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绿意葱茏的土地
喻苇(徐闻)
苏轼被贬儋州,路过徐闻时,目睹脚下滚滚红尘,不禁凄然泪下,仰天长叹:“荒蛮烟沙地,幽绝无四邻。”这十个字写尽了当时徐闻的荒凉和落后。而“十年九旱”“地瘦人妖”(指贫穷,饥饿)这些常挂在人们嘴上的口头禅,也是徐闻苦旱的写照。据记载,明万历十四年(1596年)雷州大旱,赤地千里,百姓多茹树皮充饥。
“火烧坡”,其名道出了这片土地干旱的特点。三天不下雨,旱坡上的茅草若遇星火便会点燃整片山坡,故曰:火烧坡。站在“火烧坡”的最高点,举目远眺,眼前只有两种色彩,一种是红,刺眼的红色,那是干旱的土地;另一种就是接近枯干的黄绿,那是打蔫了的番薯、甘蔗、木薯、茅草等,这两种单调的色彩交织成城南乡人的生活。丢荒的园地里长着苦楝树,这些苦楝树的主干有碗口那么粗,它们起码在园地里长了五年了,土地丢荒五年,人们的生活怎么过呀?树下杂草和荆棘丛生,鹧鸪鸟的鸣叫高低成韵。虽然动听,但听起来,竟然有一丝凄凉。
城南乡这个地方人多地少,全乡3.8万人口,约4.6万亩土地,其中坡地占了3.5万亩,主要经济收入依靠耕种坡地,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这里一无水,没有河流湖泊等可利用的水源;二无路,乡间没有可供汽车运输的道路;三无电,没有可满足生产需要的供电设施。这“三无”严重地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
旱情就是呼唤,旱情就是一种责任。1997年6月,城南乡争取到一个节水农业示范项目。这个项目怎样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至关重要,有人主张把资金分配到各条村庄,一个村打一口井,既可以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又可灌溉附近的坡地。可乡领导认为:既然是示范,如果分散了,星星点点,到处撒盐,是搞不出什么名堂来的,也不符合城南乡的实际。必须要统一规划,系统开发,全面示范。
说干就干,他们在“火烧坡”博爱村委会石马寮村到长乐村、角厢村一带租200亩坡地创建省节水农业项目示范点。之后,又把槟榔村委会、博爱村委会、长乐村委会一带的坡地进行大面积规划,统一开发,发展节水农业。
俗话说,路通事事通。要创建示范区就得先修路,这是一项关系到城南乡发展出路的利民工程,得到全乡干部的鼎力支持。大家热情高涨,说干就干,借来望远镜,叫上测量人员,租来挖土机,全乡干部齐上工地,一时工地上人头攒动,热火朝天。规划人员爬到了大树上,借助望远镜指挥地上的工作人员拉线,测量路线。西起海港上园村,东至槟榔西村,一条约7公里的主道,若干条横道,全面动工,形成了沟通附近村庄及耕地的交通网络。为了编织好这张交通网络,乡、村两级干部顶着烈日进行测量、规划、施工,没有一个干部喊苦喊累。他们在那段日子里,顶着烈日上工地,被晒得黑黝黝的。
推土机开动,原先狭窄、弯曲、崎岖的小路被拓宽、取直、推平,一条宽阔平坦的大道将展现在眼前。长乐、博爱的群众都拍手叫好,全力支持修路,有的村民、干部主动处理自家耕地青苗,如角厢村长黄开碧拿起斧头先砍掉自己园里的芒果树,还主动把一部分责任地租出来给乡政府搞示范点。
道路通了、土地平整了、园田方格化了,然后是通电了,井打下了,水从地下抽出来了……地里的辣椒、青瓜、西瓜、香蕉、木瓜、茄子吮吸着甘甜的井水长了起来……
火烧坡不再是当年干旱带来的“火”色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接一片的生命绿色,生机盎然,瓜果飘香。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节水农业示范区这星星之火在火烧坡上“烧”起来了。这把不寻常的“火”,随示范区工程逐步推进,已呈燎原之势。城南乡政府把示范区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全乡,规划建设起3万多亩节水农业区。示范区成功了,城南人迈出了脱贫致富的第一步。
1998年12月,徐闻农业迎来了一个伟大的转折点,广东省在湛江召开改水治旱现场办公会,省领导看到节水示范点上井水灌溉和瓜菜一片碧绿,令人欢喜。省领导当场做出“扩库硬渠上井群,改变生态调结构,建设南亚热带农业示范区”的指示。从此揭开了雷州半岛改水治旱和建设南亚热带农业示范区的动人篇章。
现场会后,城南乡掀起建设南亚热带农业示范区的热潮。城南节水农业示范区实施“六大工程”:调整土地、打井修路、调整结构、吸引多元投资、搞活流通、科技兴农。首先是精心规划,东起槟榔,西至海港的2万多亩坡地成为壮观的绿色走廊;其次统一开发园林路,园区内为方格化,道路纵横交错。然后是打井拉电,打大机井56眼,小机井300多眼,拉电配套20多公里。
路通了,机井打下了,地下水抽上来了,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是示范什么?种什么作物才赚钱呢?城南乡政府根据国内市场动态去动员群众种植香蕉等水果,但群众不愿意,说没收成。于是,乡政府特意引进了两位台湾老板租地种植香蕉、火龙果。群众看到台湾老板种植香蕉收成很好,也就大面积种植了起来。不过,台湾老板大片面积种植,收购方便,同等质量的香蕉,他们卖的价格要比农民的高得多。为激发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乡政府又去联系台湾老板,通过他们引进收购水果的老板。不久,广州、番禺、哈尔滨、大连、蒙古等地的老板接踵而来,香蕉收购市场终于在农民家门口建立起来了,价格也就有保障了。
在一望无边的南亚热带农业示范区上,人声鼎沸,隆隆的推土机声,运菜北上汽笛声,井水喷起的突突响声,农民笑语欢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首首美丽的交响乐曲。这是一首多么激动人心的乐曲啊,为此人们盼望了多少年呀!
最忙最赚是冬季。当北方地区下着大雪,白茫茫一片时,徐闻的亚热带瓜果正在园地里声情并茂地唱着丰收的歌儿。农民忙种忙收,早出晚归,马不停蹄;收购瓜菜的老板穿梭于地头田间,争先恐后;台湾商人纷至沓来,携种子技术珍稀水果,清新奇异;本土专业户大批承包土地经营……好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
昔日荒蛮烟沙地,改水治旱变绿洲。城南乡打井治旱的经验迅速在全县铺开,那个绿色的梦已经在徐闻大地上发芽、长叶……城南乡的农民过去一亩地收入400—500元,现在收入上万元。“香蕉楼”“青瓜楼”“辣椒楼”一座座拔地而起,仅博爱村在2001年就建起24幢小洋楼。过上好日子的农民,不忘党恩,有一家的春联是这样写的:“大地长春荣百姓,雷南初发富千村。”
一位农业专家说:“徐闻的红土地是最肥沃的土地,只要有了水,筷子插在地上也能长芽!现在有了水,徐闻的瓜菜就是用矿泉水灌出来的,是真正的原生态产品。”
凝望着徐闻这片绿意葱茏的土地,不禁又想起了文学家苏轼仰天长叹的那句话:“荒蛮烟沙地,幽绝无四邻。”如果苏老先生现在再次来到徐闻,他肯定会赞叹不已:“日啖瓜果数十个,不辞长作徐闻人。”
新闻推荐
海事执法人员加强辖区船舶安全监管。通讯员张超摄本报讯记者陈凯杰通讯员张超陈康松曹继兵报道:为保障群众“五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