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电城钟鼓楼

湛江日报 2019-04-16 08:45

电城钟鼓楼。陆悦 摄■陆悦(赤坎)

还在少年时,我就曾多次听说在电白电城镇有一座建于明代、钟鼓合一的钟鼓楼,风雨飘摇近600个寒暑,至今屹立在古镇十字街口南街。今年春节后,已头发半白的我,带着感念大地的恩情,来到电城镇,穿越数百年的时光隧道,初识这座古高凉文化幸存者的风姿。

和大多数古镇新旧文明交融一样,电城既有浓烈的时代节拍,又有触手可及的古风古韵,散落城中的皇帝敕封的“忠烈侯”黄十九墓和庙、罗城井、北帝宫等,依然能令人在古意阑珊中聆听到历史的回响。钟鼓楼是电城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坐标,浓缩着这座临海古镇数百年的风云岁月和文化记忆,也是古高凉地区遗留下来的唯一一座明代钟鼓楼建筑物。

从布满沧桑,如今依旧商业繁华的十字街口望去,古朴而窄小的南街上,一座浑厚的朱红色拱门,横亘在街道中央,仿如一道亮丽的街道屏风,将狭长的南街分为前后两段。拱门内,人来车往,熙熙攘攘;拱门前后街道,商品琳琅满目,传统小吃炸虾饼、糯米鸡等香味扑鼻;拱门上,一幢雄伟壮观、古色古香的两层古阁楼,以拱门为基座,在经过了历朝历代的修葺、保护后,在冬日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散发着浓浓的明代建筑遗风。

这座气势不凡的砖木石混合结构的钟鼓楼,楼阁高耸,山顶高悬,雕脊华美,重檐斗拱、红墙灰瓦之间尽显高贵典雅。阁楼南面镶嵌着一排整齐而华丽的浮雕屏风扇门,古典而优雅,透射出浓郁的古文化艺术气息,木雕精工细琢,花草树木、屋子院落、人物神采栩栩如生,每一扇门上的图案,都有一个千古传唱的历史故事:凤仪亭吕布戏貂蝉、青梅煮酒论英雄、诸葛亮三顾茅庐、梁红玉击鼓黄天荡、花木兰从军

——这就是我数十年来要认识的电城钟鼓楼,一座曾经的海防要塞上集瞭望与施令于一身的烽火大楼台。

穿越时光回溯到南北朝时期,电城凭借其优越位置、秀丽山川、丰富物产、便利交通,成为百越之南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

明朝期间,南疆风云汹涌,硝烟弥漫,常遭海贼与倭寇的侵扰掠夺。朝廷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在东南沿海24处沿海海防要塞修建了神电卫,电城因是要塞中的要塞,成为各神电卫驻兵指挥之首,扼守着地大物博的古高凉地区及其腹地的海上通道,如今钟鼓楼下的拱门便是当年神电卫留下的部分古城墙和其中一个城门。

成化三年(1467年),电白县治从现今的高州长坡旧城迁至神电卫,海防与县治共处一城,历时556年的漫漫历史,对保护祖国南疆的安全和促进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发挥着极大作用。过去,从神电卫城墙上就能眺望一望无际的大海,因而集军事、民用和文化艺术于一体的钟鼓楼便应运而生。尽管岁月变迁后,现在钟鼓楼已失去了其最初的使用功能,却是电城人的精神守望和抹不去的印记。

一位长年在钟鼓楼下摆卖传统“糯米鸡”小吃的老伯,地向我讲述钟鼓楼的传奇故事——

钟鼓楼阁阁下两侧则分别吊置一口生铁大钟和一个大鼓。过去,楼上设有专门的瞭望人和钟鼓手,一旦发现敌情和不测,就会钟声鼓声如雷,告知城内将士和百姓及时做好防范抵御措施。敲钟或鸣鼓或钟鼓齐鸣都非常讲究,钟点鼓点或急或缓,或轻或重,均代表着不同的警示级别重,彰显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官府如有重大节庆和其他喜庆活动,也会通过敲钟鸣鼓的方式告知,但钟点鼓点的节奏和力度均有不同。

我久久伫立在十字街口回望,一阵阵小车笛声随着海风传来,我仿佛听到了从钟鼓楼上传来的钟鼓声;抬头注视这座古老的钟鼓楼,它就像南海岸边一块美丽的礁石,始终挺立在一代代电城人心中。

新闻推荐

寸金桥公园为行道树“理发”

4月10日上午,记者在位于赤坎区的寸金桥公园内看到,公园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正在对行道树进行修剪。为枝繁叶茂的树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