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吴阳镇中街村以古梅为媒 以“深柳堂”为社址 成立梅花诗会 每月出诗讯 年年出诗集 带动了吴阳诗风劲吹“诗风”熏得游人醉
吴川市吴阳镇中街村(旧称李屋巷村)文化气息浓厚,有兴诗吟诗习俗,世代相传,经久不衰。上世纪90年代,该村的诗友寄寓本村梅花为名,以“深柳堂”为社址,发起成立吴阳梅花诗会,带动了吴阳诗风劲吹,诗声不绝。在该村还可感受吴川古八景“极浦渔归”的诗情,观赏别具一格的“极浦诗廊”……千年古村中街村,真可谓是“诗风熏得游人醉”。
“梅花诗会”带动了吴阳诗风劲吹
近日,记者探访了中街村。在中街村的一条蜿蜒闲静的小巷尽头、一棵古老的榕树后面,就是“深柳堂”。门额上镌刻着方圆兼备的“深柳堂”三个大字,隔门而望,庭院深深。据清光绪十四年的吴川县志记载,深柳堂的第一位主人叫李廷椿,他曾出任澄迈、万州、阳春训导。“深柳堂”三字则由当时李廷椿的莫逆之交张之洞亲自提笔相赠。后来李廷椿的曾孙李秀彦16岁中秀才,号深柳居士。晚清时有感于官场腐败,此后绝足科场,直至新学兴起时,李秀彦积极参与筹办吴川第一间新式学堂。
“深柳堂”里有种植着一株约130年树龄的古梅。这株百年老梅虽历经沧桑,但在李家几代人的悉心呵护下,年年花繁叶茂,争芳斗艳。每当古梅迎春盛放之时,诗会会员必定雅集在老梅树下,大发诗兴,抒发豪情;歌颂盛世,从不间断。而吴阳“梅花诗会”之名也是源于此梅。
吴阳梅花诗会成立于1996年,会员上至老翁,下至妇孺,有近百人之多。诗会积极发动诗友写诗,组织釆风和吟唱活动,大大增加了地方文化色彩,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梅花诗会现任会长,正是中街村的91岁诗翁李沛谋。李沛谋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就喜爱古典文学,诗词创作颇丰,2008年以八旬之龄勇担会长之职。据李沛谋介绍,梅花诗会致力研究诗词和对联,注重培养后辈创作,积极开展诗词进校园、进农家,每年都举办吟唱会,鼓励诗人用吴阳话吟唱诗作,巩固发展这独有的文化。这些年来,诗会坚持每月按时出版期刊《古城诗讯》报,到目前已出至第211期,仅2019年已出了3期。每年出一本诗集《古城诗讯》合订本,并开设网页发表更多的作品。
梅花诗会目前有4人参加中华诗词学会,24人参加省诗词学会。并获批建立中共梅花诗会党支部,现有党员7人,最值得一提的是吸收了时年88岁的梅花诗会会长李沛谋为中共党员。前几年,诗会被评为“湛江市文化强市示范单位”,而李沛谋会长被评为“湛江市文化强市十佳先进工作者”。这些年来,梅花诗会数以万计的诗篇带动了吴阳诗风劲吹,诗声不绝,为吴川市和吴阳镇分别荣获“中华诗词之乡”称号立下汗马功劳。中街村的古梅为媒,引来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实属当今诗坛盛事。
极浦诗廊为吴阳增添更多文化韵味
到过中街村的游人,都知道该村还有一个知名的景点叫“极浦渔归”,是吴川古八景之一。据了解,该村的极浦亭始建于南宋淳祜年间(1241-1252年),是解元李凌云隐居讲学之所。极浦亭占地500平方米,经明、清多次重修,现在建筑属清代祠堂式形制,两边檐墙均绘花鸟壁画,精雕细刻,富有地方特色。极浦亭前原为河湾,属鉴江支流,可直入大海,以前,每当夕阳西下,数百艘渔船云集亭前,卖鱼沽酒,击棹讴歌,甚为壮观。南宋宰相陈宜中下越南路过,曾在此留宿,清版县志载为吴川八景之一,名为“极浦渔归”。历代多少名士骚客,常常聚集于此,作赋评章,现在还保存许多古人的题赠诗词。
前几年,在中街村知名乡贤李光煜的慷慨捐资下,建成了极浦公园,“极浦渔归”胜景得到一定程度的还原。置身极浦公园,可见亭台楼阁,水波荡漾,绿树婆娑,充满诗情画意,令人心旷神怡。极浦亭前,还建有一座“极浦渔归”青石浮雕,浮雕长13米、高2米。以极浦亭为中心,囊括读书楼、古县城、学宫、状元坊、文翁岭及远处双峰塔等主要景观,重现一派渔歌唱晚、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
在中街村,记者还观赏到了独具文化特色的“极浦诗廊”。诗廊长100多米,已嵌刻全国名家和本地诗人的诗词作品110幅。诗廊内,既有宋代宰相陈宜中、清代状元林召棠等名人诗作,也有刘田夫、杨应彬等名家的诗词,更多的还是省内诗人词家的作品,内容丰富而高雅,游人在此既可欣赏到优秀的诗词佳作,也可领略书法名家的艺术风采。“诗廊”为古八景之一的“极浦渔归”增添了更多文化韵味,同时也成为吴川乡村文化旅游的新亮点。
新闻推荐
湛江气象台5月13日早晨发布:预计,未来三天湛江市天气,多云,有阵雨。具体预报如下:14日:阵雨转多云,26到29度。15日:阵雨转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