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蓝色牧场”弄潮儿陈水晶:“蓝色牧场”不断改写渔民靠天吃饭的历史

湛江日报 2019-05-24 09:49

陈水晶(左一)了解金鲳鱼深水养殖情况。 记者 李嘉斌 摄本报记者曹龙彬通讯员李梅英

徐闻县西连镇水尾渔港7公里远的海面,一片深蓝之上漂浮着或圆或方的“栅栏”,在阳光照耀下格外醒目。这里是耕海人陈水晶发展海洋牧场,构筑“蓝色粮仓”的主战场,也是广东最大的金鲳鱼深水养殖基地。

上世纪90年代,陈水晶还是一名鱼贩子。当时的他不会想到,养殖的金鲳鱼会成为他的主打销售产品。20年后,凭借490多口深水网箱,年产量数万吨的规模,陈水晶不仅敲开了全国10多个省份消费者的家门,还把鱼卖到了10多个国家和地区,叫响了徐闻金鲳鱼的品牌。

鱼贩子返乡创业养殖致富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渔家的孩子出海早。陈水晶是徐闻县西连镇水尾村人,今年51岁。因为家庭贫困,兄弟姐妹又多,他只上完初中就不得不退学,跟着父亲出海打渔,出海打渔的辛劳,让他过早地明白生活的不易。

超前的理念,昭示着不平凡的人生。为了改变贫困的生活,20岁出头的陈水晶说服家人,漂洋过海到海南当鱼贩子,后来从事水产品收购生意,挣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日复一日的码头工作,让陈水晶对市场反应格外敏锐。随着各省区路网、通讯的畅通,水产品转销利润下降,更重要的问题是,渔业可捕捞量正在逐步下降,怎么办?是继续从事越来越薄利的水产品收购,还是另外开拓一片新天地?

2000年,在外打拼多年后,陈水晶意识到海水养殖大有天地,但要发展必须立足良好的海洋资源,于是回到家乡西连镇水尾村,开启了养鱼之路。起初,他养鱼的方式是传统的网箱放养,规模较小,主要是靠天吃饭,投资风险很大。特别是每次遭遇强台风,一夜之间几十口网箱就化为乌有,教训非常惨痛。

每次灾难过去,陈水晶都没有放弃继续养鱼,并日益意识到网箱改造刻不容缓。传统网箱由于打木桩固定,抗风能力差,他特别聘请专家研究抗风浪网箱,经过不断试验改进,网箱抗风能力得以提升,大大降低了养殖风险,闯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致富路。

深耕“蓝色牧场”提升养殖效益

“港湾内的水流速度慢,氧气不如外海。港湾内半年才成熟的金鲳鱼,外海只需5个月。”陈水晶看准了这个优势,果断把网箱进行调整。

自2007年起,他大胆实践探索,以及跟科研院所的专家合作,不断改进网箱的品质。特别是2009年,他们自行改造的16口全塑料网箱成功送抵离渔港六七公里远的海域,大规模养殖金鲳鱼,取得巨大的成效。

据介绍,塑料网箱的材质为全塑料PE管,纤维网衣,直径可达38.5米,高度为8米,养殖水体达3000多立方米。全塑料网箱优点非常明显:首先是经久耐用,强度提高数倍,抗风浪性能特别的优异,正常使用寿命在10多年以上;其次,全塑料网箱箱体网衣是固定的,拥有大容积养殖水体,不像传统网箱一遇流急或风浪,尼龙网衣就会缠绕打结,导致养殖鱼的鱼体鳞片受伤,甚至出现破网逃鱼的情况。

“如今,网箱朝着更大、更结实,产量更高的方向发展,周长从40米、60米、80米,一直发展到100米。”陈水晶说,以前40米周长的网箱每口年产金鲳鱼1万斤,现在100米周长的产量达到10万斤,目前网箱由卫星定位布点,抗风能力可达15级,普通台风不会造成影响。

目前,他已经成立徐闻县源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和徐闻县川海水产公司,拥有490多个深水网箱,养殖面积达2300多亩,船只40多艘,从业人员200多人。因为多年从事水产生意,再加上产品品质有保证,他所养的金鲳鱼大部分销往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甚至还销往美国、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陈水晶说,发展海洋牧场是未来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未来海洋资源的保护和蓝色国土的守护,他们会继续深耕“蓝色牧场”,不断提升养殖效益,让更多的渔民加入到海洋养殖项目中来,不断改写中国渔民靠天吃饭的历史。

代表履职带动村民共奔致富路

作为徐闻县人大代表,陈水晶时刻不忘自己身上所肩负的神圣职责,牢固树立“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理念,认真履职,服务群众。近两年,他借助西连镇水尾村人大代表联络室这个平台,关注民生、解决民忧。据统计,他当选为县人大代表以来,向县人大会议提出建议3条,接待选民86人次,解决群众问题18件,赢得社会各界的好评。

在他看来,“独乐不如众乐,独富不如众富”,带着乡亲们一起让荷包鼓起来才是真正的人生乐事,也是人大代表的职责所在。为了带动村民致富,陈水晶采取“公司+养户+基地”的模式引领村民进行海水养殖,公司也在不断壮大,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200多人。这几年,在他的带动下,西连镇水尾、金土、石马、大井、龙耳、龙腋等10多个村庄300多户群众从事养殖业,村民的平均年收入约10万元。

为了帮助当地的精准扶贫户脱贫致富,其公司还与西连镇10多个村委会签订合作协议,融入扶贫资金1000多万元,贫困户既可以当股东领分红,又可以在公司打工领工资,双重“红利”不仅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还推动了当地精准扶贫工作的发展。

提及陈水晶,村民和其公司员工就竖起拇指啧啧称赞。“陈总返乡创业,带动我们共奔致富路。平常对我们员工也很好,我们员工有什么事,他都放在心上,积极排忧解难,真的非常感谢他。”该公司员工陈锦文如是说。

陈水晶耕海创业致富后,不忘支持水尾村的各项公益事业。2015年,他投资1000多万元在水尾村海边新建渔港码头,免费供乡亲们的渔船停泊使用,解决了水尾村渔船台风天避风难的实际问题。此外,他还支持10万多元成立水尾村教育基资金会,捐款30多万元支持村庄修路等,不遗余力支持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在村中有口皆碑。

新闻推荐

徐闻建成163个人大代表联络室 打通服务选区“最后一公里”

5月20日,在徐闻县西连镇人大代表联络室,群众向人大代表反馈意见。本报记者李嘉斌摄本报记者曹龙彬通讯员李梅英邓图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