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地山一家三代人与湛江因缘
记得小学语文课本有一篇散文名为《落花生》,作者父亲借花生教育子女:“你们要像花生,因为它是有用的,不是伟大、好看的东西。”“落花生精神”教育青少年要尽力去做对社会有用的而非华而不实的人。这位作者就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和教育家许地山。许地山(1893-1941),原名许赞堃,笔名落花生,祖籍广东揭阳,出生于台湾。1920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学院,1923年与谢冰心、梁实秋等留学美国,从哥伦比亚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后转入英国牛津大学研究院学习,致力于宗教史研究和文学创作。1927年回国后任职于燕京大学,并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兼课。1935年任香港大学中国文史学系主任、教授,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他参与创办《小说月报》,是“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许地山一家三代人都在湛江留下足迹,1902-1903年许地山跟随父亲许南英在徐闻居住过一段时间,1942年许地山遗属逃难广州湾转入内地。
许地山的父亲——徐闻知县许南英
许南英(1855-1917),别号“窥园主人”,1890年中恩科进士,是台湾近代著名爱国诗人,与丘逢甲、施士洁并称“台湾晚清诗坛三大家”。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许南英担任台湾团练局统领,领二营兵。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条约规定台湾及澎湖群岛都割让给日本。台湾绅民强烈反抗无效,为了不让日军登陆,时任台湾巡抚唐景崧积极筹建“台湾民主国”,与驻守台湾的刘永福等人率军抗击日军。唐景崧当选为“总统”,先后由刘永福、丘逢甲处理军民政务。许南英担任筹防局统领,屯兵在番社附近关隘。日本接收台湾全岛后,许南英举家迁回大陆,到厦门少住后再到汕头桃都围村,许氏族人赠与许南英旅费到南洋生活,并出资将其全家从台湾接到桃都安置下来。许南英在南洋游历两年时间,等到盘缠耗尽就再次走上仕途。原本当初许南英中进士后被授予兵部车驾司主事职,但是时过境迁,回到兵部当官是不可能了,于是“自贬南交为末史”,曾先后协助广州知府和番禺知县评阅府县试卷,跟随潮州镇总兵办理清乡事务,委任为佛山汾水税关总办。1902年,许南英出任徐闻知县。1912年1月18日《申报》“岭南官报”登载:“文昌县缺,以徐闻县何炳修调署,递遗徐闻县缺,以分缺间用知县许南英署理。”这是许南英第一次任地方官。
许地山在《回忆我的父亲——窥园先生诗传》中对许南英任职徐闻的情况有所记述:徐闻在雷州半岛南端,民风淳朴。许南英到任后,全县政事,只用一位刑名师爷助理,其余会计、钱粮等诸事都是自己经理。县衙门每十天一次挂牌准予告状,俗称“放告”,全县治安良好,没有特别重大案件,轻的是偷鸡剪钮,重的也不过是争田赖债。至于杀人越货等刑事案件,实在罕有所闻。情形就像许南英诗中所说的“讼庭春草荫层层,官长真如退院僧”。当时贵生书院山长杨铎堂退任后,许南英将贵生书院改为徐闻小学堂,遴选县中的秀才入学读书。全县士绅看到许南英热心办学,于是聘请他为掌教,每月逢三六九日到小学堂讲解经史两时。清朝以来,知县亲自兼任书院掌教的人极为罕见,但许南英经常到小学堂,与学生多有接触,因此对于县中人情风俗很能了解。许南英也经常鞭策学生,说:“生于忧患,死于晏安”“生无建树死嫌迟”,又说:“人当奋勉,寸晷不懈,如耽逸乐,则放僻邪侈,无所不为。到那时候,身心不但没用,并且遗害后世。”由于徐闻县衙已破毁,前任县官借用考棚为公馆,许南英又租东邻的三官祠作为儿辈的书房。在办公之余的闲暇时间,许南英经常到书房和好友徐展云先生谈话,有时也为儿辈讲解国史。许南英在徐闻约一年半的时间,全县绅民都很拥护和爱戴他。
许南英一生中创作大量诗词,但是散失不少,1933年许地山将余下诗作1039首汇集为《窥园留草》,该诗集还附有《窥园词》。许南英在徐闻任职期间创作不少诗歌,如前述许地山提及的“讼庭春草萌层层,官长真如退陀僧。”出自《徐闻杂咏》,后两句为“十吏三班都肃静,清时便是一条冰。”还有《留别徐闻诸父老》诗四首,第一首云“代庖一例有瓜期,禄米经年愧滥靡。地处炎荒客我绌,时逢旱虐累民饥。敢云讼狱心如镜,漫听讴歌口是碑。寄语思乡诸父老,能攻吾短是吾师。”对于许南英的诗歌,徐闻岁贡生陈京国曾写作唱和诗两组八首。宣统《徐闻县志》记载,知县许南英曾拨银二百,和士绅韩之潮等重修位于徐闻县东五里的先农坛,该县志还赞扬许南英“爱民重士,著有政声”。
许地山跟随父亲许南英在徐闻居住的时候,年仅10岁左右。当年许地山全家居住的“考棚”,据称位于今徐闻县徐城街道署前街,坊间称之为“许地山故居”。另外,吴凯的《许地山与徐闻》一文指出,“徐闻古城内没有三官祠,考棚东只有三元堂,但现址已迁往宾朴路西侧,距公馆旧址约100米左右。”可见,很有可能是许地山将“三元堂”误记为“三官祠”。
新闻推荐
湛江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深化“放管服” 服务“零距离” 群众更满意
本报记者林小军李亚强通讯员邹红艳郑嘉文5月28日,家住赤坎的市民陈先生购置了一台新车,为了办理选号,他特意请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