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桥”优秀志愿者吴海宁 4年帮扶10余名贫困生
她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也是一位“爱心妈妈”,多年来,她致力扶贫济困,还资助多名贫困学生成长成才,爱心义举有口皆碑。
她就是连续4年被市彩虹桥志愿者协会评为“优秀志愿者”、“优秀组长”的吴海宁。作为市彩虹桥志愿者协会的监事长,协会的志愿活动她几乎每次都参加,4年志愿服务累计达二千多小时。
乐为特困家庭排忧解难
吴海宁出生于一个干部家庭,对其人生影响最大的,却是她的外公。作为一名老中医,她的外公悬壶济世多年,遇到贫苦患者不仅分文不收,还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帮助。外公的乐善好施,给年少的她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其人生的一盏指路明灯。
1993年参加工作后,由于工作认真,表现突出,吴海宁被抽调到徐闻迈陈镇驻点农村社教工作。在农村工作这一年中,她看到乡下一些孩子由于贫穷而辍学,心里就很难受,于是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以后自己有能力了,一定帮帮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
也许是受外公的影响太深,救死扶伤一直是她的最大理想,后来她毅然辞职去学医,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虽然平时工作比较忙,但在公益的路上,她却不知疲倦,甚至带动丈夫、孩子及弟弟等亲人朋友一起做公益,为特困家庭排忧解难。
小陈出生于廉江一个特殊家庭,父亲老来得子,今年已经70多岁高龄;母亲患有智障,生活诸多不便。之前最让这个家庭苦恼的是,女孩没有户口,领不了政府的补贴,连读书、办银行卡、乘火车等等,都成大问题。
2016年,获知这个家庭的困难,吴海宁不仅资助小陈读书,还想方设法帮其办理户口。此事经湛江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户籍部门也马上介入处理。后来,吴海宁跟几名志愿者出资帮女孩做了亲子鉴定,相关部门以特事特办方式,短时间内帮女孩办理了户籍,解决了女孩因“黑户”带来的诸多难题。
麻章区良丰村的小叶是个孤儿,与七十多岁奶奶相依为命。2015年,湛江遭遇“彩虹”超强台风,小叶家的瓦房整个屋顶被掀开,生活诸多不便。在台风悄停的情况下,吴海宁立即与其丈夫、儿子、弟弟等人一起前往小叶家庭进行救援,将掀开的屋顶用帆布盖上,随后又出资请工人将受损屋顶进行维修,解决了小叶一家的居住难题。
市彩虹桥志愿者协会秘书长林小弟告诉记者,多年来,在扶贫济困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中,吴海宁都能积极参与。在助学帮扶过程中,她经常去学校看望受助孩子,接他们回家改善伙食等,让孩子们体会到家庭温暖。
4年志愿服务二千多小时
“彩虹桥”自2014年正式成立以来,实行“一童一组”定点帮扶模式,目前已经帮助151名特困家庭学子继续读书梦。帮扶对象中,不乏有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大学等重点院校的莘莘学子,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小李是吴海宁帮扶的第一位学生,也是“彩虹桥”帮扶的第一位大学生。2015年高考后,小李以高分考上大学,但由于父亲突发重疾,高额的治疗费让本不富裕的家庭负债累累,几位兄妹又正在读书,为此小李萌生了放弃学业外出打工补贴家用的念头。协会得到麻章妇联反映小李的家庭情况后,吴海宁立即组织队员与妇联工作人员前往小李家排查了解,确认情况后,又马上发动协会队员慷慨解囊,为小李筹集学费。同时,协会还将小李列入助学对象,由吴海宁等三名队员定点跟踪资助。作为协会资助的第一位大学生,为了吸取更多助学经验,吴海宁还组织多位队员到小李的学校实地调研考察,为协会以后对大学生的助学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取得了宝贵经验。
4年来,她利用节假日,跟志愿者们走进雷州、坡头、麻章等地困难家庭,通过排查了解,落实特困学生作为帮扶对象,先后资助贫困学生5人,负责跟踪协会助学学生7人。过程中,她特别注重与孩子们心灵上的沟通和交流,常常利用节假日到帮扶孩子家庭或学校看望他们,帮助孩子们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并在思想上加以引导,使孩子们阳光地生活,幸福地求学。
为了帮助更多特困家庭的学子,吴海宁还积极向身边朋友、同事介绍彩虹桥助学理念和方式,在其感染带动下,其丈夫、弟弟及一些亲戚朋友也申请加入彩虹桥志愿者协会,共同奏响了一曲爱心助学、无私奉献的大爱之歌。
除助学工作外,吴海宁还积极参与协会其他公益活动,到敬老院、困难家庭开展关爱慰问、开展环境清扫志愿服务活动等。4年志愿服务累计达二千多小时。连续4年被市彩虹桥志愿者协会评为“优秀志愿者”、“优秀组长”等。
“真正的行善者,不求回报,因为一求回报,沦为一种以道德为名的交易。”吴海宁说,他们努力给受助者一个改变自己的机会,不图什么名和利,只希望受助者能铭记内心的感动与谢意,将来的某一天接过“接力棒”,继续传递这份爱心和温暖,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赖寒霜通讯员张思燕邓兴伟)5月16日上午,廉江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举行揭牌仪式,成为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对外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