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巡礼 桐挖人凝心聚力 共建红色新家园
图/文通讯员吴开宋
近日,笔者与徐闻县老促会的一行人从徐城乘车来到红色革命老区村——徐闻县下洋镇桐挖村。
刚下车,一幢高大崭新的文化楼耸立在眼前,尤其在那宽阔的村文化广场旁边,一座宣传墙栏上书写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大气磅礴,清晰醒目;那条条干净整洁的硬底化水泥路,延伸到村里的各个角落。还有地毯式的花圃内绿草如茵,彩砖铺就的绿荫村道上鸟语花香,树影婆娑。村内的芳名榜,为我们“述说”着一个个村民们团结一致、坚持不懈建设美丽的红色家园的故事……
三年齐心共建村貌大幅改观
桐挖村,现有420人左右,耕地面积仅800多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却有着一段惊心动魄的光荣革命历史,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贡献。然而,因村地处偏僻,受于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多种因素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桐挖村建设和发展明显滞后,属省定贫困村。
几年前,桐挖村还没有一条硬底化道路,其余生活基础设施同样是落后。村民都是依靠自家几亩田园,种植菠萝、香蕉、打农民工等作为经济收入,生活并不算富裕。
承认落后但不能甘于落后!2014年,桐挖村民小组调整后,王家强出任组长。在村群众大会上,王家强提出要筹集资金建设“美丽村庄”的建议,得到群众热烈响应。
俗话说:“路通财通”,要致富先修路。为建设环村硬底化水泥路,村民慕名找到了徐闻县老促会会长张宗洪。在张宗洪大力支援下,村民自筹部分资金,自己动手,建成了村历史上第一条1公里的硬底化环村路。
建好环村路,接着就要解决健康饮水问题。当时,村民各家各户都有一个水井,但距离厕所都不过三米,饮水易受到污染。打个大口径机井,建个水塔,实现家家户户饮用自来水,是村民们多年的梦想。但是建了环村路后,资金缺口又很大,这想法只能成为一时的奢望。当知道村民想法后,张宗洪在群众大会上表态:“我送一口水井给你们村,其余配套设施你们负责。”这犹如雪中送炭,极大调动了村民积极性。
2014年4月,桐挖村打出了历史上第一口大口径200米的井。井有了,村民颇受鼓舞,干劲十足,踊跃捐款,自筹资金50多万元建水塔、安装管网。为了节省资金,除了水塔邀请专家设计、建造外,水管网安装都由村民自己动手,中间虽遇到超强台风“威马逊”“海鸥”影响,但全体村民团结一致,克服各种困难后,圆满解决了村民饮水卫生问题,当年10月就欢欢喜喜使用上了优质自来水。
环村路建好了,也用上了优质自来水,村民一鼓作气,又捐钱修建村内各大小巷道。“由于村巷道要建3米宽,难免要拆除部分群众围墙、占用些土地,遇到一些阻力。”王家强说,不过,经过不断沟通,做思想工作,一些村民想通了,积极配合,有的拆了围墙,有的拆了禽舍,有的砍了果树……村各大小巷道也很快顺利建好。
桐挖村前是一片良田沃野,但村子坐落基地和田园落差比较大,斜坡比较长,每逢下大雨的时候,雨水往往会冲刷些泥土填埋村前的田园,既影响耕种,也导致村子水土流失。这样,在村前建设一条防沙堤,保护农田、防止水土流失,也是村民久盼解决的问题。由于落差比较大,需要到别处运很多土方来填平凹陷的地方,费用也增大。为了节省费用,全体村民自觉当上“建筑工人”,不计报酬,主动参与。村民分成几组,负责铺路、砌砖、平整空地、栽花种草等工作。经过全体村民群策群力,持续奋战2个多月,一条350米长的防沙堤建成。
如今,漫步在村前主干道上,防沙堤边的风景树吐着嫩绿,微风吹拂着,枝条随风摇摆,菠萝园、香蕉林等田园风光近在眼前;村道另一边一幢幢颇有文艺气息的路灯,如士兵般守护在道路侧。“这些路灯、花圃、垃圾池、公共厕所都是驻点帮扶单位支持援建的。”王家强说:“他们还帮助我们建了一个篮球场。”
桐挖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中,花费资金最多的当属村文化楼和文化广场。“单建文化楼预算就要90多万。”王家强说:“政府相关部门资助了一些,乡亲们捐赠了大部分,经过半年施工,在2017年3月份落成的。”现在,高大崭新的桐挖村文化楼,已成为乡村民主议事、文化娱乐的重要场所,村精神文化新地标。同年,该村还因地制宜,建成了一个10亩的森林公园。
……
就这么短短的3年时间内,一个经济条件一般、群众并不富裕的小村,奋起直追,实现了由“脏乱差”到“洁绿美”的蜕变。
乡村“领头雁”
激发村民发展内生动力
从环村路到饮水、路巷、路灯,到文化楼、文化广场,森林公园……这些基础性、公益性的项目建设,大大改善了桐挖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来,一项接着一项干,一年接着一年干,村民也一次又一次地捐款,整个村累计捐了200多万元建设美丽家园。
“村民们的每一分钱都是干农活挣来的,这样的壮举在全县新农村建设中是绝无仅有的。”怎么做得到呢?徐闻县老促会会长张宗洪认为,主要原因就是村干部班子团结,发挥带头作用,真抓实干带领群众大胆想、大胆做;而且村干部大公无私,公道正派,每做一步,群众相信一步。
村庄的建设发展离不开支持与帮助,但这终究是外因;输血是暂时的,造血才是长远的。只有从内因着手、着力,增强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才有希望彻底改变整个村庄。为了推进村各项建设,以王家强为首的村干部白天、晚上组织开班子会,酝酿拆旧方案、重新规划村民建设用地;开全体村民大会,协调好各个村民的利益;主动到各家各户沟通、做思想工作,避免出现不稳定因素。由于工作得力,村干部让大家充分认识到自己才是美丽乡村建设最大的受益者,充分激发了村民参与家园建设的热情和内动力。
三年建设中,桐挖村虽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和县老促会的大力支持,但村民们都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踊跃捐款、积极投工投劳,形成了家家户户动起来了,人人动手建设美丽乡村的生动局面,把主力军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回忆当年送机井的初衷,张宗洪说:“当时就是希望送出的井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果然,井打成后,群众热情来了,积极捐资建水塔、动手铺设水管网。”王家强说,每一个项目的完成,村民们看在眼里,美在心里。“都比较团结,村起步迟了,大家都考虑怎么在短时间内赶上、甚至超越其他村庄,建设美丽乡村的劲头也更足了。”
如今的桐挖村,近处绿树成荫,远处田园如画。那笔直洁净的硬底化村道,在夜晚路灯下变得更美。村文化楼和文化广场上,孩子们开心嬉戏玩耍,村民们下棋、跳舞、打球,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每个人脸上。村民们都说,这三年的努力和资金投入,太值了,把自己村建美了,居住得更舒心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凯杰通讯员湛公宣报道:不法分子常用一种“套关系”的手段,谎称是对方的亲戚熟人,以此来实施诈骗。近期,徐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