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老医生何丹心坚守乡村服务群众
“心沁远海景,园盈近邻情。”在雷州覃斗镇流沙村小诊所里,一副写在瓷砖上的对联格外醒目。
诊所内,一位满头银发,身着白大褂的老人坐在椅子上,专注地为病人把脉,关切地询问病人的身体状况。这位老人名叫何丹心,虽是年近九旬,满头银丝,但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思维清晰。
89岁高龄的何丹心,本应跟随子女享受天伦之乐,而他却选择坚守偏远乡村,在雷州覃斗镇流沙村小诊所里默默耕耘。
拒收礼品,不收锦旗。过去的29个春秋里,他医者仁心,赢得当地老百姓的爱戴。“过去,流沙村地处偏远,医疗条件不好,可喜的是,近年来流沙村的人居环境和医疗资源都得到不断提升,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阔步向前。”满头银发的何丹心倍感欣慰地说。
退而不休扎根渔村服务群众
在当地百姓人的眼中,何丹心是他们健康的守护者。何丹心生于农村,当过农民,做过军医,退休后没有享受安逸城市生活,选择回来扎根乡村,服务当地老百姓。
流沙村地处偏远,位于雷州半岛西海岸,附近沿海村庄约有一万人口。当地交通不便,村民外出求医困难。
上个世纪70年代,何丹心从部队转业,被分配到湛江霞湖医院工作。1990年,他退休后,毅然返回家乡覃斗镇流沙村,开设诊所。
“上个世纪90年代,流沙珍珠、渔业发达,码头万家灯火,船只过往繁忙,但医疗卫生条件落后,”何丹心回忆说,由于医疗资源匮乏,渔民患病时往往是难以及时求医。
“何老医生视野开阔,思路敏捷。他认真分析判断患者病因,能够做出准确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医治了不少疑难杂症。”对于何丹心的医术,当地村民纷纷竖起大拇指。
几年前,当地一名九岁男童低热持续了两个月,也曾到个别大医院求医问药,花费上万元,仍然得不到治愈。在详尽地询问病史和查阅了检查结果后,何丹心诊断病者为寄生虫感染,便施以驱虫治疗,几天后患儿康复了。
何丹心坚持学习,并虚心向专家教授取经,通过“实践——理论——实践”模式,不断探索总结,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医术,为了更好地消除患者病痛。
在流沙村,何丹心是备受村民尊敬的医者。据不少村民反映,何老有德艺双馨,对于一些生活困难的患者,总是想方设法,用最少的钱为患者治好病。对于个别贫困户,他不但免收医疗费,还倒贴车费给外地过来寻医的患者。
“医者仁心,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何丹心说,治病救人,是一份发自内心的快乐和自豪。热心公益、捐款修路、建老人活动场所、资助困难学生、帮助贫困家庭……扎根乡村29年来,何丹心见证流沙村发展变化的同时,也将他全部的爱奉献在这里。
投笔从戎追忆热血青春岁月
何丹心儿时命运坎坷,锻造了他不屈的性格。
在何丹心出生不久,他的父亲便撒手人寰。他大哥十七岁时,遭遇伤寒离世。他二哥在参加抗战期间英勇牺牲。
小时候,何丹心与母亲相依为命,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他养大。幸运的是,何丹心的母亲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省吃俭用,维持他读书。
苦难未能磨灭这位倔强少年的求知欲,反而激发起他强烈的学习兴趣。1950年,雷州师范学校(岭南师范学院的前身)开始招生。得知消息的何丹心欣喜若狂,很快就全身心投入到复习当中,最终以优异成绩考进了雷师,并获得了一等助学金。
然而,何丹心从军,报效祖国的理想并未泯灭。1951年1月,何丹心热血沸腾地响应了祖国号召,毅然投笔从戎,光荣志愿入伍,离别了与相依为命的母亲。那年,他被部队分配到四十三军卫干队学医。他服从组织安排,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在那段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里,他不但自己刻苦钻研,还耐心帮助别人,由于学业表现突出而立功受奖。1952年年底,他随同部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被分配在野战医院工作。翌年秋,何丹心晋升为助理军医,被调往炮兵部队工作。1953年秋,他晋升为军医,被授予少尉军医军衔。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一次偶然的机会,何丹心所在的军区司首长遭遇风寒。由于他的医术较好,便责无旁贷地为首长治病。在看病和聊天中,首长对他有所了解,很欣赏他的才干,于是推荐他去参加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的入学考试。
何丹心深知机会难得,十分珍惜这个机遇,他白天繁忙地工作,夜间挑灯苦读,废寝忘食地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最终被该大学的军医系录取。经历6年的刻苦学习,1963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重返原部队工作。
以医为乐见证流沙振兴发展
虽然何丹心的小诊所在偏远的流沙村,但每天求医问药者络绎不绝。
“小诊所每天都有很多病人,有的甚至从湛江市区、徐闻、遂溪等地慕名而来,何医生平时都是忙到下午两三点钟才吃午饭。”今年43岁的冯秀女是何丹心的助手,她说,何医生从来不收病人礼品、红包,不受患者赠送锦旗,真正做到淡泊名与利。
何丹心直言,对乡村医疗,他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情结。在退休后的晚年里,他放弃了大城市和国外休闲生活。近年来,由于年纪增大,何丹心的小腿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也时常困扰着他。尽管如此,他仍然甘居乡村,继续救人治病,以医为乐。
鲜为人知的是,何丹心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他的子女孙子都学有所长,大儿子现居洛杉矶,从事国际花卉贸易;二儿子则是人民大学客座教授,定居珠海,是一名MBA管理培训师;小女儿则是比利时鲁汶大学的双博士,现定居多伦多。3年前,他的孙子从世界名校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进入华尔街从事金融工作。孙女多次在世界华人少儿钢琴大赛中获得殊荣。
目前,何丹心的爱妻在霞山生活。他的妻子是一名上海人,与何丹心结婚后,妻子跟随他回到湛江工作,退休前是一名高中语文教师,两人相濡以沫,一晃就是大半辈子。由于放不下小诊所,放不下乡村里的病人,何丹心与妻子的相处是聚少离多。
“小村炊烟少,大海落日红。”虽然年事已高,但何丹心老人心态依然年轻,他不时更新他的微信朋友圈,用他自己创作诗句,记录流沙村的点滴变化。
夜幕降临,平坦整洁的村道两侧,排排路灯发出柔和的光芒;灯光下,三五成群的村民在新建起的硬底化巷道上休闲散步;广场上,村民们打着羽毛球,习习海风中飘荡着欢声笑语……傍晚时分,漫步在流沙村小巷上,看着小渔村的沧桑巨变,何丹心老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自2016年6月起,审计署广州特派办派出扶贫工作组,驻村帮扶流沙村。三年精准扶贫,让昔日的贫困村“脱胎换骨”,新农村壮丽画卷在这条被誉为“南珠第一村”的村庄徐徐展开。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曹龙彬通讯员戴李春)4月8日下午,雷州消防大队门口的监控,拍下这样温暖的一幕——一位热心市民悄悄地来悄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