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罗大人庙”到“三万七”

茂名日报 2019-04-01 07:01

陈桂豪

上世纪六十年代三万七的平房。

在茂名小东江西岸的河西片区,有个叫“三万七”的地方。老一辈的茂名人都知道,这是早期油城建设者的住宅区。近日,笔者采访了露天矿第一代电铲工、今年80岁的麦玉恒以及他的妻子许容芳,听他俩讲述“三万七”的故事。

罗大人庙成为临时指挥部

茂南区新坡镇樟古村荔枝园有一座“罗大人庙”。传说罗大人是廉江石城人,他一生为民做了许多好事,在粤西地区很有名,茂名、高州、化州、电白等农村的冼太庙都有“罗大人神像”,每逢节日许多人都去烧香敬奉他。上世纪五十年代,为了建设油城,“罗大人庙”从“三万七”迁到樟古村荔枝园。

麦玉恒的妻子许容芳回忆说,她的老家就是在“罗大人庙”前的白鹤坡村。后来,为了建设职工住宅区,“罗大人庙”搬到新坡村。许容芳说,1957年春,在“罗大人庙”门前召开村民大会,乡长传达了毛泽东主席的讲话:现在我们准备在广东的茂名(那地方有油页岩)搞人造石油,那也是重工业。听到这个喜讯,全场一片欢腾。乡长还说,在大头岭附近的金塘岭,地下埋着油页岩,可以榨出燃烧的火水,将来可能在那里建设新城……乡长的话让在场的群众兴奋不已,很多年轻小伙子纷纷表示,要报名去挖“火水山”。

不久,在大头岭建起了页岩试验炉,上万名民工参加开发小露天矿,挖掘油页岩。当年生活条件相当艰苦,民工们吃住在临时搭建的茅棚。页岩筹建处的指挥员到小东江西岸视察,看到有间“罗大人庙”,决定将“罗大人庙”作为“茂名油页岩露天矿建设临时指挥部”,并挂上指挥部的牌子。指挥部的领导多次同村民代表协商,规划在“罗大人庙”周围划出三万七千平方米的土地建房子,让来自四面八方支援油城开发的建设者有安身之地。为了支援油城建设,村民腾出土地搬迁到新坡村、新城村。

许容芳回忆说,当年她只有16岁,她父亲怎么也不愿意离开这块祖祖辈辈居住的土地。乡长多次上门做父亲的思想工作。在乡长的开导以及儿女的劝说下,想到未来能过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好日子,父亲终于想通了,还笑着说,既然是毛主席说要在茂名搞人造石油,那我们就要听毛主席的话,听共产党的话!第二天,父亲带着儿女们在屋前屋后走走,告别了这老屋,为了美好的明天,他们一家人搬迁到新坡村开始新的生活。

“三万七”是茂名最热闹的地方

1958年,在罗大人庙周边三万七千平方米的土地上,建起了可居住四百户两千多人的平房。1959年茂名建市后,为了通讯联系、治安管理,“三万七”原大车山村改为车山路,白鹤坡、鹤木根村改为幸福路,在幸福路西面有林荫路、四季街、火箭巷等,在幸福路建有6栋四层高的炼油厂职工宿舍,在林荫路建有五栋三层楼房给原油车间单身职工居住,双职工则居住在有套间的小平房。原人造油厂退休干部张炳清告诉笔者,他从单身宿舍到家属楼房,在“三万七”居住了半个世纪。

在“三万七”这块土地上,1958年春设“三万七邮电所”(后改为商业局职工宿舍),1959年5月建起“三万七照相馆”(后改为三万七康乐球室),还建起了三万七市场、三万七储蓄所、三万七小学(市二小)、三万七幼儿园。1958年创办第四工程局职工医院(后改为茂油职工医院)、1959年在三万七建起了茂名市区第一间饭店——群众饭店(后改为市二小教室和教工宿舍),接着,建起茂名市第一中学、百货商店、文化公园、河西电影院(后改为东风电影院)等。这样,“三万七”成为茂名最热闹的地方,凡是外地人到茂名,首先来到“三万七”走走。

八十年代后,四季街、火箭巷的平房变成一栋栋楼房。几十过去,“三万七”这个地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三万七”的地名依然保留着。

如今,露天矿已变成美丽的生态公园。年轻人办喜事,都喜欢开着婚车途经“三万七”的幸福路以及永久桥、健康路,寓意一生幸福,永远健康!

新闻推荐

《男子路边晕厥 三市民合力施救》追踪 三名见义勇为人员受表彰

本报讯(记者曹龙彬通讯员揭英隆李水冰)3月25日,廉江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召开见义勇为先进事迹座谈会,对梁永德、庞进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