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下洋镇革命老区桐挖村 四百双手建设生态文明村
一天之计在于晨。清风抚摸春天的嫩叶,闭目静思,新鲜的空气沁人心脾。走进革命老村庄徐闻县下洋镇桐挖村,一条环村硬底化水泥路径直通到村文化楼,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宽敞的文化广场,绿化地紧挨着的路面干净、整洁,池塘不远处是村民去年打造的休闲森林公园。这五年来,革命老村庄桐挖村没有落伍,红色基因传承永不褪色,生态文明村建设如火如荼。
红色基因代代传
在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桐挖村革命积极分子不顾生命安危,前仆后继,积极投身革命事业,用血与情书写着徐闻下洋的光辉一页。当我们谈起桐挖村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时,今年87岁的施琼华脑中再现70年前的一幕,她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1946年,中共徐闻组织在下洋枝仔村建立交通联络情报总站,下设基层站点,其中桐挖村主要由王显琼、王显善负责。王显善是施琼华的家公。为把饭送到隐蔽的联络地点,王显善把米饭搓成小圆团,藏在内层口袋里给共产党员送去。他走在路途时被国民党搜身发现,并被殴打得遍体鳞伤。施琼华的丈夫王荣隆当即立誓要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接过革命接力棒,积极担负起联络员工作,直到建国后才回到家乡。
革命战争时期,桐挖村家家户户都参与联络员工作,70多名群众轮流给深山密林里联络情报站点送食物,为夺取革命的最后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如今,桐挖村人传承优良革命传统,在县老促会的帮助和支持下,掀起生态文明村建设热潮,再度彰显革命英雄本色。
群众积极捐款建生态文明村
桐挖村是一条贫穷落后的革命老村庄,全村有人口400多人,村民以种植水稻、甘蔗、菠萝等为主。近年来,桐挖村村民意识到,只有开展生态文明村建设,改善道路,改变村容村貌,加快经济发展,村民生活才能跟得上现在瞬息万变的社会形势,接轨时代快速发展的步伐。于是,村干部开会商议,必须寻找一名乐善好施的引路人,让其来帮助村庄出谋献策。村中青年通过手机、微信等联系上县老促会主任张宗洪。
2014年2月,在县老促会的帮助下,桐挖村每人捐款500元,并积极投工投劳,仅用1个月时间就修建好1公里多长的环村路,解决了村民行路难问题。
路、水、电是生态文明村建设的重要项目。桐挖村一直以来都是喝浅井水,既不安全卫生也没有保障。为让桐挖村群众用上卫生的自来水,张宗洪对村民说:“我打一口深水井送给你们”。这既让村民高兴,又让村民发愁。村干部王家强脑子反复思索“2月份刚好筹资修建道路,不到2个月时间又动员群众集资修建水塔、拉水管,我该如何开口好?”喝水问题是关系到群众身体健康大事,第二天一大早,王家强提议捐款建水塔,全村群众竟然满口赞成。
天有不测之云。在水塔将要封顶之时,台风“威马逊”给桐挖村当头一棒,水塔被拦腰折断。村民不气馁,重新规划,继续把台风毁损的水塔修好。2014年10月,桐挖村400多名群众用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村干部王家强说,在整个饮水工程改造中,县老促会支持资金30多万元。
桐挖村修好环村路和完善饮水工程后,路灯建设又摆上了“议事日程”。2014年11月,桐挖村再次动员群众集资捐款,并在扶贫挂钩帮扶单位与县老促会的大力支持下,安装上110盏照明路灯,解决了群众生活中的又一大难题。
生态文明村建设一环紧扣一环。2015年,桐挖村修建长350多米防沙墙,保护了数千亩农田的正常耕作;2016年8月,村民又多方筹资99万元,建设村文化楼。同年,张宗洪以个人的名义,在文化楼前为桐挖村建设一个文化广场,面积5000多平方米;2017年,桐挖村又着手规划建设一个森林公园,增加群众休闲娱乐生活的好去处。3年的时间里,桐挖村人均捐款4800元,这在徐闻县建设生态文明村活动中,是短时间内群众捐资比较多的贫困村庄。
情有独钟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2014年村镇换届选举,桐挖村全体村民推荐王家强担任村长。据介绍,王家强原先在外跑车做生意,但是村里需要他的时候,他毅然放弃生意回来。王家强一心想着为村里做一点好事,带领村民奔康致富。王家强不负众望,依照乡村振兴战略,带领村民开展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村民的认可和信任。
一年时间里,桐挖村三次动员村民集资建设生态文明村,而且每次集资群众都是全力支持,像这样的村庄,张宗洪打心里说不出的钦佩。在县老促会的帮扶下,桐挖村群策群力,全力掀起生态文明村的建设热潮。
新闻推荐
徐闻菠萝产销旺 12221行动见成效 采购商田头开心采购 农户在银行欢喜存款 政府亲力把关品质
目前徐闻菠萝整体销量已接近七成,农户将采摘好的菠萝运出田间。南方农村报记者林鹏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