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动是“魔鬼” 谨防“路怒症”
男子在停车场入口停车接电话,后车鸣笛示意让道,反遭男子两次倒车撞击,路怒症作怪撞完不解气,竟又下车动手打人,但最终自食恶果,付出了沉痛的代价。7月8日,廉江市公安局城西派出所破获一宗寻衅滋事案件,抓获涉案人员1名。
(7月19日《湛江日报》)
只因后车按了喇叭示意让道,该男子两次倒车回撞,撞完不解气,竟下车动手打人。如此离谱的行径,如此冲动、丧失理智的行为,只因“路怒症”在作怪。
“路见不平一声吼”,是一种正义;路见不爽就发怒,那就要不得了,因为“路怒”的苦果不仅最终会伤害自己,更是会危害他人与社会秩序。“路怒症”一词最早来自于国外心理学,用来形容在驾驶过程中因为各方面压力引发的愤怒冲动情绪,甚至是引发冲动暴力的言语或行为。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的增多,驾车引发的情绪冲突也越来越多,甚至酿成交通事故。“路怒症”这种带有攻击性驾驶的行为,不仅仅是一种病态表现,更是走向违法犯罪的导火线。
俗话说“冲动是魔鬼”,“路怒症”表现出来的冲动看似一时意气,实则是长期累积而爆发的结果。“路怒”者如此易怒,是由于其平时就常常漠视交通规则,频繁上演交通不文明行为。他们或不按规则变道,或随意按汽车喇叭,或往车窗外乱扔垃圾,这种种任性行为,都显示出“路怒”者在驾驶时内心充斥着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他们任性地认为“路上我最大”“人人都要礼让我”,却从未为其他交通参与者着想。一旦发生摩擦甚至冲突,他们缺乏自制力,平日累积的交通陋习就会从量变演化为质变,从而表现为“路怒”之下的冲动行为,甚至是暴力行径。
在该报道中,因“路怒症”而自食恶果的廉江男子,或许就是长期保持任性心理而爆发的结果。笔者认为,驾驶者要不断提高交通文明素养,增强自制力,有关部门要加大文明出行的宣传力度,加强交通文明教育,让“文明”二字常挂每个人的心中,从而驱走自私心理,防止任性行为。
除了内因外,“路怒症”的发作还离不开外因的作用。一些驾驶者可能一开始并没有患上“路怒症”,但在频频遭遇随意变道、强行加塞、开“赌气车”等野蛮驾驶行为时,他们不自觉地怒从中来,他们不再相信既定的规则,甚至认为自己就是交通秩序中的“弱势群体”,为了保护自身利益,而采取过于极端的方式进行“自保”。这就是在外因刺激下产生的“路怒症”。由此可见,面对一些轻微违法事件时,如果有关规则法规迟迟不能令违法者接受教训,难免会更加激化矛盾,引起“路怒”。对此,有关部门必须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大力整治交通不文明行为,严厉处置野蛮驾驶行为,提高交通规则的权威和公信力,从而减少和避免激化矛盾。
近来连续高温,人们容易心浮气躁,更应谨防患上“路怒症”。在日常出行中,只要人人多一些礼让,多一些微笑,少一些冲动,少一些任性,我们的出行环境就会更加和谐安全,我们的美丽城市就会更加文明和谐。
新闻推荐
郑人豪以人大代表身份参加省人大代表到廉江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专题调研 保护湛江“大水缸” 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
本报讯(记者路玉萍)根据省人大以“我为民、我履职、我行动”为口号的“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部署安排,7月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