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市樟树湾大酒店第七届春耕插秧节 报社小记者与文学大咖在田里“扭秧歌”
三月好时节,春暖大地,万物复苏。3月30日,雷州市樟树湾大酒店迎来第七届春耕插秧节。一亩三分地小溪环绕穿过,鱼儿蝌蚪戏水,弯弯曲曲的田埂,泥土芬香扑鼻而来。
来自市八小、市二十一小、市二十八中及开发区二小等学校的湛江日报社约80名小记者纷至沓来,弯腰曲背,踩在软溜溜的田地上插起秧来,与文学大咖们体验劳动艰辛和意义,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小记者与文学大咖一起插秧
《花城》杂志社名誉主编田瑛说,我姓田,一看到这块田,感到亲切,仿佛回到老家。参加这样的插秧活动,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次,填补我人生的一个空白。插秧就是人们对土地、田野保存的一种敬意。“不误农时,不负春光,快点下田,我等不及了。”田瑛说。
在田地里,小记者们与茂德公集团董事长、足荣村方言电影节创始人陈宇,《花城》杂志社名誉主编田瑛,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谢有顺等文学大咖一道化身农民,一齐感受春天播种的乐趣与魅力。
在小记者插秧互动中,陈宇感概道,看到你们很亲切,让我回忆起了童年,天天在土地里跟着父母在插秧,你们现在既能写作,又能插秧,真是棒极了。在插秧过程中,小记者们虽然很多是第一次下田插秧,但是脚一踩下去,一把秧苗,一个弯腰下去,把秧插得有模有样。
“脚一踩下去,对土地的记忆突然被唤醒,特别激动。很羡慕雷州人民,拥有像陈宇这样有情怀、有创意、有干劲的企业家,很好把传统和现代做一个有效的结合,创造了一种生活的形式。把生活的记忆带进来,形式的开发和当地文化生活结合一起。”谢有顺说。
谢有顺告诉记者,当他看到这块田的时候,有很深的感概,从小就生活在农村,插过秧,割过稻干过很多农活。说句实话,进城几十年,通过记忆回到那个年代,回到故乡的那块土地,是很不容易。在城市水泥的丛林,繁忙地工作,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很久没见过什么叫做黄昏与凌晨,根本没见到万物苏醒的过程,或者雾霭把万物一点一点吞噬的黄昏。
“一亩三分地”只是一个符号,通过特殊的符号能够让我们从记忆里回到过去,今天的地,今天的插秧是个符号,使我们的回忆更加真实,插秧可能完全不是美好的回忆,与插秧有关的人、劳动和汗水,土地给我们留下的东西,无法忘怀。一个有创意的企业家就是能创造一个人记忆的符号,拨打内心的心弦和情感。站在田埂上这么多小朋友,是没有很多关于土地的记忆,插秧应该成为集体的记忆。插秧让小孩们记住人类的劳作,记住劳动的意义。人类很多时候不仅是活在今天,也是经常活在记忆里。
小记者下田插秧体验劳作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始”农耕文化源远流长,被勤劳勇敢的中国农民充实创新,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历届的樟树湾大酒店春耕插秧节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这届的表演活动除了有别开生面的“春耕祭拜仪式”,还有太极功夫扇表演,葫芦丝独奏,杂技艺术展示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表演,精彩纷呈。
好雨知时节,细雨绵绵,满满是春天气息。他们卷起裤腿,一深一浅,对于第一次插秧的小记者来说,真不容易。一步一个脚印,身前的秧苗稳稳扎下根来,嫩绿的叶子迎风舒展,劳动的喜悦立上心头,小脸蛋挤出了成功的微笑。
“伯伯,秧苗是怎么插呢?”田地上小马甲们问了一旁的农民伯伯。“小朋友你们是第一次插秧,轻握秧苗中段插下去,等秧苗扎入土地立稳后才放手。两株秧苗要有一定的距离,轻挪步走忘后走。”农民伯伯边说边示范,一旁的小记者们也有模有样地学起来,不一会工夫就学会。田地里欢声笑语,春意浓浓。不到一个小时,稻田里便斜斜歪歪插满绿油油的秧苗。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小记者在洗脚上岸之际,不忘拿出相机拍照留念,举个剪刀手庆祝。“现在才知道我们吃的每一粒米饭,都是农民弯着腰,晒着太阳种出来的,真的很辛苦。所以我们要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不能浪费粮食。”来自市八小的黄同学说道。
记者了解到,该酒店的一亩三分地开放时间为上午8::0——11:00,下午14:30——17:30。
新闻推荐
《野地里来,野地里长》叶开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1月版□胡艳丽读叶开的《野地里来,野地里长》,不经意间被他的故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