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专家到湛江市开展膜法制糖工艺调研 湛江膜法制糖生产取得超预期成功

湛江日报 2019-03-22 08:33

膜法制糖技术生产车间。本报记者 李波 摄本报讯(记者林小军李亚强)3月21日,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北京分院院长何岩率队到湛江市遂溪县开展膜法制糖工艺可行性调研。何岩指出,膜法制糖中试取得了超预期的成功,要加快推进膜法制糖规模化生产。

自2018年3月2日,膜法绿色制糖新技术在湛江宣布研发成功以来,时隔一年多,经过工艺技术不断完善,膜法制糖产品实现了“由一变四”的多元化发展,质量技术更稳定,装备实现了连续化运行,膜法制糖中试取得了超预期的成功,具备了规模化生产的条件,有望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多赢。当天上午,在中科院与广垦糖业集团设在金丰糖业有限公司内的中试车间内,工作人员展出了包括精糖、粉红糖、片红糖、液体糖的四种膜法制糖产品。这些膜法糖制品少了传统糖的刺激性气味,多了几分蔗香。

“膜法制糖所有原料糖液均产出糖制品,无废糖液产生,真正实现了"一根甘蔗从头吃到尾"。”金丰糖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建华介绍称,传统制糖工艺需加入硫磺、石灰、磷酸等化合物,须经澄清、蒸发、结晶、分蜜等工艺步骤,最终还须把未能结晶的废糖蜜(俗称橘水、糖啤)分离,另行作环保处置。而膜法制糖使用离心泵将原料糖液通过多层纳米级滤膜过滤提纯后,再蒸发结晶,则可制出天然香味浓郁的高质白砂糖。整个过程为纯物理生产,全程无添加,可完全消除滤泥、废糖蜜副产品在综合利用时所产生的污染,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膜法制糖不仅具有工艺上的先天优越性,更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少了硫磺、石灰、磷酸等辅料添加剂,从而减少辅料近80%,每吨糖成本降低约100元,提高产糖率20%,且综合节能达20%。

湛江是全国蔗糖的重要产地,近年来,制糖原材料、人工成本上涨,环保压力不断增加。为此,环保部出台了《制糖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把膜法制糖列为“鼓励研发的污染防治技术”之首。

何岩表示,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是我国实现制造强国目标的重要任务之一,膜法制糖技术取得的超预期成功,不仅是中科院“三个面向”“四个率先”办院方针中,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践行,更是中国在国际糖业技术的“弯道超车”,对制糖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膜法制糖科研团队要抓住机遇,加快推进膜法制糖的规模化生产,推动我国制糖工业转型升级,提升糖业竞争力。

新闻推荐

国际贸易“纸黄金” 助湛江海蜇产品首次出口新加坡

本报讯(记者陈彦通讯员湛关宣)日前,湛江海关为关区一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出口新加坡的盐渍海蜇签发中国—新加坡原产地证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