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条是国画的灵魂
个人简介:余魁,广东雷州人,2014年毕业于深圳大学,现为深圳市龙华区华南实验学校美术教师。其国画作品获2016年龙岗区“反腐倡廉 清风墨韵”书画比赛一等奖、2017年龙华区教育系统“廉政清风”师生书画作品比赛一等奖、2018年龙华区第八届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比赛综合一等奖等各种奖项。深圳市青年美协会员,龙华区美术家协会会员,龙华区摄影家协会会员。
《秋莲》
《山水》
《都市写生系列之一》
《朝露》
《山水小品》
天龙作骑万灵从,独立飞来缥缈峰。怀抱芳馨兰一握,纵横宙合雾千重。眼中战国成争鹿,海内人才孰卧龙。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
都市建筑创作,是余魁近几年来作品的主攻方向。在上海、厦门、安徽等城市,都留下了他写生的脚印。线条是都市建筑的主要构成因素,也是国画的灵魂所在。如何把建筑本身的艺术精髓以及它蕴含的历史气息、文化底蕴展现出来,同时又以线条形式将中国的绘画精神展现出来,是余魁一直努力的目标。
喜欢国画缘于家庭环境的熏陶,舅公精于篆刻,叔叔是个擅长画画的设计师,浓厚的艺术氛围让余魁从儿时开始就喜欢玩篆刻的石头,看叔叔买的画册及临摹。“美术方面你得懂得对比,光线的明暗对比、大小对比。”时过境迁,但叔叔多年前给的建议言犹在耳,至今仍影响着余魁。大学时期,他遇到不少画当代水墨、都市水墨等不同风格的老师,他们给了余魁各种创作指导。
线条在国画创作中尤为重要,在起、行、收中,表现了生命的张力,同时也是国画的灵魂所在。在创作中,余魁的灵感和情感也随着线条的流动,凝聚在画幅上。通过线的软硬坚柔、轻重缓急与线的长短、粗细、曲直、慢快等节奏变化来表现层次的丰富。他觉得画好中国画首先就要练习好毛笔字,它们之间是相通的,用毛笔写汉字对线条、造型有很高的要求,要有顿挫,有力度变化,要力透纸背。一根线在起笔、运笔和收笔的过程中要注重线的虚实轻重变化,只有做到这些,线条才会生动。学习绘画时讲究骨法用笔,用线造型,也来源于书法的独特审美意境。余魁对隶书情有独钟,从《伊秉绶》入手练习,随后是《张千碑》和《石门颂》等,隶书线条里的灵性指引着他以书入画,在提按顿挫中,体会线条的灵魂。
余魁谨记大学老师马波生先生的教导,注重文学修养,多读古诗词。他最喜欢读苏东坡的诗词,这可以让他以一颗平常心对待生活,坚持对艺术的热爱。对于其作品《云漫岩壑寒林图》,马波生老师是这样点评的:“看到里面有金陵画派八家之首龚贤的笔法、皴法和积墨法。”对弟子的进步他感到很欣慰。在近四五年的时间里,余魁一直临摹龚贤和宋代画家范宽这两位古人的作品。“笔墨当随时代”,学习古人的画法,他尝试将传统的笔墨运用到当代的艺术语言里。
现代都市建筑属于水墨表现的新领域。为了都市建筑水墨画创作,余魁进行了大量的速写、打稿,最后进行国画创作。他说,作品里的线条来源于不停地画速写,对于线条情有独钟。对于都市建筑的艺术表现,余魁在画面中追求黑、白、灰的纯粹性,在组合中突显建筑结构块面的单纯与平衡,凸显了建筑精准的透视空间,也兼顾水墨多变的状态,以线条、墨块、留白以及清雅的色彩来体现中国画的笔精墨妙和艺术的纯洁性。
继续坚持对都市建筑类水墨画的研究与探索,在国画创作中不断摸索点线的魅力,年轻的余魁争取让自己的作品继承传统国画的写意精神,吸收优秀成分,融合西方艺术的图式技法与审美理念,让都市建筑水墨画体现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
龙华新闻记者李秋妮(受访者供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曹龙彬特约通讯员黄余武通讯员陈昌波杨碧云)7月14日,雷州市委市政府携手太平洋建设集团举行工作座谈会,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