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高雷古驿道上

湛江日报 2019-05-07 10:17

高雷古驿道。陆悦 摄■陆悦(赤坎)

“千古高凉多少事,悠悠不尽鉴江流。”

春日时节,应老同学之邀,到高州城西十里的佛子岭踏青——那里还有一条古驿道——高雷古驿道,是古高凉地区遗留下来的极少数古驿道之一。

古时的高州,乃是岭南重要古郡之一,早在唐朝前,就与中原地区有广泛联系;盛唐时期,对外经济文化交往则更加频繁,甚至漂洋过海,远及西亚、东南亚等地。唐代著名诗人杜牧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描述的便是贤宦高力士回家乡高州采撷荔枝,满满长路送达长安的生动情景。作为广东“下四府之首”,高州境内道路四通八达,是北上广、肇,南下雷、琼的必经之地,有着漫长而光辉的岁月。

佛子岭作为粤西名山之一,海拔190米,草木葱郁,是高州城西的一道天然屏障。古时,广州等地南下货物和当地物产,就通过电城、高州、化州等地,再运往廉州(今广西合浦,古代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远销海外。这条通道,便是当时有名的高雷古驿道,佛子岭则是其重要的路段和关隘。

我来到佛子禅院旁边,但见一条呈南北走向、宽1米多、两旁古树掩映、中央青石板铺筑的古道,绕山蜿蜒而上,遁入林莽。古道早已人迹罕至,古藤缠绕;拨开层层落叶,斑驳的青石板上,却可依然可见当年人、马、牛、车踩踏磨损留下的深深印痕,那幽蓝的青光,仿佛在诉说着这里往日的熙熙攘攘。

古道两旁,樟树、枫树虬枝横生,遮天蔽日,在古朴幽雅中散发出诗意般的浪漫和写意。粗壮的树杆、鱼鳞状的树皮,记录着古道的沧桑。据说,过去道路两旁还曾广植桃花,故高雷古驿道又有“桃林官道”之称。数百公里的绵延古道,尽管只留下区区千米,却是古道的微缩版,那些路旁不时闪现的千奇百怪巨石,就浓缩着古道的千年意蕴。

距古道入口不远处,一块表面光洁的巨石,中间凹下一个人头大的窝。这名叫“仙帽石”,相传凡经过此地的行人和车夫,只要轻轻触摸,就会如有神助,翻山越岭倍觉轻松。古道中段,两块大小不一的石块,中间“V”字型对称开裂,像被刀剑劈开。传说这是当年百越族首领冼夫人的“试剑石”之一,她曾在这条古道上行军打仗,以剑劈石壮军威。

古道尽头,一块巨大的“神仙脚印石”朝天而立,面上更有一个酷似真人的脚印,据说其与“仙帽石”一样均是神仙在此助力行人而留下的痕迹。而巨石旁边,在三棵参天樟树的遮掩下,一块像茶台一样的古色古香天然巨石,尽管历经风雨侵蚀,依然平整如故——这里便是“十里铺”茶亭遗址,亦是当年的驿站之一。坐在石上,遥想当年,多少个烈日浓荫下,多少商旅走卒、达官贵人在此憩息喝茶、谈笑风生、吐故纳新。

从古道西望,不远处便有一条古村落——广潭村。那里曾出一位历史名人——杨颐,他是清代粤西官阶最高者,位列正二品。位高权重、正直不阿的杨颐返乡后,在村里兴建了一座由皇上赐匾的“太史第”,很多文武百官也是通过这条官道前来拜访,共商家乡兴庠和修志善举,留下了千古佳话。

沧海桑田,社会巨变。尽管一条条古驿道已被或终将被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所取代,但其沉淀人文历史依然值得记取。

新闻推荐

一边玩一边学一边识 小手牵大手 共防登革热

本报讯记者钟忠通讯员陈文水俞楚翘报道:“水瓶里的积水孳生蚊虫”“蚊虫是这样传播疾病的”……前日上午,市爱卫委、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