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盲目望子成“星”
保持清醒和理智
米苏(霞山)
广电总局近日发布《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要求未成年人节目不得诱导未成年人谈论名利、情爱等话题,不得宣扬童星效应或者包装、炒作明星子女,不得肯定、赞许未成年人早恋。这些关于未成年人节目的“禁令”,其实禁的更是成年人的功利心。
童年,本是一个如诗如画的年龄,一个充满梦想和自由的季节。但近几年,在商业化大潮、娱乐化巨浪的冲击下,童年这片净土不断失守。一方面,是明星子女纷纷从过去被“严密”保护到大方走到幕前,更有一些艺人刻意通过让子女上节目“翻红”“蹭热度”。另一方面,则是越来越多家长看到这些童星人气火爆之后,也做起了“星爸”“星妈”的梦,让自家孩子过早地“选秀”“出道”,当“儿童模特”“儿童大咖”,游走于“儿童名利场”。童星大热的背后,无不有着成年人功利熏心的影子。
近年,综艺节目中童星大热,但童星权益保障却迟迟跟不上火热蹿红的速度。目前,能够保护童星权益的是《劳动法》和《禁止使用童工规定》,“招用未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从事文艺事业需事先经过审批手续、取得监护人同意,同时用人单位还需保障其身心健康及受教育的权利”。但在实际操作中,童星的监护人往往会代其与经纪公司签下一纸《经纪合同》。在《经纪合同》框架下,童星与经纪公司属于合同关系而非劳动关系,也就是说,当童星权益遭受侵害,其根本不能依据《劳动法》主张权利。更为残酷的是,童星成名之后,往往会像成年明星一般被当成“公众人物”,曝光在娱乐记者的长枪短炮之下,他们仍是未成年人、仍需特殊保护的客观需求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去年的一档综艺节目,更是借着童星之口挖隐私、讲段子,这些做法不是大大超越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底线了吗?从这个角度来说,《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的发布,其实是从法律上不断完善对童星权益的保护,从法律层面上禁了部分综艺节目制作方的功利心。
而更深一层来看,《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更是为了禁一些家长的功利心。当童星其实没什么不妥,只能算是孩子成才的一种选择,很多孩子生下来也确实有做明星的天赋。但问题是,如果一些家长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硬是将孩子往星路上拉拽,这就成了一种偏执,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这种不管不顾的“造星”行为,其实是家长的功利心在作怪。一些家长被那些所谓的“星探”告知孩子有成为童星的天赋之后,在功利心的驱动下,他们就会抱着“造星”的执念一路狂奔不回头。他们不管孩子适不适合当童星,也不管家庭到底能不能负担得起,看到的只是孩子做了童星所带来的高额收益,又或者仅仅是为了圆自己曾经做过的明星梦。这种行为,嘴上说是为了孩子好,实际上是害了孩子。
其实无论是明星父母又或者是普通父母,都应该在“童星梦”面前保持清醒和理智,不要因利欲熏心,就让孩子过早地“选秀”“出道”。否则,到头来伤害的是孩子,后悔的是自己。
尺度的把握
李丽平(遂溪)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3日发布《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要求未成年人节目不得诱导未成年人谈论名利、情爱等话题,不得宣扬童星效应或者包装、炒作明星子女,不得肯定、赞许未成年人早恋。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该出手时就出手。
近年来,部分未成年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中,出现炫富、炒作明星子女、包装“童星”的现象,甚至有“商业化、成人化和过度娱乐化”倾向,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时下,亲子类节目可算是占据了娱乐节目的半壁江山,一个又一个的童星被塑造出来。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虚荣心总是有的,参加节目录制和广告活动自然应该有所节制。显然,孩子过早进入演艺圈“熏陶”让其带着世故功利的心态成长,必然会失去该年龄段该有的童真,或许会取得一时的荣耀和经济利益,但是也会潜移默化地误导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
