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极度疲劳、恐惧和孤独”48岁中学老师横渡琼州海峡全程20.7公里,距离终点4公里时被强风浪困在原地2小时
[摘要]全程20.7公里,距离终点4公里时被强风浪困在原地2小时
7月25日17时43分,连续游了12小时05分、20.7公里之后,茂名高州市的罗建平抵达湛江徐闻县排尾角,成功横渡琼州海峡。
在游泳爱好者的眼中,琼州海峡被称为“海上珠穆朗玛”,南北最大宽度39.5公里,最窄19.4公里,平均宽度29.5公里,至今没有发现过鲨鱼,被认为是最适合人类横渡的海峡。但是其海况复杂、潮流变化、水母攻击等因素增加了横渡难度。受海浪和洋流的影响,横渡者游出的并非直线,在这个距离内平均会比直线距离多出10公里左右。从2000年至今,全国完成琼州海峡横渡的不到400人。
48岁的罗建平登岸之后,高州横渡琼州海峡人数增加至9人,为全国县级市之冠。
7月25日17时43分,连续游了12小时05分、20.7公里之后,茂名高州市的罗建平抵达湛江徐闻县排尾角,成功横渡琼州海峡。
在游泳爱好者的眼中,琼州海峡被称为“海上珠穆朗玛”,南北最大宽度39.5公里,最窄19.4公里,平均宽度29.5公里,至今没有发现过鲨鱼,被认为是最适合人类横渡的海峡。但是其海况复杂、潮流变化、水母攻击等因素增加了横渡难度。受海浪和洋流的影响,横渡者游出的并非直线,在这个距离内平均会比直线距离多出10公里左右。从2000年至今,全国完成琼州海峡横渡的不到400人。
48岁的罗建平登岸之后,高州横渡琼州海峡人数增加至9人,为全国县级市之冠。
“我来之前就预料到会出现风浪,只需要安静等待就可以”
横渡的要求很严格,规定全程不可依靠船只或救生圈等辅助物,补给也只能边游边进食。游到半程10公里体能不足的时候,救援船会丢下香蕉、咖啡和功能饮料,罗建平就趴在海里安静进食,能坚持下来,他认为需要克服的是“极度疲劳、恐惧和孤独”。
正如之前千百次训练时预料的那样,横渡当天遇到了不小的风浪。早上5时38分开始,他从海口市美丽沙出发。游程的前10个小时,一直风平浪静,但是在距离终点4公里的地方,被强风浪困在原地2小时,补给船不敢靠近,只能在10米开外的地方静静等待。久经训练的他,心态比较稳定,“我来之前就预料到会出现风浪,只需要安静等待就可以”。
勇气来自于陪伴他同去的三个朋友,其中最大的动力来自高州横渡琼州海峡第一人张恒清。2013年5月20日,看到新闻报道张恒清成为粤西地区最早一个成功横渡的泳友,激发了罗建平之后横渡琼州海峡的决心。另外两位“泳友”麦超和邓锡江,在他被风浪围困的时候,及时下海带游,“感谢我的兄弟,没有他们我走不出困境”。
傍晚成功登岸之后,罗建平并没有感觉特别疲劳。“之前已经训练过很多次。我登岸之后,不需要旁人扶,自己爬上来就行。”他的皮肤没有被晒伤,身体也没出现摩擦伤口,是因为在出发之前,听了兄弟们的建议,涂抹了防晒值50以上的防晒霜,也用上了厚厚的凡士林,主要是为了避免手臂、腿部的摩擦。不过由于长时间运动导致的兴奋,他当天晚上难以入睡。
每天上班前鉴江游泳一小时
游泳健将罗建平,生活中的身份是当地第四中学的数学老师。平时除了潜心教学,游泳就是他的最大爱好,成功横渡琼州海峡是他人生最大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罗建平花近一年的业余时间进行游泳强化训练。学校的第一节课从早上7点多开始,而罗老师的一天从6点开始,在鉴江边游泳1个多小时之后就会赶到学校上课。
此次活动选择在7月下旬放暑假的时候,也是罗老师的提议。因为参与一次横渡琼州海峡的活动,前后大概需要一周的准备时间,不能够耽误平常学校里的上课安排。
罗建平日常的社交圈子除了学校的同事,就是当地的冬泳协会和骑行组织,大家在日常的集体活动中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此行出发前,冬泳协会20多个资深会员,在黄迪辉会长的带领下来到高州市冼太庙门前,为健将罗建平举行了简单的欢送壮行仪式。
在实际去海中实训前,罗建平也有在当地冬泳俱乐部的泳池里试过横渡半程10公里的距离训练,有过两次中途放弃的经历。去年11月,10公里的路程第一次在5公里就想要放弃。今年5月,在7公里的时候就没能再坚持。
日常泳池训练让他受挫,他决定直接去海中实训。在完成横渡琼州海峡的壮举之前,他在电白放鸡横渡基地海域多次进行近20公里横渡训练测试,每一次都坚持了下来,“泳池里的训练能放弃,但是海里就没有回头路了”。
枯燥的日常训练并没有消磨罗老师的幽默感,6月30日完成海训之后,他在朋友圈调侃“买不到船票过放鸡岛,就徒手游过来”。
声音
“我怎么说服妻子?也没别的办法,就是用时间说服”
勇于挑战自我和自然极限的罗建平,总是让妻子张女士提心吊胆。这一次罗建平成功横渡琼州海峡之后,单位里的同事都发来祝贺,妻子却直摆手,不想听到任何相关的消息。她知道横渡琼州海峡难度太大,距离太长,更充满了未知的风险。
一年前,2018年6月22日的那一次组织活动中,她成功劝阻了丈夫的出行。在认真准备了一年之后,罗建平准备再次出发,泳友们问起他是如何说服妻子的,他狡黠微笑说:“我怎么说服她,也没有别的办法,就是用时间说服她。”
妻子不知道的是,2016年7月和高州当地骑行社的朋友们完成梦想多年的川藏318骑行之旅后,横渡琼州海峡已经列入了丈夫的计划表中。“我常想,总该为自己年老时留点回忆吧。”从成都到拉萨,23天里,罗建平坚持中途不推车、不搭车。骑过了14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高山,渡过了大渡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经历了寒风冷雨,走过了沙石滑坡的天全、金沙江峡谷,住过了与老鼠蚊子同在的木屋,亲眼目睹了成都的宠物狗满街走,西藏的猪满山跑。
历练五岁就跟着长辈游水库
知难而进是罗建平一直信奉的人生价值观,认为它在人生的追求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清代彭端淑的《为学一首示子侄》一文中提到“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是他常和朋友们共勉的话,工作和生活都不要受天资的限制,要多发挥主观能动性。
要追溯罗建平的运动天赋和热情,可能要从家庭开始。高州就在鉴江边,存在着大量的江河湖泊和水库。从小在农村长大,记忆里炎热的夏天里,五岁的他就开始跟着家中的长辈一起去水库玩水了,“那时候真是胆子大,还会试着在河边跳水”。再长大一些,家里的大哥开始在广州的海运学校上学,放假回来总会和他讲述一些有关水运和海洋的知识,打开了小小少年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
南都见习记者 诸未静
新闻推荐
羊城晚报讯记者袁增伟报道:“初夏的南方,那轮红月亮,不知从谁家孩子的童话里溜了出来,遍地的皎洁……”地处祖国大陆最南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