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乡贤陈万言 从儒林之乡走出的明代名宦
文/佛山日报记者黎红玲
图/受访者提供(除署名外)
他在国为名宦,身居庙堂时做御史揭发弹劾贪官,做考官选贤举能,还推荐并协助戚继光抗击倭寇,事迹被《广东通志》《广州府志》《南海县志》等详细记载。
他在家为乡贤,情怀桑梓热心公益,创建九江大墟的前身良村墟,修筑东方围惠民窦等水利设施,捐建奇山龙母庙和见龙社,故事广为人传,因此名列《广州乡贤传》。
他就是陈万言,生长于明代中叶(1519~1593年),是南海九江颇有德望的一位历史文化名人。至今,有关他的传说故事仍在当地被老一辈人所津津乐道。
今年是陈万言诞辰500周年。热爱乡土历史文化的热心人士陈品良利用业余时间,将散于古今书籍及民间收藏的有关陈万言的生平传记、诗文墨迹及掌故、传说等辑集成册,并从中选取部分历史资料及相关地名文化资料作专题展览,客观全面地展现这位乡贤的一生,也让人们从中了解九江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
儒林之乡万言流芳
鱼米之乡南海九江被称为“儒林乡”,这里自古商贸繁华、地灵人杰,走出了明朝大臣陈万言、晚清岭南鸿儒朱次琦等名人。有关陈万言的传说典故,在九江老一辈人中流传甚广。
正在九江百年老宅吴家大院展出的“陈万言与九江地名文化印记”专题展览,由九江镇文化站和南海地名文化协会主办,从“生平传略”“宦绩纪事”“情怀桑梓”“掌故传说”“诗联墨迹”“书柬碑铭”“友侪题赠”等方面,为人们揭开了从儒林之乡走出的明朝大臣陈万言的生平故事。
作为促成本次展览的重要人物之一,陈品良是九江乡土历史文化爱好者,历年来利用业余时间搜集整理九江历史文化资料,在九江留下众多传说典故的陈万言是他重点关注的历史人物之一。“我自小常听身边长辈讲陈万言的故事,他的美名一直熟记于心。”陈品良说。
2017年6月,陈品良从陈万言族人家谱入手,开始搜集其资料。当年9月,一位年届古稀的湛江乡亲回九江寻根,在一番详谈中,陈品良惊奇地发现,他仍能清晰完整地用九江话道出陈万言“再世姻缘”等小故事。原来,这位乡亲自小听母亲讲述九江陈万言的故事长大,60年来未曾忘怀。这件事让陈品良更加坚定了“缅怀先贤、追寻历史”的信念。
随后几年,他悉心查阅众多历史文献100多册,还自掏腰包买了一套明代郭棐著的《粤大记》。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广东通志》《广州府志》《广州乡贤传》《南海县志》《九江乡志》等各类地方志中,他搜寻到与陈万言有关的史料、人物传记、诗文、墨迹等100多篇,集结成《万言流芳》一书,向人们展示了一个较为全面立体的陈万言。
文韬武略为官有道
陈万言字道襄,别号海山,出生于南海九江大门陈氏,生长于明朝中叶。南海九江《陈氏家谱》记载,他生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五月初七,卒于万历癸巳年(1593年)八月二十八日,“乃始迁祖海渔公之第七代孙”。
清顺治《南海九江乡志》记载,陈万言自幼聪敏好学,才华出众。11岁时,当时的岭南督学、理学名宦林希元称他为奇童,补为邑庠弟子(秀才)。明嘉靖壬子(1552年)中举,4年后登进士,走上仕途,先后出任池州府推官、监察御史、江西副使、江西右参政。
在20多年官宦生涯中,身居庙堂的陈万言一心为民,锄奸惩恶,兴利除弊,在池州任推官时为民减税,惠政于民,事迹被《池州府志》记载;督学江西时,教诲后生要为民着想,“得汝与他省得银子三分时,彼百姓夫妇睡在枕上也说汝好”,因此得“民有青天之颂”的美名。
他不畏权势,当监察御史时,御史邹应龙揭发奸相严嵩之子世藩贪赃枉法等罪行,其他官员都担心招来杀身之祸不敢呼应,陈万言却毅然挺身支持御史,奸党因此都怕他。
他任提刑按察司副使时巡察福建,正值倭寇来犯猖獗,他与福建抚台汪道昆一同推举总兵官戚继光为抗倭将军,荡平倭寇,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陈万言、汪道昆和戚继光因此成为莫逆之交,他们铸造三剑,各人收藏一把为日后会合之券,留下“三剑合一”的佳话。
他曾督学江西,先后任河南、山东学政,执法三省衡文;在福建、四川等地担任乡试主考,选贤举能,其门生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后来加封太子少保的郭子章。
从政晚期,陈万言被派到河北永平镇守边防,他熟悉边务,身先士卒,几个月时间即让烽烟尽消。凯旋之后,陈万言转为江西右参政,不久受嫉妒他的官员打击,告老还乡,时年63岁。
