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港集团船舶分公司生产经营部副经理朱连锴:把青春献给蓝色海洋
本报记者潘洁婷
他的青春没有轰轰烈烈,但他用勤奋取得了可喜的工作业绩,用业绩体现了人生的价值。他深知一名党员就要体现先进性,一名员工就要将企业利益放在首位,就要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才能,他的青春无怨无悔,他用实际行动实践着建功立业新时代爱国奋斗精神。他就是湛江港集团船舶分公司生产经营部副经理朱连锴。
勤学苦干
成为公司最年轻船长
2005年,朱连锴从武汉理工大学航海技术系毕业,随即来到了湛江港集团船舶分公司。从拖轮上的水手做起,凭借对航海事业的热爱和对船长梦想的追求,朱连锴抓紧一切机会实操学习,勇于在大风大浪中锻炼自己,不断提高航海专业技术和船舶实操经验。
努力的朱连锴很快就崭露头角,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仅用了8年多的时间就成长为湛江港集团最年轻的船长,驾驶着拖轮船只在大海上劈波斩浪。担任船长以来,他充分履行责任,严格贯彻落实公司管理要求,狠抓船舶日常管理以及船员队伍建设,积极打造技术过硬、安全高效的船舶班组。
2015年10月,超强台风“彩虹”凶猛袭击湛江,朱连锴作为船长带领所在船舶克服67m/s的飓风、逾14米多高巨浪的恶劣海况,在海面与超强台风搏斗30多个小时,克服各种困难和危险,成功解除船舶走锚的危机,确保人员与船舶完好无损。台风“彩虹”过后第一时间复产,临危受命,不顾疲劳与艰辛,克服恶劣的海况,成功救助在台风中严重搁浅的重点船舶,确保安全。在他任职船长仅1年时间,他所在的“湛港拖503”轮荣获湛江港集团“标杆班组”称号,他本人也被评为“模范班组长”。
全力以赴
恪尽职守保港湾平安
作为公司最年轻的船长,朱连锴一直恪尽职守,不避艰辛,勇于承担各种危重工作任务。
2008年,强台风“黑格比”正面袭击湛江,在巨浪滔天、狂风暴雨交加的海况下,朱连锴作为主力救援人员,驾驶救援船只紧急远距离奔赴120多海里外的琼州海峡救助大型搁浅船舶,确保了琼州海峡通航安全。
2016年,湛江港36#灯浮附近一艘绞吸式工程船“丰永2号”轮机舱着火,火警发生时该船共有23人在船,存有350多吨柴油,事态一度万分危急,消防救援难度很大。朱连锴按照海事搜救中心的指示组织5艘消拖两用拖轮及相关人员第一时间前往现场救助,成功扑灭火情,船上23人安全撤离,无人员伤亡。
在船上的十多年工作经历里,朱连锴出色完成大风浪海况下拖带、远距离奔赴琼州海峡救助大型搁浅船舶、港珠澳大桥工程大型施工船舶拖带、大风浪中大型油轮过驳作业、超强台风防御等一个又一个困难艰辛的任务,确保湛江港湾通航安全。
联通世界
服务窗口彰显湛江品牌
从入职至今,朱连锴见证着湛江港航道吨位的不断“长大”。2008年,湛江港30万吨级航道建成使用,大型船舶往来穿梭,货如轮转,如今湛江港的靠岸船舶超过8成来自国外。多年来,朱连锴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力求提供优质的服务:“船舶靠岸、离岸都要由拖轮牵引。咱们船舶公司可是集团的对外服务"第一"窗口。我们的一言一行体现的都是中国港口人的素质素养。”
2016年3月,朱连锴被提拔为船舶分公司生产经营部副经理。从技术岗转为了管理岗,为了做好管理岗位的工作,朱连锴抓住一切空闲时间学习技术及管理相关的业务知识、法律法规、安全知识,使自己的设备管理和项目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从2016年至今,朱连锴已主持进行了两次拖轮费收改革,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朱连锴带领部门全体员工,进行通过制定或修订规章制度,完善公司的各种设备档案,加强对现场操作人员的培训和交流。凭着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现场经验,优化工作流程,完善收费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开源节流,提高船舶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船舶效益率。“打造令人满意的服务品牌,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通过对品质和服务的锤炼,体现港口人航海人新时代风貌。”
新闻推荐
湛江日报记者在给小记者上课。通讯员詹福慧摄本报讯(记者张丽华通讯员吴小丹叶翠青)为提升小记者的新闻专业素养,2月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