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马路时低头看手机 该罚吗?

湛江日报 2019-02-28 09:39

好好抬头看看眼前路

关月(霞山)

对于温州开出首张“低头族罚单”这件事,网上舆论的关注点普遍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该不该罚;二是罚有没有效。

在该不该对“低头族”开罚单这件事上,我想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就在打开电脑的那一刻,自启软件巧合地推送了一条关于低头族的消息——20秒监控拍下恐怖一幕:“低头族”骑车看手机摔倒身亡!说是“巧合”,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今涉及“低头族”的交通事故不断增多已是不争事实。2017年,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显示,72.2%的受访者有步行过马路玩手机的经历,78.6%的受访者认为这一行为容易干扰他人甚至对他人造成伤害。而美国2017年高速公路安全协会报告显示,美国行人死亡人数正在上升,2015年为5376人,2016年为近6000人,创了20年以来的新高。通过分析导致行人死亡交通事故的原因发现,行人过马路时玩手机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看着这些事实和数据,相信大部分人都应该意识到,对“低头族”开罚、禁止边看手机边过马路十分必要。

而在“罚款10元”这个问题上,由于违规成本不够高,所以的确没有给到“低头族”足够的“痛感”。但笔者也发现,其实温州交警早有准备——交警手中有一个处罚系统,系统里分“警告”和“罚款”两个选项,交警会依据违法情节的轻重进行处罚;要罚款时,交警会将违规过马路的“低头族”身份证号输入系统打罚单,罚单上有个二维码,只要用手机扫码即可缴纳罚款;即使是“警告”,也是要录入系统,作为下一次处罚的依据。这也就是说,如今执法完全可以做到“累加处罚”。如果一个“低头族”违规过马路的次数达到某个标准时,就相当于“再犯”“累犯”,进一步从严从重处罚。

除了罚款,其实我们也应着手准备更多的办法来救救这批违规过马路的“低头族”。澳大利亚政府相继在悉尼、墨尔本等城市试行“地面交通信号灯”系统,用新型信号灯板替代原先路口处的盲道,与该路口的交通信号灯连通,当红灯亮时表示禁止通行,绿灯亮起时表示允许通行,红灯闪烁时则表示催促路面行人尽快通过。设置在地面上的信号灯,更方便“低头族”观察,为了能帮他们“捡”回一条命。而在韩国首尔,当地交通部门推出与手机相关的交通安全标志和人行道地面标志。之所以把标志做到地上,也是为了方便“低头族”看到。英国科学家则用高科技救人,研发出来一条高科技智能人行道。这条“高大上”的智能人行道其实就是在公路上铺上长达22米的LED面板,面板既能防水又能感知压力,同时涵盖红绿灯与斑马线的所有功能。在无人过马路时,车辆及驾驶人看不到这条人行道;一旦有行人接近路口时,LED面板便会亮起并施画出白色斑马线,同时根据行人流量的大小,斑马线也将自行改变其宽度,此时斑马线两侧机动车道会被全部限行,汽车也会停下以便行人安全通过;当行人通过后,斑马线会再次消失,以减少对驾车人的视野干扰。

“低头族”,看在大家都在努力救你一命的份上,早日醒悟好好抬头看看眼前路吧。连脚下的路都走不稳,在手机上聊到口水波喷喷又有什么用呢?只懂把目光盯着手机屏幕,错过的可不仅仅是沿路的风景。

罚款不是唯一手段

洪泉寿(霞山)

在当前的大数据运用时代,人们对手机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也更加便利。但手机使用具有两面性,要看时间点,看场合,不能以个人自由为借口随意在任一时候、任一场合使用。如在横穿道路时低头看手机,便是对个人安危的不负责任,对交通规则遵守的不顾。所以,从这层面看,处罚行人横穿道路时的看手机行为确实有必要。

不过,罚款只是一个教育手段,它不能被当成一个“箩筐”,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然后便置之不理当起“甩手掌柜”。假若如此,它必将物极必反,实现不了制度设计初衷,甚至会与制度初衷背道而驰。从浙江温州处罚新规实施情况来看,一个月有近千人被罚款,一方面说明了行人横穿马路看手机状况着实严重,到了不得不治理的地步,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处罚新规宣传广度深度不够,市民对新规的出台不知道和不自觉遵守。事实上,假若市民早已知悉,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也会不自觉地遵守规则的。

毋庸置疑,任一制度设计的初衷都在于正面积极引导人们的行为,罚款只是最后一道教育规制的手段。而要实现制度价值,发挥制度应有的效果,必然需要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引导,这既要强化制度的宣传,让新制度在传统媒介、新媒介中广泛解读,也要在制度实施的主要场合进行必要性的提示,从而让制度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一项行为习惯;既要集合力量再短期内强化人们的行为引导,也要通过人性化的制度设计让人们在警示教育的同时在无形中自觉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在这方面,可以借鉴一些地方行之有效的做法,如让低头看手机的人穿马甲举宣传牌,或者在一定期限内义务宣传交通文明规则等。

只有这样,才能通过疏导互动、罚教结合,让一项新制度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取得制度初衷的良好效果。

给“低头族”当头一棒

米苏(霞山)

温州开出首张“低头族罚单”,用以处罚行人横穿马路时低头看手机的行为,虽然只是10元一次的“小惩”,但却犹如给了“低头族”当头一棒,希望能让更多人从中醒悟。

近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低头族”随处可见,而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低头族”发生交通意外的新闻。笔者曾在微博上看过这么个段子,说夫妻二人一起去逛街,但在街上是一人一部手机盯着看,即便要说什么,也是在手机上用微信交流,结果逛完街回到家,丈夫发现妻子不见了,打电话给妻子,妻子才发现自己跟在了一个陌生人的后面,走了好久。这个段子看似荒诞,但如果大家看看新闻报道,就会觉得这完全有可能。因为,“低头族”曾干出过更多匪夷所思的事,有因为边走边看手机掉进水池里的,有因为看手机踩空摔下扶手电梯的,还有戴着耳塞低头看手机闯红灯导致车辆无奈让行的……

更可悲的是,一些“低头族”因为边看手机边过马路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前一阵子微信上就流出了中山宣判的一个典型案例:一名“低头族”闯红灯过马路和摩托车相撞,造成摩托车上的乘客死亡,最终法院以交通肇事罪,判处这个“低头族”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

因此,温州开罚过马路时看手机的“低头族”,其实很有象征意义。这证明管理部门已经关注到这类现象并开始整治行动了,如果试点效果好学习的城市多,那么这迟早要成为普遍型法规条例。10元虽小,但是却实实在在地给所有“低头族”当头一棒,是时候抬头做人了。

其实不仅过马路时不该看手机,在家闲着的时候也应尽可能地少看手机。一些家长其实也意识到长时间看手机不好,所以限制自家孩子玩手机,却无法“以身作则”。其实手机上的信息或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紧迫,但处于习惯,不少家长在孩子和手机之间选择了手机,宁愿让孩子失望也不愿让手机等待,这不得不说是家庭教育的一个新问题。希望这次温州开罚过马路看手机能给更多“低头族”当头一棒,让他们分清自己是智能手机的主人而非“奴隶”。希望更多家长能从“低头族”中抽身出来,多珍惜来之不易的时间陪陪孩子。

新闻推荐

浈江区领导调研环丹霞山环境整治工作 加快大丹霞旅游升级发展

本报讯近日,浈江区领导带队深入环丹霞山沿线道路和村庄,实地调研环丹霞山沿线环境整治各项工作推动落实情况,进一步细...

 
相关新闻