南归后的陈万言换下一身戎装,开始悠闲的晚年生活。他加入岭南著名的“浮邱诗社”,与南粤大文人黎民表、欧大任、郭棐等人,吟诗为乐十多年。现还留传有陈万言题写的《南归入社》《春日集浮邱社》《浮邱社怀赵太史》等相关“浮邱”诗作5首,以及黎民表、欧大任等浮邱诗社友人写赠陈万言的诗作近20首。
情怀桑梓热心公益
在九江,老一辈人或多或少都听过陈万言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这与陈万言情怀桑梓、热心公益不无关系。至今,在九江仍能找到与陈万言有关的印记。
“位于沙口社区的惠民路,其得名源于陈万言参与修建并撰写碑记的惠民窦。”陈品良说,“惠民窦遗址在九江闸边,被后人称为闸边闸。可惜的是,1958年兴修水利时被拆除。”而陈万言为惠民窦所撰写的碑记被《九江儒林乡志》记载了下来。从碑记中可以看到,这份碑记写于明万历癸未年(1583年)孟春,是陈万言告老还乡一年多后所写。在碑记中,他恩威并济,言之切切。讲述了惠民窦修建的始末,以及改闸为窦,造福于民的用意。
此外,陈万言还参与多项家乡建设,如修建东方围,建九江大墟、关圣帝君庙、奇山龙母庙等。其中,陈万言在九江大墟正埠街建关圣帝君庙,希望借关帝的忠义之名,“为世道泯诈虞,为人心祛叵测”,并亲笔书写关圣帝君庙的木匾。可惜由于历史原因,关帝庙已拆很久,木匾也只残留“帝君庙”三个字。而在墟心关圣帝君庙后面,还留有一口陈参政井,原井面边缘四边各刻有一字,为“陈参政井”,但由于历史久远,字迹已模糊,此井也废弃多年。
陈万言捐建龙母庙和见龙社,其中建龙母庙相传与其出生时间有关。陈万言出生于五月初七,而五月初八是龙母诞。因此,明万历年间,陈万言捐地建了奇山龙母庙。如今,龙母庙历经多次迁拆重建,现还存在,而且香火鼎盛。每年五月初八龙母诞晚上,庙所在地的奇山村红桥生产队的数百名村民相聚进餐。
时至今日,陈万言的家国情怀仍为九江老一辈人,尤其是其后人所津津乐道。年逾古稀的陈乐辉是陈万言第13代孙,他说,小时候,父亲经常跟他讲陈万言写匾、吃禾虫的故事,讲他与发妻“再续姻缘”,与戚继光、汪道昆合剑之交的事迹,也还记得年幼时正月初二,跟随母亲去关圣帝庙拜关公的事情。
乡贤文化影响深远
在陈万言去世90多年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他被列入府县两级学宮(孔庙)的乡贤祠供后人崇祀,《陈氏家谱》称其“在国为乡贤名宦,在家为不祧列祖”。
因此,在清《广州乡贤传》中,陈万言名列其中,他的官宦事迹及生平略传也因此被记载。《广州乡贤传》由清番禺人潘梅元撰写,南海人谭莹续编。该书以崇祀郡学者为断,其余未奉祠祀者不收,自周朝楚相高固至明处士张挥,共193人,谭莹续补充了25人。
在《广州乡贤传》中,明代九江就有陈万言、黄重、朱让、关骥、曾应珪、关季益6位乡贤,数量之多,在其他地方甚为少见。据陈品良介绍,这些乡贤都是在他们去世后至少30年后评出来的,可谓盖棺定论,说明陈万言的事迹是被后世所认可的,评价也比较公允。
“陈万言与九江地名文化印记”专题展开展仪式上,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吴建新说,“乡贤”一词始于东汉,是国家对有作为的官员,或有崇高威望、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社会贤达,去世后予以表彰的荣誉称号。九江乡贤陈万言为国家、家乡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他身上体现出来家国情怀。他希望当今人们要以陈万言这样的乡贤为荣,以他们为榜样,做到见贤思齐。
而在陈品良看来,九江之所以被称为儒林乡,不仅因为有朱次琦这样的岭南大儒,还因为有一批为国为民、树品立德、热心慈善的乡贤所推动。如九江明代以来的商贸繁华,就与黄重、陈万言、朱让等乡贤延续建设的九江大墟不无关系。
因此,专注于九江乡土历史文化多年的陈品良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人投入到当地历史文化的挖掘中,也希望九江能有个乡贤纪念馆,让人们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当地乡贤的故事,以启迪当下,让乡贤文化助力九江乡村振兴。
新闻推荐
除隐患、防事故、保大庆 湛江市召开交通安全整治攻坚战动员部署会
本报讯(记者陈彦通讯员杨百宁)6月28日上午,湛江市在交警智能指挥中心召开“除隐患、防事故、保大庆”交通安全整治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