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分币找零的尴尬
关月(霞山)
西安一男子因为超市少找零4分钱把超市告上法庭,目前法院已经立案。这件事,其实给各地超市都敲响了警钟,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分币找零”问题,那确实有可能存在侵权。
为什么只有超市遇到了“分币找零”的尴尬呢?这问题的源头,还是来自超市本身。为了争取更多消费者来买东西,一众超市纷纷在“平价”二字上做文章。一般小卖铺卖一盒鲜奶3.5元,那超市就卖3.42元;别的超市卖齐头10元的东西,有的超市就特意标价9.88元;逢年过节搞促销,为迎合消费者图吉利的心理,就标上6.66、38.88、99.99之类的“吉祥数字”。因此,超市里买东西结账时往往“精准到分”。“分币找零”的尴尬,说是超市给自己挖下的坑也不为过。
“分币找零”这个坑是超市挖下的,而事件中的超市却想让消费者去承受“失分”,自然让消费者感觉不合理。从根源上解决“分钱找零”的尴尬,关键还是要超市自己转变销售理念。在网购平台如此发达、“平价市场”附近就有的今天,只为了图吉利、做噱头的“精准到分”,其实大可不必。超市作为大型实体自助零售商店,其“超级”的一面,更应该体现在销售服务、产品质量和保养等方面。笔者家附近有一家超市,虽然价格优惠,而且把“分”都免单,但里面有一些货物就是卖不出去。因为这些货物如果不是看起来很旧,就是已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在这种情况下,就算货物比外面小卖铺的便宜好几块钱,不见得就能更快卖出去。而有的盒装奶,虽然标价比外面低一角几分钱,但都是快要过期的促销产品,也就是说选择低价的同时得接受它的快过期,这些都会让消费者在购买前重新思考有没有必要为了省下几角钱甚至几分钱而选择在超市购买。
如果超市依然坚持目前的标价策略,那么就应该考虑直接给“分”免单。相比起消费者从“失分”中感受到不公平和超市的不诚信,那几分钱的尾款就显得微不足道了。这种简单又豪气的处理方式,相当于二次让利,相信更能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配图据网络
算进优惠中
黄文义(赤坎)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一角几分钱还是可以买到一点东西的。所以那个时候,无论你是在商店还是小卖部买东西时,遇上店家没有这一角几分钱找回给你时,通常情况下都是拿几个价格差不多的糖果代替零钱找回给你。也还记得,有一次我到邮局寄东西,碰巧邮局没有这一角几分钱找回给我,就说算了,不要了。但那工作人员说不行,用一个信封当作零钱找回给我。
现在去超市买东西时,因为超市里的每一件商品都是明码实价的,在遇上有分币找零时,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用糖果来代替了。而现在,分币渐渐地退出流通市场了。各种的商品货物的价格的定位最低也是在角币上,而不在分币上了。再加上现在有银行卡、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也极大避免了超市没有分币找零的尴尬。
但有时候,有些超市在做商品促销时,都会有优惠9.5折或是9.8折的价格,这就无形中产生了分币,以及分币找零的尴尬。既然这分币是超市的优惠产生的,就也应该由超市将其内部消化。因为现在不仅是分币难求,连一角的角币,人们都不愿意带了。所以超市不是做促销优惠,或是在做促销优惠时,顾客在结账产生分币找零时,超市都应该免去这分币给顾客,将这免去的分币算入优惠里面,这样就可以完全避免分币找零的尴尬。
这样做,表面上看是超市损失了一大笔钱,但从长远来看,超市这样做更富有人情味,更加能吸引住顾客,而不是让顾客说是小气。
公平公正
获得双赢
芜心(雷州)
笔者宿舍附近就有一家大型超市,因其物品齐全,质量保障,价格实惠,每天生意都火爆得不行。其不少商品的单价尾数也多标为8分或9分,但结账时却从未见显示分值。相信许多顾客也和笔者一样,从来没有计较,甚至没有留意过。毕竟分币面值太低,多一少二也无妨,消费时追求简便快乐,何必锱铢必较呢。
都说商家是精明的。顾客不在意分币,老板未必也不在意。记得就在前年,某日笔者在超市购物,账单条上显示200.1元。因我所带现金恰好只有200元,少一毛钱,我以为可以忽略不计。结果收银员就是“毛毛计较”,无论我好说歹说,她愣是不肯此罢休,还说“如果每个人都像你这样,那超市不是亏本了”的话。这事使我尴尬至极。无奈之下,我只好折回家中,带上手机,用支付宝支付。经过简单操作,我成功地支付了一毛钱的“巨款”。从此以后,支付宝让我不再遇到付零钱的尴尬。后来,微信也推出支付软件来了,不管是零钱还是整钱,扫一扫二维码,即可顺利支付,甚是便利省时。
作为商家的超市以营利为目的,为了吸引顾客的注意,给消费者一种购得实惠的“错觉”,其“价格精细化”的做法也无可厚非。但分币不找零、毛币必得收的做法却令人不满。虽是微乎其微之数,也能聚沙成塔。买卖双方讲究公正公平,才能让主顾获得双赢。因此,作为盈利一方的超市应该在价格上合理对待分币、毛币,不可单方面地四舍五入、抹零不计或者“毛毛必争”,这样做实乃简单粗暴,是对顾客感情的伤害。为了体现主顾双方的公正公平,超市不妨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在保证资金、信息的安全之下,有效化解“找零”的尴尬。
选择新的
支付方式
刘常镇(廉江)
早晨七点,在一家超市的收银台轮到我付货款了,我掏出手机,打开微信,扫描摆放在台面上的二维码,收款员提醒我,需要付款65.1元,我瞄了一眼屏幕上的数字,显示的是65.14元,我二话不说,在手机微信上按下65.14,随后收银台旁边的所有人都听到了一句话:微信收款,65.14元。收银台旁边的所有人,包括收银员,哈哈一笑,脸上露出了笑容。如果我支付65.1元,那么我无缘无故“赚”了4分钱,但也符合超市的规定,不会发生冲突。事实上,我用手机微信支付65.14元,公平合理,无可争议。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曹龙彬李忠通讯员庞景周)近日,廉江一些微信群传出一则《全城寻找廉江3名救人不留名英雄》的信息,还附上几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