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震六合》初探
碧泉先生多年致力于文化建设事业,他先后主持湛江市委宣传部、湛江市政协工作期间,将振兴本土文化列为重要工作议程,亲历亲为做了大量组织领导和推广工作,并且亲自操刀,投入创作,完成了一系列乡土题材文学作品。一年前,他从领导岗位退休后,文心不易,壮志不退,马不停蹄,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他热爱的文学创作中,相继完成了六部雷州歌本的创作。目前,这个创作项目已全部杀青,并以《雷震六合》为总标题,陆续在《湛江日报》等媒体上推出,得到广泛赞誉,成为近年雷州歌剧创作的一个标志性成果。
朋友们认为,《雷震六合》的推出,不仅是碧泉先生创作上的又一次丰收,也是他豪迈人生的一次新跨越,特别值得恭贺。
探讨《雷震六合》的价值和意义,许多同行认为,首先在于它抓住了振兴雷剧的“牛鼻子”。“剧本,一剧之本”,一个剧种的兴旺要靠好的作品带动。雷州歌作为一个地方剧种,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现在仍砥砺前行。但是,人们也忧虑地看到,雷歌和其他地方剧种一样,面临许多紧迫问题。
据国家文化主管部门2017年公布的全国地方剧种生存状态调查报告,全国目前共有348个地方戏曲剧种,大多市场萎缩,观众减少,鲜有新作,整体影响力下降。警钟已经敲响!雷剧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从创作角度看,雷州歌发展历史过程中,文本创作一直滞后,早期雷州歌主要以姑娘歌形式流传,多由歌手即兴演唱,口口相传,很少见诸文字。近现代出现了专业人士创作的歌本,雷州歌走上舞台,雷剧逐渐形成。雷剧在二、三百年间留存下来的歌本可能不会超过一百部,实属凤毛麟角。现今,雷剧舞台呈现的作品多是旧作,有的剧目一演十几年,几十年,甚至是祖祖辈辈几代人,跟“坡祖”、“坡母”同看一出戏。
碧泉先生正是看清了雷剧发展现状,出手抓住剧本创作这个“牛鼻子”,使“牛”劲,用不到一年时间,创作了六部歌本,装入锦盒,结集推出。可以预期,哪一天六部歌本全都搬上舞台,雷剧舞台就雷声轰鸣了;哪一天在碧泉先生带动下,雷剧创作队伍跟进,推出更多的新作,雷剧就更有戏唱,有戏看了。也许,这就是众所期待“雷震六合“的光荣时刻。
《雷震六合》的第二个特别之处,是它的题材全都源于雷州地域之外,其中《智取威虎山》和《沙家浜》源于现代京剧,《火烧赤壁》、《卧薪尝胆》、《凤仪亭》和《王佐断臂》,源自中国古代名著。这样做,要有眼光和胆量,还要有强大的消化吸收能力。雷剧当然要从本土取材,讲雷州故事,抒雷州情怀;同时也要放眼天下,心怀家国。我们要有《陈瑸放犯》、《抓阄村长》,也要有《秦香莲》、《杨家将》。雷州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脉,从来不是在密闭的环境中孤芳自赏,而是同中原文化、闽南文化等同生共长。尤其是现今经济文化全球化时代,文化边界日趋模糊,不同地域、品种的文化,更应该相互借鉴,融合发展。《雷震六合》在题材选取上采取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实行“拿来主义”,拓展了创作空间,增添了剧种活力,值得称道。
《雷震六合》六部雷州歌本,题材重大,场面开阔,人物众多,情节复杂,唱的是“大朝戏”,而且重于武戏。雷州歌剧,一个地方性小剧种,小舞台唱大戏,有难度。碧泉先生以大开大合的气势,凭借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创作经验,以及对重大题材娴熟的驾驭能力,纵横捭阖,深吟浅唱,艰苦营造,玉汝于成。雷州人喜欢看“大朝戏”,更喜欢看武戏。《雷震六合》被歌坛看好,也就不足为奇了。
《雷震六合》鲜亮的诗性美引人注目。碧泉先生通晓节律,熟知音韵,曾经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联赋作品,既往的文学操练和创作成果,成为他经营新作的功底和动力。在《雷震六合》创作中,碧泉先生运用诗性思维,谋篇布局,调遣文字,展开情节,刻划人物,突破了惯常的逻辑思维定势,运用想象、夸张、跳跃、比兴等艺术手法,努力赋予作品美感,令人赏心悦目。其美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节律美。雷州歌与其他地方戏一个很大的区别,是唱词有严格的节律和音韵规范,每歌四句,每句七字,平仄和押韵有严格要求。雷州歌实际就是诗,是古体诗中的“绝句”。作诗正是先生所长,他在《雷震六合》中将自己的专长发挥得淋漓尽致,歌句节奏铿锵,张弛有度,字正腔圆,被许多文友称为“雷七绝”。
二是语言美。雷州歌用雷州话演唱,雷话很“雷”,方言俚语,亦庄亦谐,腔调高昂,意味无穷。碧泉先生是土生土长的雷州人,深谙雷州话的奥妙,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张嘴就来。同时,考虑到雷州话独特的语音体系,向外传播有一定局限性,他在《雷震六合》中尽量少用生僻拗口、难以形诸文字的俚语,对提高雷州话的规范性,作了有益的尝试。
三是意境美。作者在作品中努力营造出深厚的文化氛围,情节在文韬武略中推进,戏剧冲突在人性深处引爆,吟之唱之观之赏之,心情愉悦,品性升华。
四是形象美。六部作品,总共塑造了近百个有名有姓的舞台形象,不乏成功之例。按照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说法:“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碧泉先生在《雷震六合》中创造的舞台形象,当然也融入了他个人的审美标准、价值判断,以及雷州一方水土涵养的文化观念,使人物呈现出与他人笔下不同的个性和特色。比如《沙家浜》中阿庆嫂和胡传魁的形象塑造,已经与京剧中的人物有所不同。又比如对西施和貂蝉的刻画,也撤去了以往“红颜祸水”的标签,塑造成美女、才女、孝女、烈女的新形象。
《雷震六合》,一个宣言式的题名,表达了作者对作品的期待和自信,也是对振兴雷州文化的呐喊和助推。
(作者系《解放军画报》社原副社长)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亚强通讯员洪春妙实习生成秀霞)“实在太感谢你们了!”7月21日,祝女士在雷州服务区领回失而复得的挂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