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对点精准扶持财力薄弱乡镇 省财政就落实“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新格局答记者问

南方农村报 2019-03-11 00:54

南方农村报讯去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和短板;去年10月,总书记视察广东的时候又专门指出广东要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为了解决该问题,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一核一带一区”的发展新格局。此次记者会上,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葛长伟和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戴运龙就下一步如何推动落实“一核一带一区”新的发展格局以及省财政方面如何支持回答了记者提问。

明确不同区域发展定位

采取不同发展政策支持

“"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格局的主要内容,就是明确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和粤北生态发展区的区域功能,按照不同的区域功能,明确不同的发展定位,采取不同的发展政策支持,最终实现不同区域的协调发展。”葛长伟指出,下一步珠三角核心区的重点,一是要加快集聚高端要素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挥广州、深圳双核的辐射带动作用。二是要加快珠三角区域本身的协调发展。。

“"一带"就是立足于大交通、大平台、大产业,把沿海经济带打造成以重化工业为主的现代沿海经济带。”葛长伟透露,大交通是基础和前提。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今年开始要重点推进广州、深圳到粤东粤西的两条350公里时速高铁的建设。其中,广州到汕尾的高铁前年已经开工,去年年底汕尾到汕头的350公里时速的高铁也已经动工;广州到湛江的高铁现在正在抓紧做前期工作,在今年年底前也会动工;今年要全面启动通往粤西的350公里时速高铁的建设。

葛长伟指出,“大平台”是指把沿海经济带的14个城市发展成为一批重大的产业平台。通过这些平台串珠成链,形成未来支撑广东新时期加快发展的现代沿海产业链。

葛长伟介绍,“一区”是指粤北生态发展区,重点将放在生态保护上。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通过加大省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让生态发展区的群众能共享和“一核一带一区”大致相当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活服务水平。

实施差异化的财政政策

提高基本民生财力保障

“围绕构建"一核一带一区"的区域发展新格局,省财政实施差异化的财政支持政策,重点将做到四个坚持。”戴运龙指出,一是要坚持控省级保市县。省级要进一步下沉财力,加大对市县,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向老少边穷的地区和基层倾斜,提高各地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财力保障水平。

“以"一核一带一区"功能定位为引领,实施差异化的转移支付政策。”据戴运龙介绍,一是要在制定一揽子财税支持政策等的同时,财政转移支付同向发力。二是对北部生态发展区、东西两翼、沿海经济带实施全覆盖的均衡性转移支付机制和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对北部生态发展区实行生态转移支付,与当地GDP财政收入发展脱钩,打造生态屏障。

戴运龙指出,三是坚持兜底线保基本。首先兜住三保的底线,围绕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要求,均衡性转移支付的分配向人均财力较低水平的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其次,兜底生态的底线,生态补偿实现北部生态发展区的全覆盖,建立生态补偿与生态保护的机制协调。另外,兜底老少边穷的底线,专项补助原中央苏区海陆丰革命老区的困难县、少数民族县,对这些地区专项的补助标准从每个县原来的1000万提高到3000万。最后,要兜底财力薄弱的镇乡底线,点对点精准扶持,实现对欠发达地区县区财力的薄弱性乡镇的全覆盖,镇村的补助标准也从原来的160万提高到190万。

戴运龙表示,特别是对原中央苏区、海陆丰革命老区困难县、少数民族支出责任,省里100%负担。对北部生态发展区、东西两翼掩盖经济带的补助比例也提高到85%。省里还明确了完善东西两翼的地区和北部生态发展区跨区域的基础设施重点项目资本金的负担机制,对国家和省统一部署在这些地区的高铁干线、高速公路、机场、港口码头、水利、生态环保等项目的资本金全部由省级全额承担,当地不用承担该支出责任。

新闻推荐

日报社游记

3月2日,我们回“家”——湛江日报社看看,在那里我们参观了编辑部、湛报融媒指挥中心和印刷厂。编辑部是我们首先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