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穿上“糖衣”的毒品
□陈天心
五颜六色的果冻、水果口味的饼干、包装时尚的巧克力……看起来让人食欲大开,但这些“零食”却并不是零食,而是新型毒品的一种伪装。7月17日上午,赤坎区禁毒办联合民主街道禁毒办、民主派出所以及海棠社区开展“全民禁种罂粟、大麻毒品,共除毒害”禁毒宣传活动。
(7月18日《湛江日报》)
果冻、跳跳糖、曲奇、巧克力……形形色色的休闲食品,配上花花绿绿的外包装,对爱吃零食的青少年来说充满着诱惑。但令人担忧的是,如今这些披着“糖衣”的零食却有可能是新式毒品。
近年,随着“全民禁毒”系列活动在全国各地开展,公安机关不断加大对涉毒犯罪的打击力度,禁毒形势大为好转。特别是禁毒宣传进校园活动,让青少年普遍增强了拒毒防毒的意识。但狡猾的制毒、贩毒分子,又想出了新的办法来荼毒青少年——给毒品披上“糖衣”。据今年6月发布的《2018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指出,“神仙水”“娜塔沙”“氟胺酮”等新类型毒品纷纷披上五颜六色的“糖衣”,具有极强的伪装性、迷惑性和“时尚性”,以青少年在娱乐场所滥用为主,给监管执法带来难度。这一趋势提醒我们,必须警惕这些披上“糖衣”的新型毒品。
对这些披着“糖衣”的新型毒品,有人或许会认为无需过分担心,理由是这些披上“糖衣”的新型毒品尽管很像零食,但毕竟成本高,所以售价也高,青少年一般都不会去购买,而且公安机关平时也加大打击力度,扩大宣传范围了,应该不会有青少年“中招”。其实,恰恰是这种侥幸心理最为致命。
由于毒品对人的身体伤害巨大,所以“老顾客”会很快地被“掏空”了身体,如果没有源源不断的“新顾客”加入,那么毒品市场就会萎缩。制毒贩毒分子需要做的,就是千方百计避免市场老龄化,让更有购买力的年轻人群成为新买家。在这种情况下,不法分子很有可能以“放饵钓鱼”的方式,首先是以免费提供或蒙骗吞服的形式让青少年染上毒瘾,然后再把他们当成“水鱼”一样收费。一开始,一些不幸染上毒瘾青少年可能会用自己的零花钱来买毒品吸食,等到没有零用钱又不敢向家里拿了,自然就容易被制毒贩毒分子利用,担当起“运毒”“中介”“说客”等角色,越来越泥足深陷。
对付这些披着“糖衣”的新型毒品,尤其要做好青少年的禁毒宣传工作,让他们真正意识到这些新型毒品的迷惑性和危害性。有关部门应牢牢抓住青少年的兴趣特点,通过设置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采用图片、视频等更直观的形式来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在制作上,可以把通过拍摄微视频、微电影,把禁毒宣传内容故事化,甚至将一些真实的案例通过小视频的方式搬到微信上。也可以通过制作禁毒系列漫画和段子,尽量摆脱传统的说教模式,这样才能吸引青少年关注。
新闻推荐
赤坎区委原副书记、政法委原书记吴阳轩 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本报讯(记者陈彦通讯员湛纪宣)记者从市纪委监委微信公众号“廉洁湛江”获悉,日前,经湛江市委批准,湛江市纪委监委对中共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