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江盘龙塘村有座清代石板桥

湛江日报 2019-03-02 08:41

文/图李伟

廉江市盘龙塘村有一条拥有200多年历史的石桥,名叫青塘桥,当地人又叫万寿桥,它至今依然屹立在河流之上。“万寿桥”这个名字让我们觉得这座桥像一个经历过无数沧桑的老人,任何一处都耐人寻味和充满神奇色彩。于是,我们一行来到廉江进行一次探秘发现之旅。

惊叹:历史悠久,做工精巧

青塘桥位于廉江市石岭镇盘龙塘村的青塘村旁一条小河上。汽车离开公路后,又在泥泞颠簸的小路上走了3公里,最后到了走不了的地方我们便下车步行。走了将近200米,我们看到一条弯曲的坚固石桥,桥头两边被葱葱郁郁的植被环绕,一望无际的绿色,有零星的彩色花朵点缀其中。遥望远方起伏的山岭,如此美丽的风景画,让我们流连忘返,陶醉不已。

廉江史志记载,青塘桥是一座石条桥,长31.5米,宽1.5米,桥面由25根花岗石组成,宽、厚均为30厘米,长6.3米的石条搭建,桥下建有6个桥墩。

这条石桥并不是笔直的,而是弯弯曲曲呈“S”型。一位林姓80多岁老伯告诉我们说,这应该是当年的石匠懂得热胀冷缩,建成“S”型留下缝隙来延长使用年限。

桥下六个菱形桥墩都是一头大一头小,这引起了我们的好奇。林老伯指着河流说,“这是因为大的一头桥墩是上游入水的方向,而小的一头桥墩是出水口。”这样精巧的设计,不禁令人叹服。

更令我们诧异的是,整座桥通体都是由整齐的长方形石条构成,而桥头两边的几乎长达十几米的引桥也是由石块夯砌而成,整齐划一,达到十几层之多。这么多的石料石材,在交通并不发达和运输技术并不好的古代究竟是怎样做到的?并且在这附近并没有什么崇山峻岭,这么多的石料又是从何而来?还有,这座石桥的桥板石料和缝接的浆料、草纸灰及红糖全部从外地运回来,本地没有材料供给。当年的石匠又是从哪里运来物料呢?

发现:交通要道,意义重大

桥头原有碑石记载建桥之事,碑高1.8米,宽1.2米,现已被风雨侵蚀,难以辨认。桥头外约10米处,立有一块椭圆形的石头为桥神,偶尔有村民到此上香祈福。现今桥头两边已经被苍翠的植物掩盖,但是引桥做工精细,就算被植被掩盖也难以遮掩当年先人们心灵手巧的手艺,而石砖铺成长长的石板路长达几十米,200年后的今天依然坚固。

清光绪《石城县志》记载:“青塘桥在城西五十里,近青塘村,道光已未年监生罗士贤捐资倡建。”碑文记载,因该地势低洼,大雨时积水深达丈余,来往不便,于是由廉州、高州和雷州三府辖六县慈善人家罗士贤、李兴国从清代嘉庆年间(1796年)开始酝酿倡建并捐资筹资,共建此桥。

据史料记载,唐高祖武德六年,朝廷在河唇龙湖村设罗州,有道路经过石岭盘龙塘一带到干水县(遗址在雅塘沙铲河畔东街山村),再到凌禄县(遗址在营仔东凌禄村),青塘桥所跨过的小河即是沙铲河下游的支流。

200年来,三地村民赶集、农忙、收获、嫁娶都要从这条石桥通过,这条石桥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桥上车水马龙,不知印下了多少车辙印和多少汗水浸泡的脚印。

56岁的林达柳是当地土生土长的教师,小学至高中都在盘龙塘小学就读,高中毕业后就一直在盘龙塘小学青塘分校任教,他对青塘桥的历史与传说最熟悉不过了。

林达柳说,据村里的老人回忆,盘龙塘是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地方。青塘桥是一座风水桥万寿桥,石板桥建成后,不仅保证这一带风调雨顺繁荣丰盛,之前曾发生过几次马车过桥时翻车的事故但都无一人伤亡,这无疑为这座桥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

景观:小桥风情依旧

如今,桥下的溪流中也长满了荷花叶,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彷佛在向我们昭示着石桥时隔多年再次获得的无穷生命力。

林爷爷说,他小的时候还在桥下的溪流中玩水,当时的桥头两边还没有这么多的植被,是荒凉的平原,桥头还有一家小商铺,当时桥上还有牛车经过。

日益发达的交通,让这座曾经独领风骚的古桥失去了原来的价值,但今天的石桥依然向我们展示着她的魅力与风采。

石桥下蜿蜒流淌的小溪流,是附近河流的分支,最后汇入九洲江。

站在石桥上,脸庞上拂过煦煦的微风,我们透过斑驳的树影,彷佛看到200年前那些勤劳奋斗的先人们劳作的身影和石桥上喧闹繁华的景象。

新闻推荐

廉江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召开干部职工学习会 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

本报讯(记者潘洁婷通讯员黄佩莹)2月25日上午,廉江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召开干部职工学习会,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