们还需辩证地看。
其实,“热门”专业渐渐变“冷”,不是今年才发生的。早在几年前,那些曾经被认为炙手可热的英语、法律和金融等专业,就开始渐渐变得“冷清”。而如心理学、汉语言文学等过去较少人关注的专业,反而广受高考毕业生的青睐。这归根究底,是市场需求造成的。也就是说,专业的“冷门”与“热门”,其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其毕业生在求职市场上所遇到的“冷淡”与“热情”。
例如过去很受欢迎的金融类专业,一个主要的求职方向就是银行。但大家如果有关注近年银行的招牌公告,很多岗位都是“开放型”的,不限于金融类专业。这样,金融类毕业生在求职时面临的竞争就更大了,而且那些“开放型”岗位的笔试方向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转向调整,这也导致金融类毕业生优势急速萎缩,于是就出现许多金融类专业毕业生找不到理想岗位的情况,反映在填报志愿时,就是金融类专业渐渐变“冷”。
我们再来看一个“冷”变“热”的例子,那就是汉语言文学。其实在十几年前,汉语言文学一度也是热门专业,只是后来经历了几年的低谷期,近几年又“翻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笔者认为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公务员考试的专业选择。大家翻翻这几年各级别公务员考试的招考岗位表,很容易发现“汉语言文学”就是出现得最多的几个专业之一。而经历几年报考低潮后,近几年大家报考公务员的热情又升温,结果自然就是一些“需求”高、可报职位多的专业越来越吃香,说到底就是个就业问题。
对待专业的“冷”与“热”,我们要辩证地看,根据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一段时期所需求的人才类型其实是不断变化的,所以专业的“冷”与“热”其实也是有周期性的,而总体上来看是与社会需求保持一致的。所以填报志愿的关键,一个是看当前及五六年后的招聘市场需求变化趋势,另一个就是看自己的兴趣。把自己的兴趣与市场需求的趋势结合起来,自然能在毕业初期有更多机会一展抱负。但从长远来看,职场无绝对“冷”与“热”,只有不断坚持学习、提升自己、主动迎合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需求,才能始终如初升朝阳般生气勃勃。
兴趣爱好是学习的动力
李湘东(霞山)
每一个高考完的学生,在迈向大学那一刻都面临选择专业,她将决定你未来的发展,决定你人生奋斗方向。
笔者认为,专业无所谓冷门热门,也不求其好听还是刺耳,更不在乎待遇上的差别。因为,专业都是在变化之中,没有绝对永久的热门,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冷门。前些年,人们提及历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考古学等,大都不屑一顾,但今天这些专业在人文专业榜单中位列前三。而以往最时髦的会计学、金融学、投资李被列为最不感兴趣之列。这就是“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的轮回规律,也是人们从社会发展中悟出的就业走向;更是反复比较后的认真选择。这种变化很正常,学生和家长都必须正视它、适应它。
在专业选择上笔者认为最好最成功之处就是着眼学生的兴趣爱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这就是你所报考专业的最大热门,这就是你最明智的选择。因为兴趣爱好是学习的动力,能激发你最大的热情;兴趣爱好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助推器,它会让你在喜爱的专业中求深求精,最终必定大有作为。
这些年来笔者最为反感的是社会上出现的艺考热。考生和家长冲着明星的风光亮眼,高片酬,高收入,不惜砸巨资参加培训班,想尽办法往艺术学校挤。但最终结果能圆明星梦的只能是凤毛鳞角。笔者预言过不了几年,艺考热同样会降温。而且文艺圈乱象纷呈,丑闻丛生,对人的负面影响极大,已到了非整顿不可的地步。今后,选择这类专业说不定会让你闹心烦心,后悔不已。
高考志愿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意见。孩子也往往听父母的话,总是违心放弃兴趣爱好,选那些所谓的待遇高、工作体面舒适的专业。这种不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违背孩子意志的事,最终只会误导孩子。在孩子奔向大学的那一刻,父母亲一定要清醒理智,不要包办,不要替孩子填志愿。要和孩子深入交流,听从他心灵深处的真实声音,全力支持孩子的所想所思,不要过多顾及一时的冷门热门,任何专业学好了、学精了就会成为专业人才;就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就会成就一番亊业,创造让你惊喜的奇迹。
“冷门”专业一样有前途
米苏(霞山)
历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汉语言文学、心理学、法医……这些今年实现逆袭的“冷门”专业,在不少家长眼里,根本就没有“钱途”。但笔者觉得,从来就没有什么好专业和差专业,只要努力,冷门专业毕业生一样可以成为炙手可热的人才。而从今年“00后”们的选择来看,他们应该是结合了自己的兴趣,也做了一定的分析,是理性、成熟的填报专业态度。
在理想的情况下,一个高考毕业生选择就读什么专业,其实更应该是“兴趣特长+就业前景+职业生涯规划”的集合。只不过,在当下,那些能在短期内改变个人甚至整个家庭经济环境、读四年大学后就能迅速实现高收入的专业,便成了大多数人心目中的“好专业”。
但我们看看如今“00后”们选专业,那是真的有勇气,真的敢选自己喜欢的专业。这有近年来影视作品对法医、心理学、历史学等专业的“催旺”作用的原因,不少年轻人想着去揭开这些专业的神秘面纱,但笔者觉得大部分“00后”这样选择绝不是头脑发热,而是真正看懂了未来的人生规划。
笔者的一个师妹去年高考,打算以后做老师,在选择专业时出人意料地选个“心理学”方向。这可急坏了她的爸妈,“为什么不选语数英呢,要不选物理化学都好啊”。她的姐姐打电话给我让我劝劝她,我和师妹一聊天才发现,她对心理学很感兴趣,而且她已经“做好功课”,发现这几年湛江很多很好的学校都在招心理老师,但是优秀的专业心理老师很紧缺,所以她是冲着这个去的。
其实,近年来很多高校已经认同“淡化专业、强化通识”的办学方法,不少学校更是打破专业壁垒,充分尊重大学生转专业的诉求。所以在刚刚报专业时,建议各位家长还是选择相信孩子,不必总是拿“冷”与“热”来衡量,可以先让孩子尝试一下,等到了大学,真正接触到专业发觉不适合自己时,再考虑是否转专业。
新闻推荐
7月30日,夏令营学员们进行汇报演出。本报记者刘冀城摄本报讯(记者潘洁婷通讯员丘春俏)7月30日上午,“文明领航逐梦未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