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留学生的“湛江故事”

湛江晚报 2019-05-13 15:35

在湛江学习、生活的外国留学生。文/记者卓朝兴

图/记者殷翊展

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而作为重要的“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之一,湛江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越来越主动融入世界,近年来与外界的经济贸易、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交流愈发频繁。

其中,在驻湛高校的校园里,近年来外国留学生的身影也越来越多。近日,记者走进驻湛高校,对部分留学生进行了采访,听他们讲述各自在湛江的学习、生活故事,以及自己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点赞、憧憬和期盼。

卢旺达姑娘:

打算开中非贸易公司

凯莉今年21岁,来自非洲卢旺达首都基加利,2018年起来中国,目前是岭师商务英语专业大学生。“我父亲是工程师,妈妈是商人,我们全家都对中国文化有浓厚兴趣。”虽然来的时间还不长,但凯莉已经深深爱上了湛江这座美丽的城市,“中国同学带我去赤坎金沙湾,那里景色很美,所以我又带其他留学生去玩。”

据悉,中国和卢旺达在1971年建交。近年来,中卢关系快速发展。目前,中国是卢旺达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政府自1976年起便向卢旺达留学生提供奖学金,中文教学在卢旺达发展势头良好。去年来湛江留学的学生中,来自卢旺达的最多,共有13人。

凯莉说:“在我的家乡,有很多经商、工作的中国人,甚至有的和卢旺达本地人联姻。"一带一路"倡议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将来,我想乘"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打算开一家公司,从事中非贸易等。”她还说:“来到湛江,我感到很亲切,这里的市民很热情和淳朴。在这里留学的经历,对我将来的人生产生巨大影响。我15岁的弟弟说将来也很想来中国留学,我会优先向他推荐湛江的!”

尼泊尔小伙:

尼中交流合作大有可为

苏南来自尼泊尔,今年25岁。他说:“我的家乡在喜马拉雅山脉南侧,那里离尼泊尔—中国边境很近,我骑摩托车半个小时左右就能到尼中边境。”

苏南以前在老家学过管理专业,现在是岭师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他说,虽然来到湛江后,在学习方式、生活环境、沟通交流上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但是他也收获了很多,对接下来三年的留学之旅更加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非常有魅力,比如春节和即将到来的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有很多有趣的习俗,让我不断学到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知识。今年春节,湛江同学教我包饺子、写春联,接下来的端午节我希望能学会包粽子和划龙舟,呵呵!”

苏南在湛江的生活十分精彩,他喜欢踢足球、打乒乓球和旅游。以前在尼泊尔时,他就兼职做过导游,也曾为中国游客服务过,“近年来,到尼泊尔旅游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了。湛江也已经开通了飞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的航线,热烈欢迎更多湛江人来我家乡旅游。我去过吴川看飘色、去过廉江摘红橙……觉得雷州半岛也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我还通过互联网向尼泊尔的家乡亲友宣传和推介湛江呢!”

苏南说:“我在尼泊尔的学校毕业后先是工作过一段时间,然后再出来留学,所以对市场和社会实际情况还是相对比较了解的。"一带一路"倡议对尼泊尔和中国经贸、旅游等交流合作带来更多更好机遇,我觉得当初选择来中国、来湛江留学是对的!”

越南小伙:

希望长留中国发展

今年25岁的阮德旺越南小伙来湛江留学已经有好几年了,现在是岭师文传学院广电专业大三学生,平时在湛江大街、商场里逛时,人们很难看出他是一名外国留学生。

值得一提的是,阮德旺家族有来中国留学的传统,他的表姐黎氏绒2016年毕业于岭师;表哥阮仲性高中毕业后来湛江留学,后来又去北京首都师范大学读研究生;阮德旺则从2015年9月起到湛江留学。这越南三姐弟,都与湛江结下了不解之缘。

来中国之前,阮德旺原是越南首都河内升龙大学的中文系大三学生,但到了湛江之后,为了更好学会中文,他毅然选择了从大一重新开始念,“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毅力,要坚定执着地追求梦想,这是我们家族一贯的传统。”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勤学苦练,阮德旺现在已经通过了汉语水平五级考试,在中文的听说读写方面都很“溜”,完全可以无障碍地和中国人交流,明年他还准备考最高级别的六级。

阮德旺开心地说:“我和5个中国同学住同一间宿舍,和中国同学一起上中文课,平时也经常和中国朋友玩,我已经完全融入了湛江的生活。湛江的老师、同学常在课余时间带我去品尝中国美食,我喜欢逛湛江的大街小巷,也爱去海滨公园、金沙湾游玩。我还练粤语,并在手机上下载了很多相关软件来学习。”

阮德旺特别关注到,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指出——将推动中国与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学历学位互认、教育标准互通、经验互鉴,持续实施和增加“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的硕士、博士学位名额,举办“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青年学生“汉语桥”夏令营等活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今后与越南等东盟国家合作、交流会更加频繁,带来的机会将更多。他说:“我还打算考研读博,希望将来能成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会一直留在中国学习和发展。”

新闻推荐

家长要做太阳 不做北风

“五一”期间,趁着假期,记者就“国际不打小孩日”一事采访了十多位有孩子的市民。采访中,被访的市民均表示,还真是第一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