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半岛茶座话题与高考作文不谋而合

湛江日报 2019-06-08 08:23

本报6月3日和6月4日的融合版部分截图本报记者郑时雨

6月7日上午,2019高考作文题出炉。

顿时,朋友圈都被这两个版面图刷屏了。好友们纷纷点赞:湛江日报6月3日和6月4日的融合版策划的《劳动课——成长的“必修课”》,与高考题不谋而合。

许多点评非常精彩:

“6月3日、4日的湛江日报与高考题目一样哦,论每天看湛江日报的重要性。”

“高考作文早在几天前就在湛江日报热议了。”

“读报和不读报,就差了高考一道作文题的距离。”

“订党报读党报,写作文得心应手。学生多读报纸,写作文不用忧。”

“我还无意中写了一篇高考作文。哈哈!”

“错失湛江日报,可能对你是一种大损失。”

自从编“百姓话题”(现在改名为“半岛茶座”)以来,编辑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必定要仔细阅读湛江日报、湛江晚报电子版。并浏览人民日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电子版及新华社稿库,从中发现话题线索。

5月28日,编辑在翻看羊城晚报电子版时,看到《广州出台新规为中小学生设定劳动“小目标”——劳动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初中生要会做广式点心》,马上有了兴趣,朗读了一下该文。感觉该话题应该是千家万户关注的话题。当天在专刊中心的“湛报专刊”公众号中刊登约稿,标题改作:广州新规:小学四年级学会做三餐。5月30日,又在融合版刊登了约稿启事。

启事发出后,立刻引来了作者的热捧,收到了三十多篇来稿,比之前的话题约稿多出一倍以上。本来计划在6月1日儿童节及6月2日刊出。由于之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大赛”的话题讨论还没有刊登完毕。所以,该话题推至6月3日至4日刊登。结果由于离高考时间更近,更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湛江日报分两期版面,以“劳动课,成长的“必修课”为主题,共刊登7篇文章——《从小锻炼终身受益》《培养爱劳动的时代新人》《锻炼出一双“巧手”》《小目标大意义》《导向作用》《独立自强应从小培养》《健康地成长》,和今年高考作文题不谋而合。

《从小锻炼终身受益》一文指出:劳动锻炼是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途经,是培养孩子创造性能力的基本条件,是孩子成长成才的重要通道。劳动能开发中小学生的思维,启迪智慧。劳动能增强孩子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信心。劳动能活动孩子的身体,促进孩子健康发育,快乐成长。中小学生参加劳动愈早,对其锻炼越大,越有成效。

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娇生惯养似乎成为不少家长的痛病。他们都知道劳动锻炼对孩子好,但实施起来有难度,小孩每天都要完成一大堆作业,已无更多时间做家务,孩子们大都对家务劳动有种抵触情绪,不会干不想干还不愿干。家长们也心痛孩子,眼睛只盯在学习成绩上,只满足于孩子完成作业。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了自己自然会劳动的”。其实,学习和劳动并不矛盾,广州市的规定也很明确,是在确保学生完成学业任务的同时,见缝插针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周末适当干点家务活。劳动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让孩子从小养成劳动习惯,培养勤劳节俭的品德,有利于孩子懂得生活的辛劳,得到意志磨练,有利于孩子们逐步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让每一个中小学生通过参加劳动,学会劳动,从而热爱劳动,善于劳动。让他们体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内涵,让他们切身感受劳动的艰辛,体会劳动创造生活的过程,品尝劳动成果的甜美。让他们从小坚定劳动光荣的信念,立志做个优秀的劳动者,这是我们的学校和家庭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

《培养爱劳动的时代新人》一文指出:一直以来,不少家长都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所以在家里,家务活几乎都是父母长辈来干,小孩只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即便学校里有打扫卫生、浇花之类的劳动,不少低年级学生的家长都“自觉”地去替孩子做,而高年级学生虽然亲力亲为,但有的其实就是做做样子、随便扫扫。没有劳动意识,很容易就会养成懒惰的习惯,缺乏踏实奋斗的精神,等毕业后进入社会,劳动意识上的差距就直接决定了孩子成长的高度。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如今对学生的评价正逐渐从“三好”转向“三爱”。过去,我们是要培养出“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的学生,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争第一;而如今,基础教育正逐渐致力于培养“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学生,把“爱劳动”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位置,讲究“知行合一”。

《锻炼出一双“巧手”》一文指出:部分家长之所以觉得做家务影响学习,其根本原因是没有看到做家务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是一种通过感性体验来获得知识的过程。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到了初中之后上物理课要学力学的内容,其中很多题目就是来源于生活。那些从小就已经在做家务中获得感性体验的学生,自然能更形象地理解力学的相关概念。

其实,做家务不仅没有耽误学习,反而有助于促进大脑发育,有益于文化科的学习。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曾对全国两万名家长和两万名小学生进行一项家庭教育状态调查,在孩子专门负责一两项家务活的家庭里,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为86.92%;而认为“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仅为3.17%。

古人说“心灵手巧”,其实已经揭示出家务劳动与大脑开发之间的微妙关系。手是感知世界的重要器官,手的灵巧度就是是大脑皮层成熟度的重要体现。大脑高度发达,手才能灵活操作。而反过来,平时多做家务,锻炼出一双“巧手”,孩子们的大脑潜能也能得到更好的开发。

所以说,孩子动手做家务其实是有利于成长、有利于学习的,是孩子手脑结合、知行合一、身心和谐发展的“必修课”。

《健康地成长》一文指出:对平时生活中必需的生存技能,家长及社会要用理性思维来看待,不要借口孩子小,学习任务重,没时间。任何事情都要一张一弛,孩子学习时间过长,适当地让孩子做做家务活,既可缓解一下紧张的神经,又可以学习到一些生活常用的技能。这样身体力行的实践比在书本上单纯的文字讲解,更利于孩子的吸收和理解。通过做家务活,也让孩子懂得平时吃上一顿饭,是要经过这么多的劳动才可以的,从而让孩子懂得体谅家长平时的辛苦,及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不能浪费粮食。所以广州新规要学生会做一日三餐,以及年龄相仿的活,正是引导学生融入这个社会,健康地成长成材。

这些文章,可谓给今年高考作文提供了生动活泼的素材。作者李湘东感慨地说:如果湛江考生能关注甚至参加湛江日报的讨论,定会从容自信完成作文。

近年来,湛江日报百姓话题以及半岛茶座专栏,在总编辑的指挥下,始终坚持上接天线,下接地线。既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又积极从百姓关注的热点中寻找话题。注重平民化、生活化和服务性;讲究实在、贴切、到位。在这里,市民的所盼所求得到充分的回应和满足。例如,“我的新年小目标”为每个人勾画新一年的生活工作蓝图。又如,学生压岁钱如何使用,如何确保学生的睡眠健康,如何引导孩子上兴趣班,让孩子尽快自强自立等。前后围绕学生话题讨论共计10多次。《百姓话题》以关爱青少年为主线,致力解决青少年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和问题,形成良好的育人导向。百姓在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希望政府帮助解决什么问题,《百姓话题》都积极出面,抛出话题,展开讨论。

这些话题讨论,充满了正能量,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感谢不遗余力支持“半岛茶座”专栏的作者们,也感谢忠实的读者们。

新闻推荐

省男篮联赛 湛江主场惜败珠海

本报讯记者卓朝兴通讯员黄伟坚报道:2019广东省男子篮球联赛日前进行了第五轮比赛,湛江队在主场以64比73惜败于珠海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