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之乡”田坉村蜕变记
从上世纪90年代就实现人均年收入2万元,再到如今擎起现代农业大旗,向观光生态农业果敢进发,吴阳镇田坉村在经历了30多年的喜悦与阵痛后,如何破茧成蝶?
日前,全媒体记者走进了田坉村,听一位退休村干部讲述了一段跌宕起伏的发迹史……
“南方蕉”不怕冷:
好风凭借力远销东三省
沿着325国道一路驱驰,在吴川市吴阳与黄坡两镇交界处,蓝底白字的路牌上,“田坉村”三个大字分外醒目。
今天的田坉村,一排排三层小洋房鳞次栉比,整齐划一。该村交通条件优越,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毗邻325国道,距吴川市区、海东新区前后不超过15公里;水源发达,光照适宜,土壤肥沃,是哺育生态农业的上佳摇篮。
今年65岁、曾当选湛江市劳模的退休村干部姚永全回忆说,早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村民们敢闯敢拼的干劲就已初露峥嵘。
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不少村民看准市场需求急切,凭借地利早早就办起了“南方果菜购销站”。当时,姚永全正担任购销站总经理一职。
“村里人人都抢着到五县市四区找采购途径,想尽办法将家乡的水果销往外地。”姚永全说。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村民们齐心协力,让“南方牌香蕉”在这个不足70户的小村落诞生了——这也是湛江最早出口的香蕉品牌之一。
1988年,姚永全组织了几位种植能手北上北京、吉林、大连等地,本意是学习交流种植经验。但正因为这次北上,给了他们一次难得的市场调研机会,他们惊喜地发现了该地的市场空缺——香蕉竟卖到了两元钱一斤。
“那时候大米才几毛钱一斤,对于热带水果市场紧缺的北方来说,香蕉完全就是奢侈果品。”姚永全说。
归来后,几人当机立断,决定对购销站的香蕉进行整体包装革新,将原竹篓包装改为纸皮包装,直销东北三省。
1988年冬,一列从南方驶往东北的绿皮火车出发了,车上数十吨的香蕉都采用厚棉被小心翼翼地包裹着——村民们担心这些远赴东北的“南方蕉”会“怕冷”。
姚永全至今还笑称,火车送货往东北的那10天里,自己像只受惊的母鸡,在车上吃不香睡不稳,总生怕路上会有闪失。
但喜人的是,这“惊险的一跃”最终被他们跨了过去。当姚永全带着厚厚几叠人民币回村时,村民们沸腾了。
此后,田坉村香蕉开始逐渐销往东北三省及西北等地,每年约200车厢,每车厢约25吨。姚永全等一批农户凭借这次机会,一跃成为了田坉村中最早的一批“万元户”。
田坉村香蕉种植“发迹史”:拓良田深耕植产地千亩
饮水得暖,不忘思源。田坉村一批种植户以购销的形式先富起来后,也不忘带动乡亲陆续致富。
借助经营集散基地,村民们搏得了“第一桶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方式已失去其独创性,仅靠收购外销等方法已非长远之计。
“大家都认为,村中有肥沃的土壤和适宜的光照,种出来的香蕉不会比其他的地方差!为啥不试试自己培育香蕉,自供自足?”
这也是当时全村人的心声:田坉村一直怀抱"金砖",又何愁不富?
上世纪80年代末,蒲扇般的香蕉树已从家家户户的自耕地上挺拔而起,这一种便是全村大规模种植。村中培育出巴西蕉、小米蕉等优良品种,驰名远近。不仅创造出了经济效益,还为田坉村赢得了“香蕉之乡”的美誉。
因独创出"公司+农户"产销模式,1996年5月,田坉村已实现了人均20000元的年收入水平。村民收入稳定,不少人都打消了外出务工的念头,纷纷在家门口"打卡上班"。
得益于长期在外采购积累的经验,精细作业也植根于田坉村每一户村民的种植理念之中,村中所培育的香蕉往往体态长圆,果肉厚实软糯,香味也较一般香蕉浓郁持久。
十多年的香蕉种植史,让田坉村这条仅有14000多平米的小村落经营为远近驰名的香蕉生产基地。
但通往成功的路上往往布满荆棘。
2010年前后,一位村民在田地中发现了两株通体变黄的病木。经检测,这是一种由尖孢镰刀菌造成的香蕉黄叶病,是香蕉的“绝症”。截止目前,黄叶病仍是世界上无数农业专家束手无策的难题。
病菌很快通过土壤蔓延开来,田坉村与周边乡镇的香蕉产业均受到严重波及,相继停产,不到3年便遭遇了一次“灭顶之灾”。
拥抱现代农业大潮:四十载兴衰破茧终成蝶
但田坉村民没有时间自怨自艾,而是想尽办法寻找新出路。2014年,村民们开始有意识地组建农业发展合作社,试图对种植难题进行集中讨论并提出解决办法。
此时,拥有丰富跨国种植经验的本土企业家姚大昌在某次村会上提出:过去分田到户、各自为战的种植方式,已难以适应规模大、产量高、品质优的现代集约式农业。他建议效仿台湾精细农业的发展理念,将现有的零散土地集中到一起,实施统一管理。农户可自愿以承包土地参股到合作社,由村委会统一投资运作,有成功经验的本土企业家愿意进行支援投资,让荒废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
“状况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这想法一经提出,当即就有50多户村民表示了赞同。”姚观水回忆道。
协商过后,村民们接受了现代农业的经营方式,姚大昌还出资130多万元为家乡建设作贡献。
经四年整改,田坉村再次实现蜕变。原先的香蕉产地现已改种全新的热带果品,诸如火龙果、番石榴、沃柑等,并采用以色列滴灌、日本微生物菌肥等新技术,保证绿色环保的果品培育环境,以因地制宜的方式推进观光生态农业。
目前,田坉村火龙果产地规模已达到120亩,每亩产值达8000斤。2018年,田坉村年盈利已达120万元,将争取在未来获得更大收益。
“在我们田坉村,生态农业绝不是一句空话!”
如今,当记者走进田坉村的田野间,十多名农民正躬腰在种植地上以镰刀除草。据悉,村民们已达成共识——有机农田绝不使用化学药剂除草。由于生态良好,田地里生长的中草药,村民皆能直接采集食用。
田野旁,一条鉴江支流潺潺绕村而过。但令记者感到好奇的是,农户们并没有直接抽取江水进行灌溉,而是改用了蓄水池中的自来水。
姚永全解释称:“考虑到附近村镇的农户作业时会采用除草剂,万一剂液渗杂到河水之中,村民循环利用,之前手工除草等作业将前功尽弃,因而我们在用水上也要杜绝百密一疏。”
合作社还参考了荷兰的观光农业理念,正筹建的沿河观光绕村大道。现阶段,村中已接连实现了垃圾分类集中堆放、污水处理,以及从村广场到主干325国道的亮化工程等。这条依农而生的生态农村,正在郁苍田垄间悄然崛起。
“在我们田坉村,生态农业绝不是一句空话。”姚永全说出这句话时,表情坚定。
新闻推荐
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博士林阳彦毅然放弃省城优越环境返回家乡吴川工作 把省级高水平诊疗服务带到“家门口”
基于对家乡湛江吴川的热爱,近期林阳彦医生离开省城广州,回到了家乡工作,要用自己的医术来造福父老乡亲。近日,笔者来到湛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