众所周知,因为我们国内电视节目没有分级制度,儿童、成人电视节目常常纠葛在一起,几乎没有太大的区别。儿童作为电视节目的热点,常常被当成节目的炒作对象,这是市场规律的反映,可是由于电视节目尺度把握的问题,很多亲子类真人秀节目中的儿童并没有得到健康的成长。我并不反对未成年人参与节目录制,一些童星因为表现出色,受到观众追捧,本无可厚非。其实,社会很需要智慧型、文化型的儿童节目,此次国家对于未成年人的节目进行管理是十分正确的”。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节目制作方不从根本上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有问题综艺节目仍会存在“复活”的机会。
偏离轨道
钟佩银(赤坎)
时下,社会上刮起了一阵利用童星效应炒作明星子女的风,我认为实在不妥。
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力和好奇心,过度娱乐化、成人化的节目,让正处于发育中的孩子更加感兴趣,尤其是12岁之前的孩子,如果成长的过程中注入太多不良的东西,他们对人生观和价值观判断就会严重断层和出现偏离轨道的现象。
炫耀
人义(遂溪)
或许是为了满足观众的好奇心,一些电视台都推出了和萌娃们相关的综艺节目,近年来许多明星子女出现在了观众的视野内,让观众对明星家庭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如,老爸明星带着孩子一起旅行的节目,没有了妈妈的帮助,老爸们只能靠自己来带娃,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也都得想办法应对,让观众们看到虽然有的老爸不常照顾孩子,但还是对孩子很呵护的。这些节目轻松的氛围和和谐的相处模式,深得大家的喜爱。
这本是件好事,问题是,近年来部分未成年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中,出现炒作明炒作明星子女的现象,甚至个别节目有“商业化、成人化和过度娱乐化”倾向,这些明星拉着自己的儿女们成功又一次翻红,更是带着儿女们去接广告来炒作。随着明星子女炒作越来越多,反倒让人们觉得单纯无邪的明星孩子,在节目中表现的活泼开朗,十分惹人怜爱经常出现在大众视野之中,也被认为是为了炒作,从而降低了对他们喜欢程度,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更多的是吐槽,一些明星公开炒作自己的子女,在他们还很小的时候便开始为他们的以后打基础了。毕竟从小就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长大以后想踏足娱乐圈更加轻而易举。对此,民众很不满,而很多人的孩子默默付出了数十年最后却轻轻划过,甚至连名字都没有被观众们记住过,凭什么仅仅靠出身不努力就能够成为以后的明星呢?
事实上,炒作明星子女实是一种炫耀,不仅污染了娱乐圈,而且毒化了包括明星子女的心灵。炒作明星子女该休矣!
健康成长
黄文义(赤坎)
每次在电视上看到一些节目,让孩子穿着成年人的衣服在那里一幅小大人的样子,老气横秋地说些与自己年龄不相符的话语。旁边的人却看得个哈哈大笑,看得我都来气了。
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的美,拔苗助长的美不可取,装嫩的美更不可取。童年时期的美就应该是活泼可爱,成人的美就是成熟稳重,两者不能互换。如果说整天让这些童星,明星子女像成人一样一幅老气横秋的样子做节目,久而久之都会让这些孩子陷入困惑当中:我究竟是小孩呢还是大人了呢?如果我是小孩,为什么这些大人却要我装成大人的样子?让我感到很累很烦啊。
过早地让孩子成人化,这是在摧毁孩子的一切。所以无论童星也好,明星子女也罢,都是未成年人,都受到《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而现在的一些节目为了追求所谓的收视率,不惜大肆宣扬童星、明星子女的私生活,以达到其的商业目的。而这类节目又总是以炫富、炒作明星子女为重点,包装童星,并且还让孩子进行成人化的表演,和问一些低俗及侵犯别人隐私的问题,极大地影响到这些未成年人正常健康的成长。
新闻推荐
4月10日上午,记者在位于赤坎区的寸金桥公园内看到,公园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正在对行道树进行修剪。为枝繁叶茂的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