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阳光的穿越

湛江晚报 2019-05-29 10:37

“春期行晼晚,春意剩芳菲。”暮春时节,我从炎热的湛江走进被誉为“火炉之城”的重庆,不料却遇上了倒春寒。连绵细雨下了多日,气温陡然从三十几度骤降到十几度。曲水雨花,烟树碧柳,让人感觉时光倒流,恍若置身于江南。第六日,久违的阳光透过深沉的呼吸重返山城,在一名当地人的带领下,我慕名前往位于重庆市黄桷坪4号的全国知名网红店——交通茶馆,想去品味一杯久违的盖碗茶带来的清香。

重庆的清晨是安静的,整洁的林荫道似乎还未从睡梦中醒来。涂鸦街满壁华彩,高台楼阁之间连接着富于想象力的巨幅绘画,艺术气息扑面而来。我在街边一间挂有“交通茶馆”四字牌匾的铺面前停下。步入前厅,只见墙上有画展,内室左上悬挂有“鲁轩画室”的牌子,一道推拉门是紧锁的。我驻足看了一会儿,也没听到一丝声响。这与想象中的画面相差太远,以至于我怀疑自己走错了,于是我退回街道。那时随行的司机在泊车,就在我想问路的时候,从室内右侧走出一位老人,我问他:“这里是交通茶馆吗?从哪里进去?”老人微笑着告诉我:“从右边往下走就到了……”

也许是因为异乡人莫名的胆怯,我壮着胆子顺右边下行,感觉好像走进了一个黑乎乎的地下室。刹那间,时光凝固,这里阴暗、潮湿,阳光透过屋檐的间隙射下来,抬头所见,屋顶与梁柱的缝隙新绿摇曳。茶馆里坐满了人,几乎没有一张空台,台前围坐的多以老人家为主。整个茶馆喧闹而热烈,好似把时光拉回到几十年前,又好像是一部旧电影里的某个场景,和外面的现代化的建筑更是两重世界。这个茶馆属青砖的房屋结构,高耸入顶的柱头,木质的屋顶。室内古香古色,摆设陈旧,水泥地面、红砖柱头,被抹布抹得光亮的四方桌、条凳、青花茶碗、白铁皮水壶、冒着热气的盖碗茶、发出杂音的收音机……我惊叹于这里给人带来的不只是视觉的穿越,也是心灵的穿越。

我小心翼翼地找负责为客人斟茶的阿姨聊天,她告诉我这个茶馆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迄今已有三十多年历史了,所有的摆设都和三十几年前一模一样;她每天都很忙,几百号街坊邻居和慕名而来的朋友把这里当成是家,他们在这里喝茶、打牌、聊天,几块钱就可以消磨一整个上午,如果连续几天有哪位大爷没来,那他可能“走了”。说这番话的时候,阿姨的脸上浮现出平和而依恋的神情。老一辈人的情感在这里凝聚,而年轻人的文艺风也在这里得到尽情释放。他们喜欢在下午时间来这里聊天聚会,摄影绘画,尤其是以投资保存这间茶馆的四川美术学院的陈安健教授为代表的绘画者。他们以平民化的视觉描绘这里具有地方性的民俗图像,因而作品充满市井味、烟火气。他们的作品不仅有对现状之下百姓心态及生活面貌的揭示,还呈现出本真的生态事实和民间记忆,在逐日消失的民俗文化里有特殊的现实意义。交通茶馆留住一些逐渐消失的生活底色,一些生活的原汁原味,仿佛这一碗茶的惬意,胜过一切美好。

穿行在每一棋牌桌之间,我蹑手蹑脚,感觉自己来到了另一个世界,是格格不入的外来客,很担心惊扰了大家会被赶出去。不一会儿,有几桌熟悉而古老的戳牌吸引了我。小的时候,我和外婆曾经在夏夜的星空下玩过。那时候我的外婆还在,经常和我玩这种棋牌游戏。“天九、地八、人七、和五”,这些牌路我熟悉得很。十几年没玩过了,见到的一刹那,感觉无比亲切,忍不住对正犹豫着不知道出什么牌的一位老爷爷指指点点。他回头惊讶地看我一眼并微笑着对我说“你也会吗?莫出声撒。”看到这种戳牌,记忆又回到了从前……

美国社会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而建筑是文化的载体。交通茶馆是重庆市唯一现存的老式茶馆。能保存下来都要归功于对“城市记忆”的无限怀念。如此,在重庆这个山水容器里熏泡的文化,有茶味,更有市井味,烟火气。随着“旅游和文化”结合得越来越紧密,诗和远方似乎不再遥远。也许别人的远方,正好是自己每天熟悉的环境,从细微的角度发现每一个生活的细节,也许这也是别人的远方。艺术与生活本来就是一种表达方式,而保存下来的这种最朴实的表达方式,往往才是我们精神层面上最需要看到的,也是最容易接受的。

在都市化速度越来越快的时代,我不禁感慨,在这座山水之城的容器里冲泡的不仅仅是文化,还有着一份独有的情怀和坚守。就像茶室里的一缕阳光,它穿越了时光,穿透了心灵,也像茶室一角的那只鹦鹉,它见证了时光和记忆,也见证了市井生活面貌里最质朴、最真诚的态度!

新闻推荐

2019年第一期 全市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培训班开班

本报讯记者骆丽华通讯员林诗君报道:5月24日,2019年第一期全市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培训班开班,以促进全市社会组织高质量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