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的“现代”
宋立民(赤坎)
贝聿铭先生驭鹤了,但与他相关的话题不绝如缕。
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为“贝聿铭年”,迄今已经40年。坊间纷纷说先生是“现代主义大师”。的确,贝聿铭一生完成了至少170个项目的设计和50个总体规划的设计,所获奖项不计其数。然而,笔者却是从这位102岁的华裔建筑学家身上看到了传统的血脉。例如他的卢浮宫金字塔,是一颗现代气息浓重的宝石与古老巴黎的天空融为一体的和谐,是古代建筑群与现代几何图形的无缝对接。他的苏州博物馆,灵感来自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通过与拙政园的“相互借景”、和谐“艺增”,“成为一代名园的现代化延续”,几乎是在用现代的笔触为古代园林“二次点睛”。他的日本美秀美术馆,三角形、正方形的立体构图与一连串圆形的设计“勾心斗角”,而且建于山包之上,80%埋藏在地下,“创造一个地上的天堂”。辅以铝质框架及玻璃天幕,活活一个“现代桃花源”。
是否可以说:贝氏的千变万化的艺术思绪,随手拈来便是今古奇观的大手笔,与“传统”二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然而,如果仅仅是“融合”“延伸”“辐射”“让内庭成为光庭”,还远远无法解释贝聿铭先生的创作动因。或许,“中国唯一富过15代的家族家训只有30个字”才是解读其艺术奥秘的人文答案。有论者说得好:“贝老留给国人最深刻的记忆,却并非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背后那个生生不息的家族,孕育出大师的那片沃土。”其叔祖重金购下狮子林,却在旁边捐资建立了贝氏承训义庄,用来赡养、救济族人;贝聿铭幼年很长一段时间居住园中。在民国贪腐横行、财富唾手可得之际,父亲贝祖诒始终洁身自好,绝不染指。直到现在,贝氏一族依然恪守高洁,专注于慈善公益。
这种闳放而敦厚的家教家风无疑融进了其建筑的思路与风格。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以此思路考查贝聿铭先生,可以说其建筑是“行进中的社会历史”,他的每一次创造,都是对于山河大地的“善良的回应”、“潜心的加入”,是对“千秋大业”的现代诠释,从中不难窥见善良、温和、圆润的传统的心。
因此,“现代”并不是抽象、变形、怪诞的同义语,它必须深深扎根于传统,一如贝聿铭“根”在中国,在一个善良而温蔼的大家族。
新闻推荐
5月21日,湛江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市民座谈会在赤坎区民主街道办召开,来自居民、个体商户、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